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55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包括:获取终端上报的MR数据,所述MR数据包括服务小区ID;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工参信息确定基站位置,所述工参信息包括邻区ID;判断所述服务小区ID与邻区的总数;若总数只有一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第一方位角θ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若总数为至少两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二方位角α、所述服务小区的最强同站邻区的第二信号强度和第三方位角β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通过使用方位角进行定位,实现在城区边缘等基站数量稀少的区域提升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移动用户位置定位领域,基于移动用户上报的MR数据的指纹定位、三角定位、TA与AOA定位等算法是目前移动网络用户定位领域最常用的算法。指纹定位依赖于指纹库,如果待定位区域无指纹,则无法准确定位;三角定位必须是用户同时保持与三个以上基站通信,处于孤岛站或者三个站点以下的场景则不适用;TA与AOA算法要求基站天线必须是阵列天线,对硬件要求过高。因此,无论哪种算法都有他使用的局限性,超出使用的场景,定位精度就会降低,甚至无法定位。在无线站点越密集的区域,用户数越多,用户能收到的基站信号也越多,可选的定位算法也多,相对用户定位的精度也高。当用户处于城区边缘、郊区或者广大农村等郊区,基站稀疏,站距过大,指纹数据稀少,可选用的定位算法很少,导致定位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通过使用方位角进行定位,实现在城区边缘等基站数量稀少的区域提升定位精度。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包括:获取终端上报的MR数据,所述MR数据包括服务小区ID;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工参信息确定基站位置,所述工参信息包括邻区ID;判断所述服务小区与邻区的总数;若总数只有一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第一方位角θ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br>若总数为至少两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二方位角α、所述服务小区的最强同站邻区的第二信号强度和第三方位角β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进一步地,所述MR数据还包括信号传输时延,所述TA路径为信号传输时延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乘积。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第一方位角θ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包括:所述基站位置坐标(X1,Y1),则所述终端位置(X2,Y2)为:X2=X1+TA路径×cosθ,Y2=Y1+TA路径×sinθ。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二方位角α、所述服务小区的最强同站邻区的第二信号强度和第三方位角β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包括:所述基站位置坐标(X1,Y1),则所述终端位置坐标(X3,Y3)为:X3=X1+TA路径×cos[α+(β-α)×|第二信号强度|/(|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Y3=Y1+TA路径×sin[α+(β-α)×|第二信号强度|/(|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上报的MR数据,所述MR数据包括服务小区ID;第一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工参信息确定基站位置,所述工参信息包括邻区ID;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服务小区与邻区的总数;第二定位模块,用于若总数只有一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第一方位角θ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第三定位模块,用于若总数为至少两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二方位角α、所述服务小区的最强同站邻区的第二信号强度和第三方位角β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进一步地,所述MR数据还包括信号传输时延,所述TA路径为信号传输时延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乘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的计算过程为:所述基站位置坐标(X1,Y1),则所述终端位置(X2,Y2)为:X2=X1+TA路径×cosθ,Y2=Y1+TA路径×sin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的计算过程为:所述基站位置坐标(X1,Y1),则所述终端位置坐标(X3,Y3)为:X3=X1+TA路径×cos[α+(β-α)×|第二信号强度|/(|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Y3=Y1+TA路径×sin[α+(β-α)×|第二信号强度|/(|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方位角进行定位,实现在城区边缘等基站数量稀少的区域提升用户终端的定位精度。附图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一的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二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二的无邻区场景方位角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二的有邻区场景方位角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三的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装置模块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四的服务器模块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特征信息可以为第二特征信息或第三特征信息,类似地,第二特征信息、第三特征信息可以为第一特征信息。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第三特征信息都是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特征信息,但其不是同一特征信息。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批量”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述实施例中提及的专有名词及英文缩写含义如下:多径效应(multipatheffect):指电磁波经不同路径传播后,各分量场到达接收端时间不同,按各自相位相互叠加而造成干扰,使得原来的信号失真,或者产生错误。比如电磁波沿不同的两条路径传播,而两条路径的长度正好相差半个波长,那么两路信号到达终点时正好相互抵消了(波峰与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终端上报的MR数据,所述MR数据包括服务小区ID;/n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工参信息确定基站位置,所述工参信息包括邻区ID;/n判断所述服务小区与邻区的总数;/n若总数只有一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第一方位角θ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n若总数为至少两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二方位角α、所述服务小区的最强同站邻区的第二信号强度和第三方位角β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上报的MR数据,所述MR数据包括服务小区ID;
根据所述服务小区的工参信息确定基站位置,所述工参信息包括邻区ID;
判断所述服务小区与邻区的总数;
若总数只有一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第一方位角θ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
若总数为至少两个,则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二方位角α、所述服务小区的最强同站邻区的第二信号强度和第三方位角β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数据还包括信号传输时延,所述TA路径为信号传输时延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乘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第一方位角θ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包括:
所述基站位置坐标(X1,Y1),则所述终端位置(X2,Y2)为:
X2=X1+TA路径×cosθ,
Y2=Y1+TA路径×sin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站位置、服务小区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二方位角α、所述服务小区的最强同站邻区的第二信号强度和第三方位角β和TA路径确定所述终端位置,包括:
所述基站位置坐标(X1,Y1),则所述终端位置坐标(X3,Y3)为:
X3=X1+TA路径×cos[α+(β-α)×|第二信号强度|/(|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
Y3=Y1+TA路径×sin[α+(β-α)×|第二信号强度|/(|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信号强度|)])。


5.一种基于方位角的终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上报的MR数据,所述MR数据包括服务小区I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湘飞林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