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道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8396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通道修复方法,该地下通道修复方法首先在地下通道的底板位于出现故障的变形缝所在区域向下打设若干管桩;之后凿除底板位于打设的管桩所在区域的混凝土,并在底板被凿除区域下方向下及四周扩挖;然后在扩挖形成的空间中施做桩帽板,以及重做底板上被凿除的区域,且施做的桩帽板延伸到底板被凿除区域下方四周;最后对变形缝处于地下通道侧墙及顶板区域进行防水加固处理。通过在变形缝处向地下打设多根管桩,然后将底板上打设管桩的区域凿除,在管桩顶部施做桩帽板,使得桩帽板以及所有的管桩对地下通道起到承载作用,有效防止地下通道的继续沉降,而在不发生沉降情况下,变形缝处亦不会轻易发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通道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通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通道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地下通道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地下建筑结构,常见于各种有使用需求的场合。比如,地下通道可用于连通不同建筑物的地下室,以方便在不同建筑物之间往来;再如,地下通道可下穿不方便直接通过的马路等场所,使得行人可大量、快速、安全的通过,不仅解决了大城市的行人交通拥挤和安全问题,同时还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受地形环境、长时间使用等因素影响,或施工技术的缺陷,地下通道有时会出现漏水、沉降等故障,影响正常使用,而如果不及时有效的维修,还可能会造成地下通道的进一步损坏,甚至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地下通道修复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通道维修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地下通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地下通道的底板位于出现故障的变形缝所在区域向下打设若干管桩;(2)凿除底板位于打设的管桩所在区域的混凝土,并在所述底板被凿除区域下方向下及四周扩挖;(3)在扩挖形成的空间中施做桩帽板,以及重做所述底板上被凿除的区域,且施做的所述桩帽板延伸到所述底板被凿除区域下方四周;(4)对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侧墙及顶板区域进行防水加固处理。优选的,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管桩为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底部一定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所述钢管桩内注入混凝土。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底板凿除区域两侧设置集水井,并沿所述变形缝设置水沟,所述集水井位于所述水沟两端。优选的,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3.1)在扩挖形成的空间底部浇筑垫层找平;(3.2)待所述垫层凝固后,对底板凿除断面进行防水处理,并沿底板凿除之后形成的断面预埋可重复注浆的止水管;(3.3)绑扎施做所述桩帽板以及所述底板上被凿除区域所用的钢筋笼,其中,所述底板上被凿除区域所用的钢筋笼采用植筋处理;(3.4)对绑扎的钢筋笼浇筑混凝土。优选的,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4.1)在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侧墙及顶板区域打设注浆管,并预留注浆球阀用于后期注浆加固;(4.2)在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侧墙及顶板区域变形缝迎水面注双液浆;(4.3)在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侧墙及顶板区域内注聚丙烯盐酸浆液;(4.4)在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侧墙及顶板区域内侧设置内嵌式防水胶条密封;(4.5)在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侧墙背水面设置通过螺栓固定的防水密封橡胶板;(4.6)在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顶板区域下侧设置接水盒。优选的,所述管桩顶端位于所述底板重做区域内部,在所述钢管桩顶端设有径向的抗剪栓。优选的,重做所述底板上被凿除的区域时,采用C40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优选的,所述管桩高30-45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通道修复方法通过在变形缝处向地下打设多根管桩,然后将底板上打设管桩的区域凿除,在管桩顶部施做桩帽板,以及重做底板凿除区域,使得桩帽板对底板重做区域起到支撑作用,并使所有的管桩对地下通道沉降处起到承载作用,有效防止地下通道的继续沉降,而在不发生沉降情况下,变形缝处亦不会轻易发生漏水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下通道修复方法一实施例施工场地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地下通道修复方法一实施例中管桩和底板重做区域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B为桩用钢管打入后的俯视图;图4-C为桩用钢管的焊接示意图。图5为图3中A部区域放大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地下通道修复方法一实施例中地下通道侧板上变形缝的密封示意图;图6-B为地下通道顶板上变形缝的密封示意图;图6-C为顶板下端接水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示意为:地下通道1、底板11、变形缝12、被凿除区域13、止水管131、底板重做区域钢筋笼132、植筋133、扩挖区域14、桩帽板钢筋笼141、侧墙15、顶板16、迎水面161、第一建筑物地下室21、第二建筑物地下室22、填土23、泡沫混凝土24、路面25、管桩3、管桩端板31、抗剪栓钉32、止水法兰板33、注浆管34、扩大头35、注浆管41、内嵌式防水胶条密封42、防水密封橡胶板43、接水盒44、固定箍441、落水管4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申请涉及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实施例1:一种地下通道修复方法,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结合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修复的地下通道1位于南方某沿海城市,其所在场地地下水系发达,容易出现沉降、漏水等故障。该地下通道1右侧为第一建筑物地下室21,左侧为第二建筑物地下室22,地下通道1顶部依次为填土23、泡沫混凝土24和路面25。其中,右侧的第一建筑物地下室21为单层,左侧的第二建筑物地下室22为二层结构,地下通道1用于连通第一建筑物地下室21和第二建筑物地下室22的地下一层。该地下通道1的底板11从右侧的第一建筑物地下室21至左侧的第二建筑物地下室22具有5%的坡度,建成后,地下通道1的变形缝12处发生沉降,地下通道1与右侧的第一建筑物地下室21之间的变形缝12处发生漏水。针对地下通道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通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结合图1所示,在地下通道1的底板11位于出现故障的变形缝12所在区域向下打设若干管桩3。本实施例中共打设12根管桩3,这些管桩为高40m的钢管桩,钢管桩底部一定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钢管桩内注入混凝土,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1)根据施工处基准点,采用全站仪测定出各桩位,用水泥钉固定标记。(1.2)根据测定的桩位位置,用钻孔机在底板11上各桩位处引孔,并清理干净混凝土,为打入钢管桩做准备。(1.3)向桩位处打入桩用钢管:通过压桩机将一节桩用钢管旋压入桩位所在土中,因地下通道1空间制约,每节桩用钢管高2m,最下方桩用钢管底部为圆锥形;当一节桩用钢管下压到露出地表0.4m左右时,对接下一节桩用钢管,结合图4-C所示,上下相邻的桩用钢管之间设有管桩端板31,在管桩端板31周围进行坡口焊将上下桩用钢管对接,上、下两节桩用钢管应在同一中心线上,偏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通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地下通道的底板位于出现故障的变形缝所在区域向下打设若干管桩;/n(2)凿除底板位于打设的管桩所在区域的混凝土,并在所述底板被凿除区域下方向下及四周扩挖;/n(3)在扩挖形成的空间中施做桩帽板,以及重做所述底板上被凿除的区域,且施做的所述桩帽板延伸到所述底板被凿除区域下方四周;/n(4)对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侧墙及顶板区域进行防水加固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通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地下通道的底板位于出现故障的变形缝所在区域向下打设若干管桩;
(2)凿除底板位于打设的管桩所在区域的混凝土,并在所述底板被凿除区域下方向下及四周扩挖;
(3)在扩挖形成的空间中施做桩帽板,以及重做所述底板上被凿除的区域,且施做的所述桩帽板延伸到所述底板被凿除区域下方四周;
(4)对所述变形缝处于所述地下通道侧墙及顶板区域进行防水加固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管桩为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底部一定范围内进行注浆加固,所述钢管桩内注入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底板凿除区域两侧设置集水井,并沿所述变形缝设置水沟,所述集水井位于所述水沟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3.1)在扩挖形成的空间底部浇筑垫层找平;
(3.2)待所述垫层凝固后,对底板凿除断面进行防水处理,并沿底板凿除之后形成的断面预埋可重复注浆的止水管;
(3.3)绑扎施做所述桩帽板以及所述底板上被凿除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明陈明清胡新朋张付林曹信江王曼吴晖步乐乐曾宗强唐锦昌王登锋王健彭冠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