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拖缆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935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流拖缆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拖缆从内向外由光单元、电信号单元、电力传输单元、护套、钢丝铠装层、导流层与飘带组成,所述电信号单元对绞挤塑后已电信号单元对形势与所述光单元共同成缆组成内层缆芯,所述电力传输单元与内层缆芯共同成缆组成外层缆芯,外层缆芯外挤塑一层护套,并在所述护套外铠装两层不锈钢丝作为钢丝铠装层,所述钢丝铠装层外编织一层导流层与飘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拖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拖缆信号传输容量小、抗拉能力差、水下易抖动、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能适配新型水下探测系统,具有电力传输功率大、数据传输容量大、抗拉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防拖缆抖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流拖缆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海洋探测系统中需反复收放使用的导流拖缆。
技术介绍
导流拖缆是反潜拖曳线阵列超级声纳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声纳系统中所有的信号及电能传输通过导流拖缆来完成;该类拖缆通常需要具有较大的抗拉能力,能够拖曳、吊放多达几吨的水下探测装置;具有较强的耐周期疲劳载荷能力,可反复收放使用次数达1200次以上;拖缆外被层编织导流层具有改善系统的运动性能及声学性能,减少了系统运动的阻力,消除拖缆抖动、减少运动时产生的涡流对拖缆的破坏,最终降低水底噪音的功能。现有的传统拖缆采用的制作方式及不足:(1)主要采用纯电型号进行信号传输,未对电单元进行有效保护及信号串扰处理,这种结构使用过程中,信息传输容量小,电单元在拖缆运动过程中产生相对位移,且信号线间信号输出容易串扰;(2)外被层聚氨酯护套,这种结构因使用过程中,拖缆易抖动、水下涡流现象严重,极易产生噪音;(3)钢丝铠装层通常为双层同尺寸钢丝、内少外多铠装形式,且钢丝强度普遍较低,这种结构因钢丝强度不达标,且内外两层不能达到扭矩平衡,拖缆抗拉能力差、使用寿命短、安全系数底。现有的传统拖缆采用的制作方式不能满足新一代高对抗性水下探测声纳系统的信号传输稳定、抗拉性能好、使用安全性可靠性高、降低水底噪音等要求,因此在原有传统拖缆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信号传输能力稳定、抗拉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降噪效果好的导流拖缆该拖缆同时具有较大的抗拉能力,能够拖曳、吊放多达几吨的水下探测装置,同时拖缆外被层导流套具有改善系统的运动性能及声学性能,减少了系统运动的阻力,消除拖缆抖动、减少运动时产生的涡流对拖缆的破坏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传统拖缆存在的信号传输容量小及不稳定、抗拉能力差、耐疲劳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安全系数低、易受拖缆抖动产生的水下噪音影响等问题,提供一种能适配新型水下探测拖缆,具有优异的数据传输容量大、数据传输稳定、抗拉性能好、耐疲劳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大、降低水下噪音影响等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导流拖缆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光单元1、电信号单元2、电力传输单元3、护套4、增强层5、导流层6与飘带7,电信号单元2由导体11与绝缘体12组成,两根电信号单元2绞合后挤塑一层电信号单元对护套13形成电信号单元对8;光单元1由光纤14与光单元护套15组成;光单元1作为中心单元与电信号单元对8绞合成缆作为内层缆芯9;电力传输单元3由电力传输单元导体16与电力传输单元绝缘体17组成;电力传输单元3与内层缆芯9绞合成缆作为外层缆芯10,导流层6由涤纶丝与飘带7共同编织形成。进一步的,电信号单元2的导体11采用一股以上镀锡铜丝或者裸铜丝或者镀银铜丝绞合制成,电信号单元2的绝缘体12采用氟塑料,电信号单元对护套13采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者热塑性硫化橡胶,导流层6由1~2mm涤纶丝与飘带7共同编织形成,飘带7由0.1~0.3涤纶丝编织成带子形状。进一步的,光单元1作为中心单元与4对电信号单元对8绞合成缆作为内层缆芯9。进一步的,增强层5为的由两层钢丝铠装制成钢丝铠装层18,导流拖缆所有成缆空隙中涂敷填充胶19。进一步的,钢丝铠装层5的不锈钢丝18采用镀锌钢丝或者不锈钢丝。进一步的,光单元1采用的光纤14为不锈钢管光纤,光单元护套15采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材料或者热塑性硫化橡胶。进一步的,护套4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进一步的,电力传输单元导体16采用多股镀锡铜丝或者裸铜丝或者镀银铜丝正规绞合制成。进一步的,电力传输单元3的电力传输单元绝缘体17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一种导流拖缆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电信号单元2,具体为在一股以上正规绞合的镀锡铜丝或者裸铜丝或者镀银铜丝组成的导体11外采用套管式挤出工艺挤塑一层氟塑料材料绝缘12,制成导流拖缆用的电信号单元2;步骤2:制备电信号单元对8,具体为将两根电信号单元2分别按照一定绞合节距进行对绞,导流拖缆共有4对电信号单元对,每对电信号单元2对绞时成缆节径比不同;对绞之后在对绞线外采用压力式挤出工艺挤塑一层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者热塑性硫化橡胶电信号单元对护套13,制成导流拖缆用的电信号单元对8;步骤3:制备光单元1,具体为在不锈钢管光纤14的外围采用半压力式挤出工艺挤塑一层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者热塑性硫化橡胶光单元护套15制成光单元1;步骤4:制备内层缆芯9,具体为以光单元1为中心单元与4对电信号单元对8进行成缆,成缆时涂覆填充胶19并在成缆后绕包一层铝塑薄膜,最后制得内层缆芯9;步骤5:制备电力传输单元3,具体为多股正规绞合的镀锡铜丝或者裸铜丝或者镀银铜丝组成的电力传输单元导体16外采用压力式挤出工艺挤塑一层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电力传输单元绝缘体17并交联,制成电力传输单元3;步骤6:制备外层缆芯10,具体为以内层缆芯9为中心单元与8根电力传输单元3进行成缆,成缆时涂覆填充胶19并在成缆后绕包一层铝塑薄膜,最后制得外层缆芯10;步骤7:制备护套4,具体为在外层缆芯10外采用压力式挤塑一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步骤8:制备增强层5,具体为在护套4外面铠装两层镀锌钢丝或者不锈钢丝,其中内外两层铠装方向相反,最后制得钢丝铠装层5;步骤9:制备导流层6,具体为在钢丝铠装层5外采用涤纶丝与飘带7共同编织制成。本专利技术可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拖缆通过对光电单元结构设计,在有限尺寸下,合理利用材料,拖缆结构紧凑、传输功率大、耐压等级高、安全系数高;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钢丝铠装层进行结构设计,使得拖缆整体抗拉性能、耐疲劳性能、使用寿命得到极大提高;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导流层进行结构设计消除拖缆抖动,减少运动时产生的涡流对拖缆的破坏的目的,降低海底噪音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流拖缆的制作方法,在电信号单元对对绞过程中,通过控制每对电信号单元对的成缆节径比,能够有效降低电信号单元对进行信号传输时相互间的信息串扰,增加数据传输稳定性;在电力传输单元挤塑后,通过化学方法使绝缘材料进行交联,极大提高绝缘材料耐温等级、增加安全系数;在进行内层缆芯与外层缆芯成缆时,均在成缆缝隙间填充填充胶,能起到有效固定光电单元,防止虽拖缆运动发生相对位移而造成光电单元损坏的情况;在进行钢丝铠装时,采用内外不同尺寸、不同根数304不锈钢丝在达到扭矩平衡的同时,极大增加拖缆抗段拉力、拖缆在海水中耐腐蚀性能、拖缆使用寿命、耐疲劳性能。在进行制备导流层时,同归规定编织密度,飘带密度、飘带长度能够可有效改善系统的运动性能及声学性能,减少了系统运动的阻力,消除拖缆抖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拖缆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光单元(1)、电信号单元(2)、电力传输单元(3)、护套(4)、增强层(5)、导流层(6)与飘带(7),所述电信号单元(2)由导体(11)与绝缘体(12)组成,两根所述电信号单元(2)绞合后挤塑一层电信号单元对护套(13)形成电信号单元对(8);所述光单元(1)由光纤(14)与光单元护套(15)组成;所述光单元(1)作为中心单元与所述电信号单元对(8)绞合成缆作为内层缆芯(9);所述电力传输单元(3)由电力传输单元导体(16)与电力传输单元绝缘体(17)组成;所述电力传输单元(3)与内层缆芯(9)绞合成缆作为外层缆芯(10),所述导流层(6)由涤纶丝与飘带(7)共同编织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拖缆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光单元(1)、电信号单元(2)、电力传输单元(3)、护套(4)、增强层(5)、导流层(6)与飘带(7),所述电信号单元(2)由导体(11)与绝缘体(12)组成,两根所述电信号单元(2)绞合后挤塑一层电信号单元对护套(13)形成电信号单元对(8);所述光单元(1)由光纤(14)与光单元护套(15)组成;所述光单元(1)作为中心单元与所述电信号单元对(8)绞合成缆作为内层缆芯(9);所述电力传输单元(3)由电力传输单元导体(16)与电力传输单元绝缘体(17)组成;所述电力传输单元(3)与内层缆芯(9)绞合成缆作为外层缆芯(10),所述导流层(6)由涤纶丝与飘带(7)共同编织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单元(2)的导体(11)采用一股以上镀锡铜丝或者裸铜丝或者镀银铜丝绞合制成,所述电信号单元(2)的绝缘体(12)采用氟塑料,所述电信号单元对护套(13)采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或者热塑性硫化橡胶,所述导流层(6)由1~2mm涤纶丝与飘带(7)共同编织形成,所述飘带(7)由0.1~0.3涤纶丝编织成带子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单元(1)作为中心单元与4对所述电信号单元对(8)绞合成缆作为内层缆芯(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5)为的由两层钢丝铠装制成钢丝铠装层(18),所述导流拖缆所有成缆空隙中涂敷填充胶(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铠装层5的不锈钢丝(18)采用镀锌钢丝或者不锈钢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单元(1)采用的光纤(14)为不锈钢管光纤,所述光单元护套(15)采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材料或者热塑性硫化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4)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导流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传输单元导体(16)采用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建功成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