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凡婷专利>正文

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92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公开了一种适合单人使用,通过伞骨支撑伞面对人员进行防护,安装简单,便于携带的防护装置。能够进行折叠收纳,方便人员携带使用。其特征在于固定套固定置于锁筒的一端上,锁套套置于锁筒上,所述固定套中部为通孔,五个伞骨的一端铰接置于固定套的外壁上,相邻两个伞骨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伞骨的另一端弧形向下延伸,且弧形凹面向下,所述伞骨的宽度和厚度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多个连接耳一一对应置于多个伞骨底部,且靠近伞骨的一端,多个支杆的一端一一对应和多个连接耳相铰接,多个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铰接置于锁套上,且等角度分布,所述锁套外壁上等角度开有多个防滑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
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涉及一种在高楼建筑施工时,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护的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单人使用,通过伞骨支撑伞面对人员进行防护,安装简单,便于携带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高楼建筑施工中当需要在外立面进行作业时,通常是作业人员通过安全吊绳悬挂在高楼外墙壁上进行施工作业,而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人员悬挂在外墙上处于露天环境中,当遇到雨雪或者是夏季太阳直射时缺乏进行雨雪或者是遮阳的辅助作业工具,导致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恶劣,影响正常作业进度,同时作业时人员头顶处缺乏防护工具,容易被高空坠物击中,具有安全隐患,而现有的高空悬吊作业防护工具大多基于吊篮或者架体进行支撑防护,其整体结构固定,占用空间大,无法满足单人悬吊作业时的便携使用。公告号CN202609891U公开了一种高空悬吊作业防护架,包括负载架、安全带、吊绳和限速器,限速器固定在负载架上,安全带固定在负载架上,吊绳绕在限速器上,该防护架体结构固定,体积大,不便于人员进行便携携带,同时穿戴麻烦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提供了一种适合单人使用,通过伞骨支撑伞面对人员进行防护,安装简单,便于携带的防护装置。能够进行折叠收纳,方便人员携带使用。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由通孔、固定套、防护伞面、撑杆、撑脚、伞骨、锁筒、连接耳、支杆、锁套、连接杆、防滑凹槽和调节旋钮组成,固定套固定置于锁筒的一端上,锁套套置于锁筒上,所述固定套中部为通孔,五个伞骨的一端铰接置于固定套的外壁上,相邻两个伞骨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伞骨的另一端弧形向下延伸,且弧形凹面向下,所述伞骨的宽度和厚度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多个连接耳一一对应置于多个伞骨底部,且靠近伞骨的一端,多个支杆的一端一一对应和多个连接耳相铰接,多个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铰接置于锁套上,且等角度分布,所述锁套外壁上等角度开有多个防滑凹槽,防护伞面粘置于多个伞骨上,所述伞面顶部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和通孔相连通,所述锁筒的两端穿出锁套,所述锁筒的直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锁筒由多个等角度分布的锁片组成,连接杆的一端铰接置于锁筒的另一端上,撑杆的一端置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上,且通过调节旋钮相连接,撑脚可转动的置于撑杆的另一端上,所述撑脚为三角形块状结构。有益效果一、能够在高空悬吊施工中对人员进行雨雪或者遮阳防护。二、能够进行折叠收纳,方便人员携带使用。三、使用操作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伞骨的立体结构图;图3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锁筒的立体结构图;图4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撑杆的立体结构图;图5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其中为:通孔1,固定套2,防护伞面3,撑杆4,撑脚5,伞骨6,锁筒7,连接耳8,支杆9,锁套10,连接杆11,防滑凹槽12,调节旋钮13,吊绳14,建筑墙壁1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通孔1、固定套2、防护伞面3、撑杆4、撑脚5、伞骨6、锁筒7、连接耳8、支杆9、锁套10、连接杆11、防滑凹槽12和调节旋钮13组成,固定套2固定置于锁筒7的一端上,锁套10套置于锁筒7上,所述固定套2中部为通孔1,五个伞骨6的一端铰接置于固定套2的外壁上,相邻两个伞骨6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伞骨6的另一端弧形向下延伸,且弧形凹面向下,所述伞骨6的宽度和厚度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多个连接耳8一一对应置于多个伞骨6底部,且靠近伞骨6的一端,多个支杆9的一端一一对应和多个连接耳8相铰接,多个所述支杆9的另一端铰接置于锁套10上,且等角度分布,所述锁套10外壁上等角度开有多个防滑凹槽12,防护伞面3粘置于多个伞骨6上,所述伞面顶部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和通孔1相连通,所述锁筒7的两端穿出锁套10,所述锁筒7的直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锁筒7由多个等角度分布的锁片组成,连接杆11的一端铰接置于锁筒7的另一端上,撑杆4的一端置于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上,且通过调节旋钮13相连接,撑脚5可转动的置于撑杆4的另一端上,所述撑脚5为三角形块状结构。使用时,初始状态下,锁套10靠近锁筒7的另一端,伞骨6收纳在锁筒7侧壁位置,当需要进行高楼建筑施工时,人员首先将装置通过通孔1穿设在吊绳14上,然后将锁套10沿着锁筒7向上推动,使得锁套10向上移动,锁套10对锁筒7的另一端向内挤压,使得锁筒7内收,进而锁固在吊绳14上,完成固定,同时随着锁套10的向上移动,支杆9的另一端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4的一端向外扩张,以将伞骨6撑开,伞骨6撑开使得伞面撑开,人员调节连接杆11与撑杆4,使得其一端的撑脚5撑抵在墙面上,对吊绳14进行辅助稳固,防护伞面3进行雨雪或者是遮阳,以此对作业人员形成防护,避免影响工作进度,同时对掉落的物品进行缓冲,保证人员作业安全,体积小,便携,适于单人作业使用;五个伞骨6的一端铰接置于固定套2的外壁上,相邻两个伞骨6之间的夹角为60度的设计,使得伞骨6间空缺一段较长距离,进而使得该处伞面展开宽度较小,将该处伞面朝向墙面,避免伞面过宽碰触墙面造成干涉;所述锁套10外壁上等角度开有多个防滑凹槽12的设计,便于人员手部握持将锁套10沿锁筒7向上推动;所述锁筒7由多个等角度分布的锁片组成的设计,便于形变内收,以配合锁套10对吊绳14进行锁紧;所述撑脚5为三角形块状结构的设计,三角结构,支撑稳定;达到在高楼建筑施工时,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护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技术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技术的范围所涵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置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折边连接、铆钉连接、销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或者一体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是:由通孔、固定套、防护伞面、撑杆、撑脚、伞骨、锁筒、连接耳、支杆、锁套、连接杆、防滑凹槽和调节旋钮组成,固定套固定置于锁筒的一端上,锁套套置于锁筒上,所述固定套中部为通孔,五个伞骨的一端铰接置于固定套的外壁上,所述伞骨的另一端弧形向下延伸,且弧形凹面向下,多个连接耳一一对应置于多个伞骨底部,且靠近伞骨的一端,多个支杆的一端一一对应和多个连接耳相铰接,多个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铰接置于锁套上,且等角度分布,防护伞面粘置于多个伞骨上,所述伞面顶部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和通孔相连通,所述锁筒的两端穿出锁套,所述锁筒由多个等角度分布的锁片组成,连接杆的一端铰接置于锁筒的另一端上,撑杆的一端置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上,且通过调节旋钮相连接,撑脚可转动的置于撑杆的另一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建筑施工防护装置,其特征是:由通孔、固定套、防护伞面、撑杆、撑脚、伞骨、锁筒、连接耳、支杆、锁套、连接杆、防滑凹槽和调节旋钮组成,固定套固定置于锁筒的一端上,锁套套置于锁筒上,所述固定套中部为通孔,五个伞骨的一端铰接置于固定套的外壁上,所述伞骨的另一端弧形向下延伸,且弧形凹面向下,多个连接耳一一对应置于多个伞骨底部,且靠近伞骨的一端,多个支杆的一端一一对应和多个连接耳相铰接,多个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铰接置于锁套上,且等角度分布,防护伞面粘置于多个伞骨上,所述伞面顶部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和通孔相连通,所述锁筒的两端穿出锁套,所述锁筒由多个等角度分布的锁片组成,连接杆的一端铰接置于锁筒的另一端上,撑杆的一端置于连接杆的另一端上,且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凡婷杨腾赵转陆浩嘉
申请(专利权)人:陆凡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