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89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户外墙板,该户外墙板包括:多个墙板本体,每个所述墙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所述墙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贴合在墙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插榫为设置在所述墙板本体一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其中,所述第二插榫部为开设在所述墙板本体另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多个所述墙板本体通过第一插榫插设在第二插榫部进行插接,相邻两个所述墙板本体之间远离所述墙体的表面上形成有V字型槽。该户外墙板安装固定方便,且便于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户外墙板
本技术涉及墙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墙板。
技术介绍
户外墙板用于设置在户外墙体上,传统的户外墙板通常为平板状,通过贴合或钉设的方式固定在外墙上,这种户外墙板固定不稳固,且在大面积铺设时不容易对户外墙板进行定位,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安装固定方便,且便于定位的户外墙板。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智能化记录备件存取的户外墙板。公开于本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外墙板,该户外墙板安装固定方便,且便于定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户外墙板,该户外墙板包括:多个墙板本体,每个所述墙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所述墙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贴合在墙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插榫为设置在所述墙板本体一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其中,所述第二插榫部为开设在所述墙板本体另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多个所述墙板本体通过第一插榫插设在第二插榫部进行插接,相邻两个所述墙板本体之间远离所述墙体的表面上形成有V字型槽。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为平面,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过渡呈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00°-150°之间。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为平面,所述凹槽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过渡呈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0°-60°之间。优选地,还包括锚定部,所述锚定部穿过所述V字型槽钉设在墙面上。优选地,还包括装饰条,所述装饰条用于贴设在所述V字型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优选地,所述墙板本体、所述第一插榫部及所述第二插榫部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墙板本体一侧的中部。有益效果:1)本申请每个墙板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通过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的设置,便于将墙板本体进行拼接覆盖墙体,一方面拼接便于对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的插接能够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使安装的户外墙板更为稳固,再一方面,多个墙板本体拼接的方式连接,当前期安装的墙板本体定位准确时,后续墙板本体与在先安装的墙板本体进行拼接,定位同样准确,定位更为方便。2)本申请通过凸起部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钝角,凹槽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钝角,相邻墙板本体进行拼接时能够形成截面为V字形的V字型槽,使墙板本体更为美观,同时便于锚固、便于装饰且在下雨时能够起到导流作用,提高户外墙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户外墙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板本体;2、第一插榫部;3、第二插榫部;4、凸起部;5、凹槽;6、V字型槽;7、第一斜面;8、第二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户外墙板,该户外墙板包括:多个墙板本体,每个所述墙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所述墙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贴合在墙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插榫为设置在所述墙板本体一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其中,所述第二插榫部为开设在所述墙板本体另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多个所述墙板本体通过第一插榫插设在第二插榫部进行插接,相邻两个所述墙板本体之间远离所述墙体的表面上形成有V字型槽。具体地,使用时基于外墙形状及设计规划,在外墙上选定铺设户外墙板的区域,将墙板本体固定在外墙上,而后通过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依次拼装多个墙板本体完成对外墙的覆盖。每个墙板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通过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的设置,便于将墙板本体进行拼接覆盖墙体,一方面拼接便于对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的插接能够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使安装的户外墙板更为稳固,再一方面,多个墙板本体拼接的方式连接,当前期安装的墙板本体定位准确时,后续墙板本体与在先安装的墙板本体进行拼接,定位同样准确,定位更为方便。通过凸起部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钝角,凹槽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钝角,相邻墙板本体进行拼接时能够形成截面为V字形的V字型槽,使墙板本体更为美观,同时便于锚固、便于装饰且在下雨时能够起到导流作用,提高户外墙板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为平面,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过渡呈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00°-150°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为平面,所述凹槽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过渡呈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0°-60°之间。具体地,通过第一斜面与凸起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00°-150°之间,第二斜面与凸起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0°-60°之间,使得相邻的墙板本体之间形成有V字型槽,使墙板本体更为美观,同时便于锚固、便于装饰且在下雨时能够起到导流作用,提高户外墙板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还包括锚定部,所述锚定部穿过所述V字型槽钉设在墙面上。具体地,通过在V字型槽上钉设锚定部,一方面便于对锚定部进行定位,使户外墙板的固定更为稳固,同时使锚定部相对于墙板本体的设置位置更为规则,使户外墙板整体效果更为美观。进一步地,还包括装饰条,所述装饰条用于贴设在所述V字型槽内。具体地,通过V字型槽的开设便于装饰条的安装固定,通过装饰条的设置使户外墙板更为美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具体地,通过防滑层的设置使户外墙板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得到增加,户外墙板固定更为稳固。进一步地,所述墙板本体、所述第一插榫部及所述第二插榫部一体成型。具体地,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机械强度更高。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墙板本体一侧的中部。具体地,将凸起部开设在墙板本体的中部,一方面便于相邻墙板本体的拼接,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凸起部被折断。实施例1图1是本技术户外墙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户外墙板包括多个墙板本体1,每个所述墙板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榫部2及第二插榫部3;所述墙板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贴合在墙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插榫为设置在所述墙板本体1一侧的凸起部4,所述凸起部4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其中,所述第二插榫部3为开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户外墙板包括:多个墙板本体,每个所述墙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n所述墙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贴合在墙面上;/n其中,所述第一插榫部为设置在所述墙板本体一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n其中,所述第二插榫部为开设在所述墙板本体另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n多个所述墙板本体通过第一插榫插部设在第二插榫部进行插接,相邻两个所述墙板本体之间远离墙体的表面上形成有V字型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户外墙板包括:多个墙板本体,每个所述墙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榫部及第二插榫部;
所述墙板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贴合在墙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插榫部为设置在所述墙板本体一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钝角;
其中,所述第二插榫部为开设在所述墙板本体另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多个所述墙板本体通过第一插榫插部设在第二插榫部进行插接,相邻两个所述墙板本体之间远离墙体的表面上形成有V字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为平面,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过渡呈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的钝角角度为100°-150°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雷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博远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