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788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2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主机以及设置于主机内的电子器件,所述主机包括能够盖合和打开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至少其中之一内凹形成容置腔用于收容耳机,所述容置腔包括连续的长凹槽、浅凹槽以及深凹槽,所述浅凹槽的深度小于长凹槽与深凹槽,所述耳机放置于容置腔内时,耳机的中部与浅凹槽的壁面相贴合,耳机的一端悬置于所述深凹槽的壁面上方,使得所述浅凹槽的壁面对耳机形成杠杆支撑,在需要拿取耳机时通过按压耳机的一端使其另一端翘起而至少部分脱离容置腔,方便用户拿取耳机,整个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现有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内置智能化系统,可蓝牙同步手机,可完成拨打电话、收发短信、播放音乐、监测睡眠、监测心率、久坐提醒、跑步计步等功能。为了方便语音交互,一些智能终端设备配置有耳机,例如,将耳机和手环做成一体化设计,听取声音时,将手环从腕带取下,放入耳道内;又如,将耳机固定在手环上,当需要听取声音时,将耳机从手环上取下。但是,受限于手环或手表的尺寸,其内部空间紧凑,耳机的拿取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用于收容一对耳机以及向所述耳机充电,所述主机包括能够盖合和打开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的边缘空间形成一对相互对称的上凹槽,所述下盖体的边缘空间形成一对相互对称的下凹槽;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盖合时,所述一对上凹槽和一对下凹槽相匹配形成用于容纳并定位所述一对耳机的空间,以供所述耳机顺着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的结合面平躺于所述主机内;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整体呈L型结构,以用于容纳整体呈L型的耳机,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的方形拐角分别与上盖体和下盖体的方形拐角相契合;所述主机的中央部位用于容纳包括电池和处理装置的电子器件。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主机以及可拆卸地收容于所述主机内的耳机,所述主机内设置有与所述耳机通信的电子器件,所述主机包括能够盖合和打开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至少其中之一内凹形成容置腔收容所述耳机,所述电子器件位于所述主机的中央,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主机的边缘并环绕所述电子器件。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主机以及设置于主机内的电子器件,所述主机包括能够盖合和打开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至少其中之一内凹形成容置腔用于收容耳机,所述容置腔包括连续的长凹槽、浅凹槽以及深凹槽,所述浅凹槽的深度小于长凹槽与深凹槽,所述耳机放置于容置腔内时,耳机的中部与浅凹槽的壁面相贴合,耳机的一端悬置于所述深凹槽的壁面上方,使得所述浅凹槽的壁面对耳机形成杠杆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主机内形成容置腔,所述耳机平放于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的壁面对所述耳机形成杠杆支撑,在需要拿取耳机时通过按压耳机的一端使其另一端翘起而至少部分脱离容置腔,方便用户拿取耳机,整个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整体厚度小,佩戴舒适与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可穿戴智能设备在打开时沿II-II线的剖视图。图3a为图1所示可穿戴智能设备沿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主机沿IV-IV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2所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主机的进一步爆炸图。图6为图5所示主机的下盖体的进一步爆炸图。图7为图6所示下盖体的第一内盖的另一角度视图。图8为下盖体的电源模块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图9为图5所示主机的上盖体的进一步爆炸图。图10为图9所示上盖体的第二内盖的另一角度视图。图11为上盖体的显示模块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专利技术公开内容的理解更佳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水平”、“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图1、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示可穿戴智能设备为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包括主机10、收容于主机10内的耳机30、以及连接于主机10上的腕带50。所述腕带50用于将主机10佩戴于用户的手腕或脚腕上,方便用户携带。较佳地,所述腕带50与主机10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腕带,以将本专利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佩戴在手腕或脚腕等不同部位;另外也可以将所述腕带50更换成链条,以将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佩戴在颈部等。请同时参阅图3、图3a与图4,所述主机10整体呈扁平的盒状,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1,用于存放所述耳机30。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机10整体呈方盒状,由相互铰接的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构成,所述上盖体12与下盖体13相盖合时共同形成所述容置腔11,收容并固定所述耳机30。所述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相分离时,暴露所述容置腔11,此时可以将耳机30从容置腔11中取出,如图3a所示。按图2所示方向(以下所述方向,包括前、后、左、右、上、下等均以图2所示方向为基准),所述上盖体12与下盖体13的右侧边形成转动连接,使得上盖体12与下盖体13的左侧边可以相对地盖合或打开。请同时参阅图5,所述上盖体12的右侧边形成有凸出的铰接部14,对应地所述下盖体13的右侧边形成有容纳所述铰接部14的凹槽部15。所述铰接部14转动地设置于凹槽部15内,两者配合形成铰接结构,使得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之间能够盖合和打开。较佳地,所述铰接部14内形成有连接孔140,一柔性电路板16穿过所述连接孔140,电性导通所述上盖体12与下盖体13内的电子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铰接部14也可以设置在主机10的其它侧边,如左侧边等。较佳地,可以在该铰接结构内安装弹性铰接轴,为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的盖合提供稳定的弹性盖合力。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也可以通过磁吸、卡扣等方式形成可拆卸连接,构成所述主机10。例如,可以分别在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上设置金属或磁铁,以吸合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又如,可以分别在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上设置相互插合的卡扣,以卡合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当所述上盖体12和下盖体13通过磁吸、卡扣的方式相连时,所述上盖体12和下盖体14在打开时可以实现完全分离。所述耳机30较佳地为TWS(TrueWirelessStereo)耳机,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经典立体声蓝牙耳机、经典单边蓝牙耳机等。如图2所示,所述耳机30为2个且对称设置,每一耳机整体呈L形,包括长杆部32以及与所述长杆部32垂直连接的短杆部34。较佳地,所述耳机为入耳式耳机,在使用时其短杆部34插入至耳道中。所述短杆部34的末端套设有橡胶耳帽36套,改善耳道的舒适度。所述耳机30在不使用时,平放至主机10的容置腔11内,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用于收容一对耳机以及向所述耳机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能够盖合和打开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的边缘空间形成一对相互对称的上凹槽,所述下盖体的边缘空间形成一对相互对称的下凹槽;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盖合时,所述一对上凹槽和一对下凹槽相匹配形成用于容纳并定位所述一对耳机的空间,以供所述耳机顺着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的结合面平躺于所述主机内;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整体呈L型结构,以用于容纳整体呈L型的耳机,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的方形拐角分别与上盖体和下盖体的方形拐角相契合;所述主机的中央部位用于容纳包括电池和处理装置的电子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2 CN 20191018299461.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用于收容一对耳机以及向所述耳机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能够盖合和打开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的边缘空间形成一对相互对称的上凹槽,所述下盖体的边缘空间形成一对相互对称的下凹槽;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盖合时,所述一对上凹槽和一对下凹槽相匹配形成用于容纳并定位所述一对耳机的空间,以供所述耳机顺着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的结合面平躺于所述主机内;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整体呈L型结构,以用于容纳整体呈L型的耳机,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的方形拐角分别与上盖体和下盖体的方形拐角相契合;所述主机的中央部位用于容纳包括电池和处理装置的电子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槽包括拼接成所述L型结构的长凹槽和短凹槽,所述短凹槽包括用于至少容纳所述耳机的耳帽的深凹槽以及连接于所述深凹槽和所述长凹槽之间的浅凹槽,所述浅凹槽的底部相对于所述深凹槽的底部抬高预定距离,以使得所述耳机的耳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深凹槽底部靠压时所述浅凹槽能够形成对所述耳机的杠杆支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凹槽的底部相对于所述长凹槽的底部抬高预定距离。


4.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包括主机以及可拆卸地收容于所述主机内的耳机,所述主机内设置有与所述耳机通信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能够盖合和打开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至少其中之一内凹形成容置腔收容所述耳机,所述电子器件位于所述主机的中央,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主机的边缘并环绕所述电子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为两个且相向设置,所述主机的容置腔为两个,每一容置腔收容其中一个耳机;所述每一耳机呈L状,包括相垂直的长杆部与短杆部;所述两个长杆部分别沿所述主机的相对两侧边设置,所述两个短杆部分别沿所述主机的另外两侧边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为两个且相向设置,所述主机的容置腔为两个,每一容置腔收容其中一个耳机;所述每一耳机呈L状,包括相垂直的长杆部与短杆部;所述两个长杆部分别沿所述主机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边设置,所述两个短杆部沿所述主机的第三侧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本祥刘纯勤华萱
申请(专利权)人: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