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桂洪专利>正文

定量容器及定量取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793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量容器及定量取物方法,定量容腔具备容腔,容腔的顶部、或侧部、或顶部与侧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出入口,从容腔的内壁上或出入口处的内壁上向容腔内部至少延伸有一除尾端外、其余部分与容腔的内壁连接的分隔部,分隔部至少有一部分向容腔的上方呈折线弯折或曲线弯曲,形成弯部,弯部单独或与容腔腔壁共同形成一定量容腔,或分隔部上至少设置有一面向容腔顶部的凹槽,凹槽形成定量容腔,分隔部的下方或下部为与定量容腔连通的正立容腔,分隔部的尾端与容腔的侧壁之间的峡道构成正立容腔与定量容腔的通道口,出入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道口的中心轴线不重叠。本申请使倒取定量载物在容器内量取倒出,使得液体不受外界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量容器及定量取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量容器及定量获取载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医药、化工、日化用品及厨房用品等领域,液体类、颗粒类及粉末类产品对容器的定量倒取有巨大需求,如医用药剂、化学药剂、食用油等液体的定量倒取。目前常用的做法是采用烧杯、量杯等辅助工具来进行倒取,但是,这种倒取方式却需要外加辅助用具,成本较高,辅助用具也不宜清洁,也有内置装置的定量容器,但是一般结构复杂,成本高,无法推广使用,若涉及到颗粒类,还要数数量,费时,还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提供了一种定量容器的同时,还提供了定量容器定量取物的方法,解决容器单独定量获取载物的问题,避免获取定量载物时在容器外受污染,同时,解决获取容器内载物过多时无法补救再利用及定量容器产品结构复杂而导致制作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容腔,在容腔的顶部、或侧部、或顶部与侧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可容许装载载物出入的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有容器盖,从容腔的内壁上或出入口处的内壁上向容腔内部至少延伸有一除尾端外、其余部分与容腔的内壁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上至少有一部分向容腔的上方呈折线弯折或曲线弯曲,形成弯部,弯部单独或与容腔腔壁共同形成一定量容腔,或所述分隔部上至少设置有一面向容腔顶部的凹槽,该凹槽形成定量容腔,分隔部的下方或下部为与定量容腔连通的正立容腔,其中,分隔部的尾端与容腔的侧壁之间的峡道构成正立容腔与定量容腔的通道口,另外,所述出入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道口的中心轴线不重叠。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口不小于单个或成单位的装载载物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分隔部由单层分隔板折线弯折或曲线弯曲形成,或由两层以上分隔板贴近压制或间隔组装、弯折或弯曲形成,或由块状物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出入口位于所述容腔的顶部的相对远离所述通道口的一侧的侧边上或位于分隔部上方且远离所述通道口的容腔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盖以包围出入口的状态安装于该出入口,当容器盖盖上后能够阻止载物进出容腔。进一步地,所述正立容腔的容积不小于所述定量容腔的容积。进一步地,在定量容腔内的上述装载载物从出入口倾转倒出时,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容腔的底部及侧部的周壁形成一阻容腔,所述分隔部从起始位置向容腔内部延伸的长度,或分隔部在容腔的起始位置的设置,或分隔部的形状至少能够保证在定量容腔全部倒出载物时,能够全部阻断阻容腔的载物从通道口过渡到定量容腔。进一步地,所述分隔部包括设置在分隔部的下方或下部的一向正立容腔底部凸出延伸的阻部,且该阻部将正立容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一阻容腔及一载物通道100,所述阻容腔用于在正立容腔倾转时阻断阻容腔的载物从载物通道100过渡到定量容腔,且所述阻容腔在定量容腔全部倒出载物时阻断载物从载物通道过渡到定量容腔。进一步地,所述阻容腔的容积不小于所述定量容腔的容积。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及容腔内部的分隔部部分或全部采用硬质透明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及容腔内部的分隔部部分或全部采用玻璃或硬质塑料制成。一种定量容器定量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述定量容器,包括,步骤1:起始状态时,其中,起始状态为容腔正立状态,定量容腔中不含载物,正立容腔中存有载物,将处于正立位置的容腔倾转,或摇晃,或甩动,使正立容腔中的载物通过所述通道口部分或全部进入定量容腔,若有剩余部分,则剩余部分回落至正立容腔,定量容腔留存有定量载物;步骤2,当载物进入定量容腔后,倾转容腔,只将定量容腔中的载物从出入口倒出。步骤3,回正容腔,回到起始状态。进一步地,步骤2中当载物进入定量容腔后,倾转容腔,将定量容腔中的载物从出入口倒出还包括将定量容腔中的载物从出入口倒出时保持由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容腔的底部及侧部的周壁形成的阻容腔阻断阻容腔中的载物进入定量容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的定量容器及定量取物的方法使倒取或获取定量载物这个过程在容器内进行,使得载物不受外界污染,然后再将定量好的载物倒出或取出容器外,无需借助外部量杯或器皿;其次本申请使倒取或获取定量载物中发生过多或过少的问题,都可以在容器内调整,不受外界污染而产生浪费;再者本申请在倒取或获取定量载物时,手工操作方便,动作自然,无需其他装置干预;最后本申请结构简单,生产成本极低,可以大规模使用,提高效率,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1为第1实施例的正面截面图;图1-2为第1实施例的立体截面图;图1-3为第1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4为第1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90度后的截面图;图1-5为第1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180度后的截面图;图1-6为第1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360度后的截面图;图1-7为第1实施例的正立状态侧翻一定角度后的状态截面图;图1-8为第1实施例的载物倒出时的状态截面图;图1-9为第1实施例的载物倒出后的状态截面图;图2-1为第2实施例的正面截面图;图2-2为第2实施例的立体截面图;图2-3为第2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4为第2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90度后的截面图;图2-5为第2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180度后的截面图;图2-6为第2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360度后的截面图;图2-7为第2实施例的正立状态侧翻一定角度后的状态截面图;图2-8为第2实施例的载物倒出时的状态截面图;图2-9为第2实施例的载物倒出后的状态截面图;图3-1为第3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的截面图;图3-2为第3实施例的正视截面图;图3-3为第3实施例的载物倒出时的状态截面图;图4-1为第4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2为第4实施例的正视截面图;图4-3为第4实施例的载物倒出时的状态截面图;图5-1为第5实施例的正面截面图;图5-2为第5实施例的立体截面图;图5-3为第5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4为第5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90度后的截面图;图5-5为第5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180度后的截面图;图5-6为第5实施例的正立状态翻转360度后的截面图;图5-7为第5实施例的正立状态侧翻一定角度后的状态截面图;图5-8为第5实施例的载物倒出时的状态截面图;图5-9为第5实施例的载物倒出后的状态截面图;图6-1为第6实施例的正视截面图;图6-2为第6实施例的载物倒出时的状态截面图;图7-1为第7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2为第7实施例的正视截面图;图7-3为第7实施例的载物倒出时的状态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的“上”为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下”为重力方向,“正立”为沿重力方向的正立,容腔正立或翻转时,容腔内的载物按照重力方向排布或分布。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容腔,在容腔的顶部、或侧部、或顶部与侧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可容许装载载物出入的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有容器盖,从容腔的内壁上或出入口处的内壁上向容腔内部至少延伸有一除尾端外、其余部分与容腔的内壁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上至少有一部分向容腔的上方呈折线弯折或曲线弯曲,形成弯部,弯部单独或与容腔腔壁共同形成一定量容腔,或所述分隔部上至少设置有一面向容腔顶部的凹槽,该凹槽形成定量容腔,分隔部的下方或下部为与定量容腔连通的正立容腔,其中,分隔部的尾端与容腔的侧壁之间的峡道构成正立容腔与定量容腔的通道口,另外,所述出入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道口的中心轴线不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容腔,在容腔的顶部、或侧部、或顶部与侧部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可容许装载载物出入的出入口,出入口处设置有容器盖,从容腔的内壁上或出入口处的内壁上向容腔内部至少延伸有一除尾端外、其余部分与容腔的内壁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上至少有一部分向容腔的上方呈折线弯折或曲线弯曲,形成弯部,弯部单独或与容腔腔壁共同形成一定量容腔,或所述分隔部上至少设置有一面向容腔顶部的凹槽,该凹槽形成定量容腔,分隔部的下方或下部为与定量容腔连通的正立容腔,其中,分隔部的尾端与容腔的侧壁之间的峡道构成正立容腔与定量容腔的通道口,另外,所述出入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道口的中心轴线不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口不小于单个或成单位的装载载物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由单层分隔板折线弯折或曲线弯曲形成,或由两层以上分隔板贴近压制或间隔组装、弯折或弯曲形成,或由块状物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口位于所述容腔的顶部的相对远离所述通道口的一侧的侧边上或位于分隔部上方且远离所述通道口的容腔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以包围出入口的状态安装于该出入口,当容器盖盖上后能够阻止载物进出容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立容腔的容积不小于所述定量容腔的容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定量容腔内的上述装载载物从出入口倾转倒出时,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容腔的底部及侧部的周壁形成一阻容腔,所述分隔部从起始位置向容腔内部延伸的长度,或分隔部在容腔的起始位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桂洪
申请(专利权)人:郑桂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