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694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微机控制端、与微机控制端相连的加载端以及加载装置,所述加载端设有带传感器的探头,所述加载端对加载装置施加载荷并利用带传感器的探头将载荷与位移传输到微机控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具有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捷实用等优点,可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其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麦弗逊悬架结构中,前支柱总成由于兼具支撑车身、传递车轮振动和衰减阻尼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因此对能测试、检验前支柱总成的性能指标的试验装置有较高的要求。常见的前支柱总成性能检测装置存在体积较大、成本高、需要经常维护等缺陷。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能够高效快速的完成对前支柱总成的性能测试和检验工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微机控制端、与微机控制端相连的加载端以及加载装置,所述加载端设有带传感器的探头,所述加载端对加载装置施加载荷并利用带传感器的探头将载荷与位移传输到微机控制端。进一步地,所述加载装置由6片4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加载装置上、下端面间距50mm,加载装置下端面正中位置开有一个φ91.6mm圆孔,四周开有三个φ12mm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加载装置上端面和侧面的表面硬度为HRC53-6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具有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捷实用等优点,可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加载平台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微机控制端1、与微机控制端1相连的加载端2以及加载装置3,加载端可以实现对加载装置的载荷施加并利用带传感器的探头将载荷与位移传输到微机控制端,微机控制端可以输入载荷控制,并将载荷与位移以图表形式输出。加载装置由6片4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装置上、下端面间距50mm,加载装置下端面正中位置开有一个φ91.6mm圆孔,四周开有三个φ12mm通孔,并且可根据前支柱总成4加载面形状作尺寸调整,能够实现对前支柱总成的加载。加载装置上端面和侧面由经过热处理工艺后的4mm厚钢板加工而成,表面硬度HRC53-60,较高的硬度能保证在加载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导致试验误差增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机控制端(1)、与微机控制端(1)相连的加载端(2)以及加载装置(3),所述加载端(2)设有带传感器的探头,所述加载端对加载装置施加载荷并利用带传感器的探头将载荷与位移传输到微机控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机控制端(1)、与微机控制端(1)相连的加载端(2)以及加载装置(3),所述加载端(2)设有带传感器的探头,所述加载端对加载装置施加载荷并利用带传感器的探头将载荷与位移传输到微机控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支柱总成加载试验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