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16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包括油箱,油箱顶面设有回油口,一侧设有液压泵吸入口;所述油箱内部设有回油管路、气液分离筒罩和变径连接口,变径连接口呈圆锥形罩状;所述回油管路一端穿过回油口,另一端与变径连接口的大口端连接;所述变径连接口小口端与气液分离筒罩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筒罩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底面设有出油口,出气孔位于液压泵吸入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采用气液分离筒罩,可将回油的气泡和液体完全分离;采用空气过滤器对分离的气泡吸收过滤,减少空气污染;液压泵吸入口采用为斜口状,防止气体吸入影响液压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箱,具体涉及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
技术介绍
液压系统大部分为开式系统,液压油与空气直接接触;初次使用加油时,由于液压油在进入液压油箱和管系时与空气混合,使得一些空气进入液压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回油管口设计不合理或油箱油位过低,导致回油管口高于液面,使得液压油与空气混搅相溶,在补油、清洗滤器、检修或更换液压泵、液压阀件及管系等设备时不能完全驱气均会导致空气混入。气泡对液压系统的危害巨大,为了分离液压系统中的气泡,常规油箱中间设置了隔板将吸油区和回油区分开,同时,为了减少气泡进入液压系统,油箱中的液压泵吸入口和回油口需要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油箱往往设计的很大,导致占用空间大,制造、运输成本高,初始运行时需要加入更多的液压油,气温低时需要更长时间来加热液压油,能耗高,启动速度慢等一系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可将气泡和液体完全分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包括油箱,油箱顶面设有回油口,一侧设有液压泵吸入口;所述油箱内部设有回油管路、气液分离筒罩和变径连接口,变径连接口呈圆锥形罩状;所述回油管路一端穿过回油口,另一端与变径连接口的大口端连接;所述变径连接口小口端与气液分离筒罩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筒罩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底面设有出油口,出气孔位于液压泵吸入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油箱顶端连接有空气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变径连接口小口端沿着气液分离筒罩的内壁切向方向与气液分离筒罩的内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筒罩下方连接有支脚;所述气液分离筒罩内部位于出气孔正下方连接有防冲击挡板。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泵吸入口位于油箱内部一端为斜口状,液压泵吸入口位于油箱内部部分的上端母线长于下端母线。进一步的,所述支脚焊接在油箱底部,所述空气过滤器和回油管路均可拆卸连接在油箱上方。进一步的,所述防冲击挡板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油箱顶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采用气液分离筒罩,可将回油的气泡和液体完全分离;采用空气过滤器对分离的气泡吸收过滤,减少空气污染;液压泵吸入口采用为斜口状,防止气体吸入影响液压回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箱;11、回油口;12、液压泵吸入口;2、回油管路;3、气液分离筒罩;31、出气孔;32、出油口;33、支脚;34、防冲击挡板;4、变径连接口;5、空气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包括油箱1,油箱1顶面设有回油口11,一侧设有液压泵吸入口12;所述油箱1内部设有回油管路2、气液分离筒罩3和变径连接口4,变径连接口4呈圆锥形罩状;所述回油管路2一端穿过回油口11,另一端与变径连接口4的大口端连接;所述变径连接口4小口端与气液分离筒罩3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筒罩3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31,底面设有出油口32,出气孔31位于液压泵吸入口12上方。所述油箱1顶端连接有空气过滤器5。所述变径连接口4小口端沿着气液分离筒罩3的内壁切向方向与气液分离筒罩3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筒罩3下方连接有支脚33;所述气液分离筒罩3内部位于出气孔31正下方连接有防冲击挡板34,所述冲击挡板34用于降低气体对出气孔31的冲击力。所述液压泵吸入口12位于油箱1内部一端为斜口状,液压泵吸入口12位于油箱1内部部分的上端母线长于下端母线。所述支脚33焊接在油箱1底部,所述空气过滤器5和回油管路2均可拆卸连接在油箱1上方,便于拆卸更换。所述防冲击挡板34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油箱1顶端。工作原理:液压油由回油口11经回油管路2,进入变径连接口4,由于变径连接口4尺寸减小所以导致流速增快,液压油沿着气液分离筒罩3的切向方向进入内部,含有气泡的液压油在气液分离筒罩3内做圆周运动,由于气泡和液压油所受重力不同,液压油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气泡被分离出来,由顶部的出气孔31排出,防冲击挡板34用于避免冲击,由空气过滤器5过滤处理,液压油从底部出口排出进入油箱1内,再经液压泵吸入口12进入液压回路中。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包括油箱(1),油箱(1)顶面设有回油口(11),一侧设有液压泵吸入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内部设有回油管路(2)、气液分离筒罩(3)和变径连接口(4),变径连接口(4)呈圆锥形罩状;所述回油管路(2)一端穿过回油口(11),另一端与变径连接口(4)的大口端连接;所述变径连接口(4)小口端与气液分离筒罩(3)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筒罩(3)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31),底面设有出油口(32),出气孔(31)位于液压泵吸入口(12)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包括油箱(1),油箱(1)顶面设有回油口(11),一侧设有液压泵吸入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内部设有回油管路(2)、气液分离筒罩(3)和变径连接口(4),变径连接口(4)呈圆锥形罩状;所述回油管路(2)一端穿过回油口(11),另一端与变径连接口(4)的大口端连接;所述变径连接口(4)小口端与气液分离筒罩(3)的内部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筒罩(3)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31),底面设有出油口(32),出气孔(31)位于液压泵吸入口(1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顶端连接有空气过滤器(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气液分离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连接口(4)小口端沿着气液分离筒罩(3)的内壁切向方向与气液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本勇霍志亮叶绍干
申请(专利权)人:西派格工业智能装备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