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956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实现了在保证数据传输速度的条件下,节省功耗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低功耗无线技术是无线经典标准的演进,专注于为设备间提供可靠、高效且低功耗的链路连接。它具有超低的功耗,可满足超长的续航能力。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蓝牙技术核心规范4.2版本已经发布。在该版本中,引入了最新的隐私保护机制,此外,该版本还大大提升了低功耗无线技术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速度与可靠性。数据传输速度与封包容量的增加能够降低传输错误发生的机率并减少电池能耗,进而提升连网的效率。但是,目前低功耗无线技术降低功耗的同时,也限制了无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尤其是在一个中心点,多个节点的情况下,无法同时实现低功耗与高速率传输,从而限制了无线技术在很多大数据量传输场景下的应用。按照目前的技术机制,主机和从机之间按照固定的连接间隔进行通信,通常情况下,在连接事件到来时,从机首先监听主机的命令,当监测到主机的命令后,如果从机中有数据,就将数据发送给主机,如果没有数据,则对主机进行一次命令回复。对于数据量较大的从机,尤其是多个从机节点的时候,将导致每个连接事件中都会有数据发送,主从机之间交互较频繁,占用通信信道,且浪费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主从机交互方式较浪费功耗的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从机,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主机;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从机与所述主机之间的连接间隔;所述主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数据。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获取第一时刻;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的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的方案。基于对第一缓冲区的设定,对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中转存数据的时刻进行了控制,可有效控制了从机向主机发送数据的发送时刻,既可以达到向主机高速率传输数据,又可以节省主从机交互时的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讯过程中连接事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为无线从机的电流消耗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从机延迟打开关闭的效果对比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现有技术中,主机和从机之间按照固定的连接间隔进行通信,在连接事件到来时,从机首先监听主机的命令,当监测到主机的命令后,如果从机中有数据,则将数据发送给主机,对于数据量较大的从机,将导致每个连接事件中都会有数据需要发送至主机,主从机之间交互较频繁,占用通信信道,较浪费功耗。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旨在通过有效地设计通信方案,保证无线通信可以同时实现低功耗和高传输速率的效果,从而更适合更多的应用场景。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主机101、至少一个从机102;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第一时刻;/n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n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n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n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时刻;
判断所述第一时刻距离最近一次第一缓冲区向第二缓冲区转存数据的第二时刻是否为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
查询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有可用容量,若是,则将所述第一缓冲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转存入所述第二缓冲区;
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大于与所述目标设备的连接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第二检测数据;
将所述第二检测数据存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缓冲区内是否存在所述第一检测数据,若有,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若是,则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握手,并将所述第二缓冲区中的第一检测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缓冲区内所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减少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控制增加所述第一缓冲区每次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转存的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缓冲区内所有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增加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控制减少所述第一缓冲区每次向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转存的第三检测数据的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广播消息;
接收所述目标设备基于所述广播消息发送的初始连接请求;
基于所述初始连接请求与所述目标设备建立初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为麦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