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切叶蜂属的蜂的莴苣属植物种子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957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莴苣属植物的种子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作为花粉传播手段,使用切叶蜂属的蜂,并且,除了花粉亲本莴苣属植物和种子亲本莴苣属植物之外,还使用下述植物种作为辅助蜜源植物,进行莴苣属植物的交配,所述植物种是切叶蜂属的蜂具有访花偏好性、并且该访花偏好性等于或低于莴苣属植物的植物种。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用切叶蜂属的蜂作为花粉传播手段,并且与以往相比高效且经济性地生产莴苣属植物的种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使用切叶蜂属的蜂的莴苣属植物种子的生产方法对相关申请的引用本申请基于作为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234674号(申请日:2017年12月6日)主张优先权权益,日本特愿2017-234674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切叶蜂属的蜂作为花粉传播手段的、高效的莴苣属植物的种子的生产方法。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切叶蜂属的蜂作为花粉传播手段、并且除了花粉亲本莴苣属植物和种子亲本莴苣属植物之外还使用辅助蜜源植物的莴苣属植物的种子的生产方法。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莴苣的杂交第一代种子(F1种子)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植物品种中存在固定种和杂交第一代(以下有时简称为“F1”)品种,在主要作物中,F1品种是普遍的。F1品种由于杂种优势(heterosis)而具有生长旺盛、生长快、产量能力提高等较大优点。此外,就F1品种而言,由于生长变得旺盛,故而也可期待提高对病害虫的耐性、耐寒·耐暑性等环境适应性。另外,由于F1品种的基因型为杂合性并且是相同的基因型,因此表型显示出极高的均一性,从而生产物的可销售性提高。此外,F1品种的双亲能够整合被显性基因支配的有用性状,因此能实现迅速的育种。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优势,使得F1品种在主要作物中占据了栽培品种的主流。莴苣属植物、尤其是莴苣(Lactucasativa)在世界各国进行生产,是市场规模非常大的蔬菜,强烈需求F1品种化。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曾经成功开发了莴苣F1品种开发所必需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莴苣,表明了在莴苣中也能够制备F1种子(国际公开公报,WO2007/049730A(专利文献1))。莴苣F1种子的采种可通过手动交配来实施,但由于莴苣仅在早晨的数小时开花,因此操作效率差,通过1朵花的交配得到的种子数量也少,为10粒左右。因此,利用手动交配的采种经济性低,期望开发作为替代的、经济性高且高效的采种方法。虽然希望开发如在其他作物中所实施的、利用传粉昆虫的经济性高的交配、采种方法,但通常作为传粉昆虫为人所知的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不对莴苣进行访花,因此必须利用西方蜜蜂以外的传粉昆虫。因此,为了解决莴苣中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迄今为止已对各种传粉昆虫的利用进行了研究。例如,日本专利第363503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利用淡脉隧蜂(Lasioglossumvillosulum)采集莴苣的F1种子的方法。然而,淡脉隧蜂的生息数量少,即使成功捕获,其增殖方法也尚未公开。另外,根据该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数据,其采种效率也非常低,为每1株330粒(莴苣的千粒重为约1g,因此为约0.33g),从经济的观点考虑,认为难以用于商业采种。另外,淡脉隧蜂在市场中也没有贩售,通常难以获得,因此认为难以用于需要大量传粉昆虫的商业采种。另外,日本专利第4471983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利用丝光绿蝇(Luciliasericata)采集莴苣的F1种子的方法。然而,根据该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利用丝光绿蝇的传粉能力试验结果,结实数仅为来自2株合计245粒(约0.245g),与专利文献2的情况同样地,从经济的观点考虑,认为难以用于商业采种。另外,由于蝇类没有归巢性,因此采种需要封闭式设施。商业采种中,期望能够在生产成本低的开放式场圃中生产种子。因此,该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存在导致成本增大的可能性。日本专利第5627894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利用丽蝇科双翅目的反吐丽蝇(Calliphoravomitaria)、红头丽蝇(Calliphoraerythrocephala)、或凯撒绿蝇(LuciliaCaesar)来采集莴苣F1种子的方法。该专利文献的方法中,得到了每1株莴苣为1.67g~11.25g的F1种子。然而,如该专利文献的0040段中所记载的,双翅目(Diptera)不是恒定地授粉至莴苣的花的昆虫,并且也并不知晓其以莴苣花蜜为食。专利文献中仅仅记载了向封闭环境中导入过剩数量的双翅目后,其作为莴苣的花粉授粉者行动。另外,根据该专利文献的审查过程的审查文件(由申请人提出的书面文件),其说明了双翅目不是被莴苣的花特异性地吸引,而是通过使用大量双翅目,从而在概率上至少其中一部分降落至花冠并与花粉接触,由此实现传粉。因此,该方法中,与为采食而积极地对花进行访花的传粉昆虫相比,传粉效率差,因而必须导入过剩数量的双翅目。另外,与专利文献3的情况同样地,由于蝇类没有归巢性,因此采种需要封闭式设施。因此,存在导致种子的生产成本增大的可能性。日本特表2009-539409号公报(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公报WO2007/146420A号小册子)中,公开了利用切叶蜂属的蜂、具体而言为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tundata)来采集莴苣的F1种子的方法。其中,公开了通过将苜蓿栽培于莴苣附近来引诱苜蓿切叶蜂、使其对莴苣进行访花的方法。另外,国际公开公报WO2009/086173A号(专利文献6)中,与专利文献5同样地,公开了利用切叶蜂属的蜂、具体而言为苜蓿切叶蜂来采集莴苣的F1种子的方法。然而,专利文献5的实施例中仅仅公开了:针对24朵雄性不育性的花得到了平均为5.6粒的种子(专利文献5,0065段);以及,对13只不同的雌性苜蓿切叶蜂每2分钟进行观察,发现其1分钟访问平均7.1朵花(专利文献5,0096段)。该专利文献5中,没有公开具体且定量的采种量、例如每1株的莴苣F1种子的产量、每单位场圃面积的莴苣F1种子的产量。这几点对于专利文献6而言也是同样的。因此,阅读了专利文献5及专利文献6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其中公开的方法难以想到能够在商业水平上采集莴苣的F1种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WO2007/049730A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63503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47198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627894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09-539409号公报(国际公开公报WO2007/146420A号小册子)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公报WO2009/086173A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切叶蜂属的蜂作为花粉传播手段、并且与以往相比高效且经济性地生产莴苣属植物的种子的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苜蓿切叶蜂是在北美的苜蓿采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粉者(参考文献1(W.P.KEMP等,(2000)),p904)。另外,苜蓿切叶蜂也作为苜蓿以外的作物、具体而言为蓝莓、琉璃苣(Borage)、芥花(Canola)、胡萝卜、蔓越莓、小冠花(Crownvetch)、毛苕子(Hairyvetch)、薄荷、洋葱、岩黄芪(Sweetvetch)的传粉者而为人所知(参考文献2(EricMader等,(2010)),p10,表1.2)。此外,苜蓿切叶蜂具有作为传粉者而言优异的特征(一化性、连续同种访花性、授粉效率高、容易管理、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莴苣属植物的种子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作为花粉传播手段,使用切叶蜂属的蜂,并且,/n除了花粉亲本莴苣属植物和种子亲本莴苣属植物之外,还使用下述植物种作为辅助蜜源植物,进行莴苣属植物的交配,所述植物种是切叶蜂属的蜂具有访花偏好性、并且该访花偏好性等于或低于莴苣属植物的植物种。/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6 JP 2017-2346741.莴苣属植物的种子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作为花粉传播手段,使用切叶蜂属的蜂,并且,
除了花粉亲本莴苣属植物和种子亲本莴苣属植物之外,还使用下述植物种作为辅助蜜源植物,进行莴苣属植物的交配,所述植物种是切叶蜂属的蜂具有访花偏好性、并且该访花偏好性等于或低于莴苣属植物的植物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莴苣属植物的种子为莴苣属植物的杂交第一代种子(F1种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莴苣属植物为莴苣(Lactucasativa)。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切叶蜂属的蜂为苜蓿切叶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辅助蜜源植物具有在莴苣属植物闭花时也开花的开花习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作为辅助蜜源植物,使用选自由春黄菊属植物、芫荽属植物、神香草属植物、美国薄荷属植物、荆芥属植物、午时花属植物、鼠尾草属植物、飞蓬属植物、茴香属植物、美兰菊属植物、马齿苋属植物、及蝴蝶草属植物组成的组中的1个属以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作为辅助蜜源植物,使用选自由春黄菊(Anthemistinctoria)、芫荽(Coriandrumsativum)、牛膝草(Hyssopusofficinalis)、美国薄荷(Monardadidyma)、荆芥(Nepetacataria)、午时花(Pentapetesphoenicea)、蓝色鼠尾草(Salviaazure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内慎吾铃木隆夫泉田敦
申请(专利权)人:坂田种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