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83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包括钳头机构、手柄动力机构、传动杆机构,传动杆机构包括相互套设的外管和内杆,钳头机构包括呈上下相互咬合设置的钳头上颚和钳头下颚,钳头下颚的后端与外管的前端固定连接,钳头上颚的后端通过第一铰接件与外管的前端铰接,内杆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件与钳头上颚的后端活动铰接,第二铰接件与第一铰接件偏心设置;手柄动力机构包括基壳、连杆、活动手柄,外管的后端与基壳固定连接,活动手柄铰接于基壳上,连杆铰接于基壳上,活动手柄的上端与连杆的下端活动铰接,连杆的上端与内杆的后端活动铰接,基壳设置有固定手柄,活动手柄设置于固定手柄的前侧。使得传动结构更加简单和操作更加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术器械的
,特别涉及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目前人们普遍追求微创及快速康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当今外科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手术操作范围狭小,手术器械精密,每次微创手术是很难的,不仅需要医生熟练的操作,还需要医生的耐心和技巧。腹腔荷包吻合器是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对肠道等管腔组织进行荷包缝合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能在传统开放或腔镜手术中,尤其在狭小空间内的使用能有效代替人手进行荷包缝合的钳合操作。但是目前在临床使用的荷包吻合器存在头端体积过大、操作不灵活等缺点,并且其内部传动结构复杂,一来使得造价贵,二来使得整体的体积膨大,不便于医生的操作,也增大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包括钳头机构、手柄动力机构、传动杆机构,所述传动杆机构包括外管和内杆,所述外管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内杆可滑动地套装于外管内;所述钳头机构包括呈上下相互咬合设置的钳头上颚和钳头下颚,所述钳头上颚和钳头下颚均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钳头下颚的后端与外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钳头上颚的后端通过第一铰接件与外管的前端铰接,所述内杆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件与钳头上颚的后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件与第一铰接件偏心设置;所述手柄动力机构包括基壳、连杆、活动手柄,所述外管的后端与基壳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手柄的中部通过第三铰接件铰接于基壳上,所述连杆的中部通过第四铰接件铰接于基壳上,所述活动手柄的上端与连杆的下端活动铰接,所述连杆的上端与内杆的后端活动铰接,所述基壳设置有固定手柄,所述活动手柄设置于固定手柄的前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用户扣动活动手柄绕第三铰接件转动,活动手柄的上端带动连杆绕第四铰接件转动,连杆的上端带动内杆在外管内前后运动,在内杆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件与钳头上颚的后端活动铰接,及第二铰接件与第一铰接件偏心设置下,内杆的前端带动钳头上颚绕第一铰接件转动,从而实现钳头上颚与钳头下颚的张合,在活动手柄与内杆之间通过连杆实现二级传动,一来可减少活动手柄活动的范围,减少基壳的体积,使得内部的传动结构更加简单,二来可转换力传动的方向,往后扣动活动手柄的下端实现钳头上颚与钳头下颚咬合,使得操作更加灵活,并符合人们操作的习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壳内设置有呈前后延伸设置的滑动槽,所述内杆的后端连接有与滑动槽滑动连接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连杆的上端活动铰接。在使用时,连杆首先通过带动滑动块在滑动槽上前后移动,然后滑动块带动内杆移动,确保内杆可保持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提高内杆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内杆出现倾斜的现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块设置有卡槽,所述内杆的后端卡接于卡槽内。在内杆后端设置有与卡槽匹配的卡块,在安装时,内杆的后端直接卡接于卡槽内即可,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动力机构还包括限位块和棘爪杆,所述限位块固定于基壳上,所述限位块设置有呈左右延伸设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有锯齿块,所述活动手柄的上端和连杆的下端同时与锯齿块活动铰接,在所述锯齿块上设置有呈前后延伸设置的止逆锯齿,所述棘爪杆可转动安装于基壳上,所述棘爪杆的内端与止逆锯齿卡合,所述棘爪杆的外端伸出基壳外,并且棘爪杆的外端设置于基壳后侧的上部。当钳头上颚与钳头下颚处于咬合状态时,锯齿块沿限位槽往前移动至设定的位置,同时棘爪杆的内端与锯齿块上的止逆锯齿卡合,通过棘爪杆与止逆锯齿的卡接配合,防止锯齿块往后移动,从而锁定活动手柄和连杆的转动位置,使得钳头上颚与钳头下颚保持处于咬合的位置,这时医生可释放握持活动手柄的手,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当钳头上颚与钳头下颚张开时,摆动棘爪杆,使棘爪杆的内端与止逆锯齿分离,进而可往回扣动活动手柄;并且医生可通过手指公来拨动棘爪杆的外端,而手还能保持握紧固定手柄,方便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棘爪杆与基壳之间连接有复位扭簧。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可保持棘爪杆的内端与止逆锯齿卡合,避免钳头上颚与钳头下颚突然张开,并且在扣动活动手柄至设定位置后,棘爪杆的内端自动与止逆锯齿卡合,使得锁定的操作更加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外管的前后两端内均固定套装有固定套环,所述内杆可滑动地套设于固定套环内。两个固定套环可保持好内杆的位置,避免内杆出现倾斜的现象,也提高内杆移动的流畅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外管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呈h型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插杆和一个第二插杆,两个所述第一插杆呈上下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插杆的前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杆的后端与下侧的第一插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插杆的后端插接于外管的前端内,所述第一插杆的前端插接于钳头下颚的后端内,所述钳头上颚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呈P型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铰接板块和第三插杆,所述第三插杆的后端与铰接板块前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插杆的前端插接于钳头上颚的后端内,所述铰接板块的上部通过第一铰接件与上侧的第一插杆的前端铰接,所述内杆的前端往前延伸至两个第一插杆之间,所述内杆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件与铰接板块的下部活动铰接。呈h型状的第一连接件和呈P型状的第二连接件可减小连接结构的体积,使得外管前端与钳头上颚、钳头下颚之间的连接结构最小化,进而可减少外管、钳头上颚、钳头下颚的直径,使得钳头的头端以及外管的直径都可在12mm以下,适用于微创手术,并在狭小的手术空间里也能灵活自由转动,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的左侧和右侧。两个第二连接件可提高钳头上颚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咬合装置,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A;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壳内部,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外管、钳头上颚与钳头下颚之间连接,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连接件,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二连接件,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头机构(100)、手柄动力机构(200)、传动杆机构(300);/n所述传动杆机构(300)包括外管(310)和内杆(320),所述外管(310)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内杆(320)可滑动地套装于外管(310)内;/n所述钳头机构(100)包括呈上下相互咬合设置的钳头上颚(110)和钳头下颚(120),所述钳头上颚(110)和钳头下颚(120)均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钳头下颚(120)的后端与外管(310)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钳头上颚(110)的后端通过第一铰接件与外管(310)的前端铰接,所述内杆(320)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件与钳头上颚(110)的后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件与第一铰接件偏心设置;/n所述手柄动力机构(200)包括基壳(210)、连杆(220)、活动手柄(230),所述外管(310)的后端与基壳(210)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手柄(230)的中部通过第三铰接件铰接于基壳(210)上,所述连杆(220)的中部通过第四铰接件铰接于基壳(210)上,所述活动手柄(230)的上端与连杆(220)的下端活动铰接,所述连杆(220)的上端与内杆(320)的后端活动铰接,所述基壳(210)设置有固定手柄(240),所述活动手柄(230)设置于固定手柄(240)的前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头机构(100)、手柄动力机构(200)、传动杆机构(300);
所述传动杆机构(300)包括外管(310)和内杆(320),所述外管(310)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内杆(320)可滑动地套装于外管(310)内;
所述钳头机构(100)包括呈上下相互咬合设置的钳头上颚(110)和钳头下颚(120),所述钳头上颚(110)和钳头下颚(120)均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钳头下颚(120)的后端与外管(310)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钳头上颚(110)的后端通过第一铰接件与外管(310)的前端铰接,所述内杆(320)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件与钳头上颚(110)的后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件与第一铰接件偏心设置;
所述手柄动力机构(200)包括基壳(210)、连杆(220)、活动手柄(230),所述外管(310)的后端与基壳(210)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手柄(230)的中部通过第三铰接件铰接于基壳(210)上,所述连杆(220)的中部通过第四铰接件铰接于基壳(210)上,所述活动手柄(230)的上端与连杆(220)的下端活动铰接,所述连杆(220)的上端与内杆(320)的后端活动铰接,所述基壳(210)设置有固定手柄(240),所述活动手柄(230)设置于固定手柄(240)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壳(210)内设置有呈前后延伸设置的滑动槽(211),所述内杆(320)的后端连接有与滑动槽(211)滑动连接的滑动块(321),所述滑动块(321)与连杆(220)的上端活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21)设置有卡槽(322),所述内杆(320)的后端卡接于卡槽(3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镜下荷包缝合手术的咬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动力机构(200)还包括限位块(250)和棘爪杆(260),所述限位块(250)固定于基壳(210)上,所述限位块(250)设置有呈左右延伸设置的限位槽(251),所述限位槽(251)滑动连接有锯齿块(2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克何嘉杰李志杰黄兆田林俊涛刘万鑫黄浩光崔家荣陈晓锋陈麒宇李林王振奋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