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44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两段钢筋网笼连接的钢筋续接工具。包括动力源、齿轮减速器和旋转夹头;齿轮减速器(1)由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主动齿轮(1‑1)、两个惰轮(1‑2)以及开口齿轮(1‑3)构成,齿轮箱上有带豁口(1‑6)的定位圆孔(1‑7),开口齿轮(1‑3)通过其上的两凸台(1‑5)对应定位于两圆孔(1‑7)中;旋转夹头(5)由设有楔形槽(5‑3)的C字形夹头体(5‑5)、位于楔形槽(5‑3)内并安装在保持架上的滚柱(5‑2)构成,保持架由固定在夹头体(5‑5)两端面的C形板(5‑1)构成,滚柱(5‑2)的芯轴伸入对应的导向槽(5‑4)中,旋转夹头(5)固定在开口齿轮(1‑3)上;动力源(3)与主动齿轮(1‑1)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钳,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属于钢筋续接工具。
技术介绍
利用续接套筒实现两段钢筋对接是继绑扎工艺、焊接工艺之后的钢筋连接新工艺,具有接头强度高、连接速度快、节省钢材等诸多优点而被建筑施工行业广泛采用。目前通常采用扳手或普通管钳等手动工具来旋拧续接套筒或钢筋,使两段钢筋旋入该续接套筒内实现对接。该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此,“CN208960871U”、“CN210189680U”分别公开了两种不同结构的便携式螺纹钢快速连接装置;虽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钢筋续接效率,但上述专利只能实现两根水平钢筋的续接,对于两段竖直钢筋网笼对接(下段钢筋网笼预埋于混领土中,上段钢筋网笼通过吊装机械竖立在下段钢筋网笼的上方)则不适用,因此还需沿用手工旋拧方式。然而,由于网笼的钢筋密度大,扳手回转角度小,不仅效率低、体力消耗大,而且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两段钢筋网笼对接的钢筋续接套筒拧紧管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由动力源驱动的齿轮减速器、与该齿轮减速器连接的旋转夹头,其中:齿轮减速器由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主动齿轮、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个惰轮、与所述两惰轮啮合的开口齿轮构成,该开口齿轮的两端面有呈C字形的凸台,两凸台的外圆柱面与开口齿轮的轴线同轴,且两凸台外圆柱面的直径小于开口齿轮的直径;所述齿轮箱由箱体和箱盖对合固定而成,在箱体和箱盖的对应位置均开设带有豁口的定位圆孔,两定位圆孔与对应凸台的外圆柱面相适配;旋转夹头由轴孔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楔形槽的C字形夹头体、位于楔形槽内并安装在保持架上呈“中”字形结构的滚柱构成,各楔形槽以所述轴孔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保持架由分别固定在夹头体两端面的C形板构成,两C形板上有与楔形槽位置和方向对应的导向槽,滚柱两端的芯轴分别伸入对应的导向槽中,旋转夹头固定在开口齿轮的端面、并与两凸台的外圆柱面同轴;动力源固定在箱体上并与主动齿轮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头体的开口宽度大于钢筋的直径、但均小于续接套筒的外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夹头体上方的C形板的轴孔直径大于钢筋的直径、但小于续接套筒的外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齿轮箱上固定有手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滚柱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以电机或气动马达为动力、通过齿轮减速器带动旋转夹头转动,因此可实现续接套筒快速夹紧和旋拧,既可克服手工旋拧续接套筒操作空间小、劳动强度大等诸多缺陷,又能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施工质量;2)由于旋转夹头、齿轮减速器等部件上均设置进料豁口,因此装夹和松开工件(续接套筒)方便快捷、提高了作业效率;3)由于滚柱可在楔形槽中沿导向槽来回移动,因此能够实现自动夹紧或快速松开工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去掉箱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减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箱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旋转夹头与开口齿轮连接的爆炸装配示意图。图中:齿轮减速器1、主动齿轮1-1、惰轮1-2、开口齿轮1-3、箱体1-4、凸台1-5、豁口1-6、定位圆孔1-7、箱盖1-8、手柄2、动力源3、续接套筒4、旋转夹头5、C形板5-1、滚柱5-2、楔形槽5-3、导向槽5-4、夹头体5-5、钢筋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齿轮减速器1由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主动齿轮1-1、安装于所述齿轮箱中并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个惰轮1-2、位于安装齿轮箱中并与所述两惰轮啮合的开口齿轮1-3构成;该开口齿轮的两端面有呈C字形结构的凸台1-5,两凸台1-5的外圆柱面与开口齿轮1-3的轴线同轴,且两凸台1-5外圆柱面的直径小于开口齿轮1-3的直径。所述齿轮箱由箱体1-4和箱盖1-8对合固定而成,在箱体1-4和箱盖1-8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定位圆孔1-7以及可供钢筋6通过的豁口1-6,两豁口1-6与对应的定位圆孔1-7连通。开口齿轮1-3通过两凸台1-5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定位于两定位圆孔1-7中;两惰轮1-2与开口齿轮1-3啮合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齿轮1-3的开口宽度。旋转夹头5由轴孔表面开设有一至三个楔形槽5-3的C字形夹头体5-5、位于楔形槽5-3内并安装在保持架上的滚柱5-2构成,各楔形槽5-3以夹头体5-5的轴孔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保持架由分别固定在夹头体5-5两端面的C形板5-1构成,两C形板5-1上有与楔形槽5-3位置和方向对应的导向槽5-4;滚柱5-2呈“中”字形结构,其两端的芯轴(图中未标示出)分别伸入对应的导向槽5-4中。夹头体5-5的轴孔与两凸台1-5的外圆柱面同轴,旋转夹头5通过螺栓(图中为标示出)固定在开口齿轮1-3的上端面,以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旋转夹头5。开口齿轮1-3以及两凸台1-5的开口宽度、夹头体5-5以及C形板1-1的开口宽度均大于钢筋6的直径。动力源3固定在箱体1-4上并与主动齿轮1-1连接。动力源3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与气动马达(图中未示出)连接管接头。为了避免续接套筒4从旋转夹头5的开口处脱出,夹头体5-5的开口宽度大于钢筋6的直径、但均小于续接套筒4的外径。为了在旋拧过程中能够利用位于上方的C形板5-1的轴孔将本管钳搁置在续接套筒4的上端面,以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位于夹头体5-5上方的C形板5-1的轴孔直应径大于钢筋6的直径、但要小于续接套筒4的外径。为了便于操作,在齿轮箱上固定有手柄2。为了避免滚柱5-2打滑,该滚柱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各续接套筒4分别拧入上段钢筋网笼(图中未示出)的各钢筋6的下端,使续接套筒4的下端与下段钢筋网笼(图中未示出)的各钢筋6的上端对正。使旋转夹头5的开口与齿轮箱的豁口1-6重合,将旋转夹头5的开口卡入上段钢筋6;然后向下移动,使续接套筒4插入夹头体5-5的内圆柱面中。启动动力源3(电机或气动马达),齿轮减速器1即可带动将旋转夹头5转动;在导向槽5-4的作用下,各滚柱5-2沿楔形方向移动并逐渐将续接套筒4压紧并锁死。与此同时,开口齿轮1-5带动旋转夹头5继续旋转即可将续接套筒4逐步退出上段钢筋6的下端、并逐步旋入下段钢筋6的上端,直至上段钢筋6与下段钢筋6的对接处大致处于续接套筒4的中段位置。反向启动动力源3(电机或气动马达),即可通过各导向槽5-4使对应的滚柱5-2沿楔形的反方向移动并逐渐与续接套筒4脱离接触;待旋转夹头5的开口与齿轮箱的豁口1-6重合后停止电机或气动马达,向上移动本专利技术,并将旋转夹头5从钢筋6处退出即可。在上述实施例中,楔形槽5-3的数量为1~3个。采用一个楔形槽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夹紧可靠性不受续接套筒4圆柱度误差的影响;但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包括由动力源驱动的齿轮减速器、与该齿轮减速器连接的旋转夹头,其特征在于:/n齿轮减速器(1)由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主动齿轮(1-1)、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个惰轮(1-2)、与所述两惰轮啮合的开口齿轮(1-3)构成,该开口齿轮的两端面有呈C字形的凸台(1-5),两凸台(1-5)的外圆柱面与开口齿轮(1-3)的轴线同轴,且两凸台(1-5)外圆柱面的直径小于开口齿轮(1-3)的直径;所述齿轮箱由箱体(1-4)和箱盖(1-8)对合固定而成,在箱体(1-4)和箱盖(1-8)的对应位置均开设带有豁口(1-6)的定位圆孔(1-7),两定位圆孔(1-7)与对应凸台(1-5)的外圆柱面相适配;/n旋转夹头(5)由轴孔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楔形槽(5-3)的C字形夹头体(5-5)、位于楔形槽(5-3)内并安装在保持架上呈“中”字形结构的滚柱(5-2)构成,各楔形槽(5-3)以所述轴孔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保持架由分别固定在夹头体(5-5)两端面的C形板(5-1)构成,两C形板(5-1)上有与楔形槽(5-3)位置和方向对应的导向槽(5-4),滚柱(5-2)两端的芯轴分别伸入对应的导向槽(5-4)中,旋转夹头(5)固定在开口齿轮(1-3)的端面、并与两凸台(1-5)的外圆柱面同轴;/n动力源(3)固定在箱体(1-4)上并与主动齿轮(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续接套筒旋拧管钳,包括由动力源驱动的齿轮减速器、与该齿轮减速器连接的旋转夹头,其特征在于:
齿轮减速器(1)由安装于齿轮箱中的主动齿轮(1-1)、与该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个惰轮(1-2)、与所述两惰轮啮合的开口齿轮(1-3)构成,该开口齿轮的两端面有呈C字形的凸台(1-5),两凸台(1-5)的外圆柱面与开口齿轮(1-3)的轴线同轴,且两凸台(1-5)外圆柱面的直径小于开口齿轮(1-3)的直径;所述齿轮箱由箱体(1-4)和箱盖(1-8)对合固定而成,在箱体(1-4)和箱盖(1-8)的对应位置均开设带有豁口(1-6)的定位圆孔(1-7),两定位圆孔(1-7)与对应凸台(1-5)的外圆柱面相适配;
旋转夹头(5)由轴孔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楔形槽(5-3)的C字形夹头体(5-5)、位于楔形槽(5-3)内并安装在保持架上呈“中”字形结构的滚柱(5-2)构成,各楔形槽(5-3)以所述轴孔为中心均匀分布;所述保持架由分别固定在夹头体(5-5)两端面的C形板(5-1)构成,两C形板(5-1)上有与楔形槽(5-3)位置和方向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文韩敏慧韩志嵘粱玉岭杨兴龙张利森夏五四周俊勇杨再华刘志强杨正伦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创新综合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