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22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密封盖的中间位置具有供旋转轴通过的通孔,密封盖的通孔与旋转轴之间形成动态密封,密封盖的边缘与壳体之间形成静态密封;密封盖包括骨架以及形成于所述骨架的通孔处的动态密封圈和形成于所述骨架的边缘的静态密封圈,动态密封圈设有一端动态密封唇,动态密封唇的内表面紧密贴于旋转轴的表面,静态密封圈紧密贴于壳体的壳体孔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静态密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结构优化,从而有效的降低大尺寸密封盖的装配压入力,易于装配和后期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通气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首先,传统的,密封盖的外侧静态密封设计是通过多个波纹型橡胶面(如图)与壳体的壳体孔过盈装配后,实现静态密封。但是随着孔径的不断增大,所需的装配压力急剧增加,当孔径超过φ200以后,理论上至少需要大于5KN以上的力才能压入壳体孔内,装配以及后期拆卸都非常困难。比如,双离合变速箱的离合器密封盖。其次,由于此应用环境下要求的孔径和轴径差距较大(孔径通常大于φ200mm,轴径小于φ50mm),对橡胶硫化的成型工艺要求很高,传统的设计方案为将外侧静密封圈(13)和内侧的动态密封圈(14)分别硫化到两个金属骨架(10、20)上,再通过装配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分别与壳体(3)和旋转轴(2)之间形成密封,制造成本高,工艺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在保证静态密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结构优化,从而有效的降低大尺寸密封盖的装配压入力,易于装配和后期拆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盖的中间位置具有供旋转轴通过的通孔,所述密封盖的通孔与旋转轴之间形成动态密封,所述密封盖的边缘与壳体之间形成静态密封;所述密封盖包括骨架以及形成于所述骨架的通孔处的动态密封圈和形成于所述骨架的边缘的静态密封圈,所述动态密封圈设有一端动态密封唇,所述动态密封唇的内表面紧密贴于旋转轴的表面形成所述动态密封,所述静态密封圈紧密贴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孔的表面形成所述静态密封;所述壳体孔为台阶孔,所述静态密封圈包括一圈第一静态密封唇和一圈第二静态密封唇,所述第一静态密封唇紧密贴合于所述壳体孔的孔壁形成第一静态密封,所述第二静态密封唇紧密贴合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形成第二静态密封。进一步地说,所述动态密封圈和所述静态密封圈是橡胶硫化于同一所述骨架形成的。进一步地说,所述骨架是金属骨架。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具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内卡入卡簧,通过卡簧对所述密封盖进行轴向限位。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孔的孔径≥200mm,所述旋转轴的轴径≤50mm。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孔的孔径为200-300mm。进一步地说,所述密封盖为双离合变速箱离合器的密封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相较于传统设计,只保留一个第一静态密封唇与壳体孔壁过盈配合,静态密封圈被压缩,形成第一静态密封,同时在垂直于孔壁的方向上即台阶面上增加一个第二静态密封唇,当密封盖被压入壳体后,第二静态密封唇与壳体的台阶面过盈配合,静态密封圈被压缩,形成第二处静态密封,本技术在保证静态密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结构优化,从而有效的降低大尺寸密封盖的装配压入力,易于装配和后期拆卸;再者,本技术的壳体具有一圈凹槽,凹槽内卡入卡簧,通过卡簧对密封盖进行轴向限位,防止密封盖组装后脱离出壳体;再者,本技术的动态密封圈和静态密封圈可以是橡胶硫化于同一骨架形成的,即将静态密封圈和动态密封圈同时硫化到同一个骨架上,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精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图1的A1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图1的A2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安装于壳体后的径向剖视图;图6是图5的B1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5的B2部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密封盖1、通孔11、骨架12、动态密封圈13、动态密封唇131、静态密封圈14、第一静态密封唇141、第二静态密封唇142、旋转轴2、壳体3、台阶面31、卡簧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如图4到图7所示,所述密封盖1的中间位置具有供旋转轴2通过的通孔11,所述密封盖的通孔与旋转轴之间形成动态密封,所述密封盖的边缘与壳体3之间形成静态密封;所述密封盖包括骨架12以及形成于所述骨架的通孔处的动态密封圈13和形成于所述骨架的边缘的静态密封圈14,所述动态密封圈设有一端动态密封唇131,所述动态密封唇的内表面紧密贴于旋转轴的表面形成所述动态密封,所述静态密封圈紧密贴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孔的表面形成所述静态密封;所述壳体孔为台阶孔,所述静态密封圈包括一圈第一静态密封唇141和一圈第二静态密封唇142,所述第一静态密封唇紧密贴合于所述壳体孔的孔壁形成第一静态密封,所述第二静态密封唇紧密贴合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31形成第二静态密封。所述动态密封圈和所述静态密封圈是橡胶硫化于同一所述骨架形成的。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是,所述骨架是金属骨架。所述壳体具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内卡入卡簧4,通过卡簧对所述密封盖进行轴向限位,防止密封盖组装后脱离。所述壳体孔的孔径≥200mm,所述旋转轴的轴径≤50mm。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是,所述壳体孔的孔径为200-300mm。所述密封盖为双离合变速箱离合器的密封盖,但不限于此。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盖相较于传统设计,只保留一个第一静态密封唇与壳体孔壁过盈配合,静态密封圈被压缩,形成第一静态密封,同时在垂直于孔壁的方向上即台阶面上增加一个第二静态密封唇,当密封盖被压入壳体后,第二静态密封唇与壳体的台阶面过盈配合,静态密封圈被压缩,形成第二处静态密封,在保证静态密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结构优化,从而有效的降低大尺寸密封盖的装配压入力,易于装配和后期拆卸;之后,将卡簧卡入壳体的凹槽,通过卡簧对密封盖进行轴向限位,防止密封盖组装后脱离出壳体;其中,动态密封圈的动态密封唇与旋转轴之间形成动态密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的中间位置具有供旋转轴(2)通过的通孔(11),所述密封盖的通孔与旋转轴之间形成动态密封,所述密封盖的边缘与壳体(3)之间形成静态密封;/n所述密封盖包括骨架(12)以及形成于所述骨架的通孔处的动态密封圈(13)和形成于所述骨架的边缘的静态密封圈(14),所述动态密封圈设有一端动态密封唇(131),所述动态密封唇的内表面紧密贴于旋转轴的表面形成所述动态密封,所述静态密封圈紧密贴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孔的表面形成所述静态密封;/n所述壳体孔为台阶孔,所述静态密封圈包括一圈第一静态密封唇(141)和一圈第二静态密封唇(142),所述第一静态密封唇紧密贴合于所述壳体孔的孔壁形成第一静态密封,所述第二静态密封唇紧密贴合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31)形成第二静态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密封盖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的中间位置具有供旋转轴(2)通过的通孔(11),所述密封盖的通孔与旋转轴之间形成动态密封,所述密封盖的边缘与壳体(3)之间形成静态密封;
所述密封盖包括骨架(12)以及形成于所述骨架的通孔处的动态密封圈(13)和形成于所述骨架的边缘的静态密封圈(14),所述动态密封圈设有一端动态密封唇(131),所述动态密封唇的内表面紧密贴于旋转轴的表面形成所述动态密封,所述静态密封圈紧密贴于所述壳体的壳体孔的表面形成所述静态密封;
所述壳体孔为台阶孔,所述静态密封圈包括一圈第一静态密封唇(141)和一圈第二静态密封唇(142),所述第一静态密封唇紧密贴合于所述壳体孔的孔壁形成第一静态密封,所述第二静态密封唇紧密贴合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31)形成第二静态密封。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振声晋伟
申请(专利权)人:勃乐氏密封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