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95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包括基础层,设置于基础层上部的立柱及设置于立柱顶部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将多个立柱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的上表面设置有钢筋头,用于连接马道梯笼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弱化了基坑底部的不均匀沉降对马道梯笼固定的影响,提升了马道梯笼固定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马道梯笼是基坑施工中的关键装置,其用于连接基坑底部与地面,是人员走动的重要通道。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常出现基坑底部土质条件较差的情况,如基坑开挖的为淤泥质土层等。这样的土质条件使得下基坑马道梯笼的安装非常不便,底部难以固定,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这样会影响马道梯笼固定的可靠性。因此,亟需设计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弱化了基坑底部的不均匀沉降对马道梯笼固定的影响,提升了马道梯笼固定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包括基础层,设置于基础层上部的立柱及设置于立柱顶部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将多个立柱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的上表面设置有钢筋头,用于连接马道梯笼的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的下部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基础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垂直设置于基础层的上部,在立柱的竖直方向设置有止水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的数量至少一件,其平行于所述基础层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为工字钢、槽钢、方钢的任一种,钢筋头竖向设置于连接梁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的上表面与马道梯笼连通的基坑底板的上表面平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头的数量为多个,其间隔设置于连接梁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层为混凝土浇筑层,其厚度为100mm-3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层的厚度为2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与设置于立柱顶部的连接梁搭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底面面积不大于所述基础层的底面面积。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弱化了基坑底部的不均匀沉降对马道梯笼固定的影响,提升了马道梯笼固定的可靠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一个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00.固定基座;10.基础层;20.立柱;21.固定板;30.连接梁;40.钢筋头;50.止水板;200.马道梯笼。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3是本申请所述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的相关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包括基础层10,设置于基础层10上部的立柱20及设置于立柱20顶部的连接梁30;所述连接梁30将多个立柱20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30的上表面设置有钢筋头40,用于连接马道梯笼的底部,一般将马道梯笼与钢筋头40固定为一体。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20的下部焊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基础层10。具体地,每个立柱20的下部都焊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通过四个膨胀螺栓固定在基础层10。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立柱20的下部也可设置共同的固定板21,即两个或三个立柱20由固定板21连接为一体,再使用膨胀螺栓将连接有立柱20的固定板21固定于基础层10。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20垂直设置于基础层10的上部,在立柱20的竖直方向设置有止水板50。止水板50用于放置下部的水源上溢而影响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的可靠性,同时,止水板50的设置能够给固定基座的下移提供阻力,有效减弱土层沉降对固定基座的影响,保证基坑马道梯笼固定的可靠性。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止水板50的数量至少一件,其平行于所述基础层10设置。所述止水板50的数量至少一件是指每个立柱20至少设置一件止水板50,每个立柱20上也可设置多个止水板50。所述止水板50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及其他形状的任意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梁30为工字钢、槽钢、方钢的任一种,钢筋头40竖向设置于连接梁30的上表面,以便钢筋头40与基坑马道梯笼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钢筋头40的数量为多个,其间隔设置于连接梁30的上表面。基坑马道梯笼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固定基座上的钢筋头40连接,这样基坑马道梯笼可周转多次使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基坑施工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30的上表面与马道梯笼连通的基坑底板的上表面平齐。马道梯笼与固定基座上的钢筋头40连接后,可以在基坑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将固定基座与基坑底板一并浇筑为一体,以便提高固定基座固定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即可固定基座与基坑底板一并浇筑后的示意图。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础层10为混凝土浇筑层,其厚度为100mm-300mm,这样能够保证固定基座固定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基础层10的厚度为200mm。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20与设置于立柱20顶部的连接梁30搭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底面面积小于所述基础层10的底面面积,如图2所示,这样可以增加基础层10的受力面积,提升马道梯笼固定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的底面面积也可等于所述基础层10的底面面积。图3是本技术所述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100一个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马道梯笼20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固定基座100上部的钢筋头40,固定基座100与基坑底部的底板一体化浇筑,弱化了基坑底部的不均匀沉降对马道梯笼固定的影响,提升基坑马道梯笼固定的可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新型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结构合理,施工便捷,弱化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层,设置于基础层上部的立柱及设置于立柱顶部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将多个立柱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的上表面设置有钢筋头,用于连接马道梯笼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层,设置于基础层上部的立柱及设置于立柱顶部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将多个立柱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梁的上表面设置有钢筋头,用于连接马道梯笼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下部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基础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于基础层的上部,在立柱的竖直方向设置有止水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的数量至少一件,其平行于所述基础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马道梯笼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工字钢、槽钢、方钢的任一种,钢筋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睿肖昌明卢俊旭赖明松李文伟姜国安肖文达杨雪欣牛俊峰孙年宇刘壹轩郑德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