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桩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77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桩基础,其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地下桩以及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地面桩,地面桩靠近地下桩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容纳槽,地面桩下端通过容纳槽滑动套设住地面桩上端;容纳槽的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滑块,地下桩外侧表面上竖向设置有与滑块滑动相适配的滑槽,滑槽中设置有与滑块相抵接的缓冲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对地面桩进行减震、使得地下桩上的竖向作用力不易直接且完全作用到地面桩上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桩基础
本技术涉及桩基础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桩基础。
技术介绍
桩基础是一种用于对地面建筑进行支撑的构件,桩基础按照材质的分类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以及钢管桩基础。如图1所示,现有的钢管桩基础一般包括竖直埋于地面以下的地下桩1以及竖直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地面桩2,地下桩1上端与地面桩2下端通过法兰盘以及螺栓连接;在安装地面桩时,首先将地面桩2使用吊机竖直放置在地下桩1上端,并且地面桩2下端处的法兰盘与地下桩1上端处的法兰盘抵接,同时两个法兰盘上的螺纹孔相互对准,之后再使用螺栓将两个法兰盘连接起来,完成地面桩2与地下桩1的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地面桩与地下桩的连接是通过法兰盘以及螺栓固定连接的,使得地面桩与地下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地下桩受到竖直方向的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容易直接且完全的作用到地面桩上,使得地面桩发生上下方向的剧烈振动,容易降低该种钢管桩基础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结构的牢固度,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减震桩基础,其具有能够对地面桩进行减震、使得地下桩上的竖向作用力不易直接且完全作用到地面桩上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减震桩基础,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地下桩以及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地面桩,所述地面桩靠近地下桩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容纳槽,地面桩下端通过容纳槽滑动套设住地面桩上端;容纳槽的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滑块,地下桩外侧表面上竖向设置有与滑块滑动相适配的滑槽,滑槽中设置有与滑块相抵接的缓冲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的设置,使得地面桩与地下桩之间有重叠的部分,达到了地面桩与地下桩连接的目的;滑块与滑槽的设置,使得地面桩可以上下进行滑动,同时也方便缓冲件顶动滑块;缓冲件的设置,使得地下桩受到作用力时可以通过缓冲件进行缓冲,减少了作用力的传导,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减震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件包括抵接块与缓冲弹簧,抵接块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抵接块上侧表面与所述滑块下侧表面抵接;缓冲弹簧固定设置在抵接块与滑槽下端侧壁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的设置,提升了滑块的受力面积,使得滑块能够更加稳定的挤压缓冲弹簧,进而达到较佳的减震效果;缓冲弹簧的设置,使得地下桩的作用力可以转移到缓冲弹簧上,通过缓冲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来达到减震的目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弹簧至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簧设置多个,使得抵接块在挤压缓冲弹簧时,缓冲弹簧不易发生歪斜,提升了缓冲弹簧使用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接块靠近所述滑槽两竖向平行侧壁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块限位块;滑槽两相互平行的侧壁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一道与限位块滑动相适配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与限位槽的设置,使得抵接块在滑动时不易滑出滑槽,滑块能够按照规定的路径进行滑动,提升了滑块滑动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地面桩的外侧表面上以及所述地下桩的外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向竖直方向延伸的腰圆形长孔;长孔中穿设有一根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处于地面桩的外侧表面上,并且连接杆处于地面桩外侧表面上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螺母以限制连接杆脱离地面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孔与连接杆的设置,使得地面桩不能被向上拉起,提升了地面桩安装的稳定性,而且还不影响地面桩上下滑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块下端端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地面桩下端端面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下端端面的高度高于地面桩下端端面的高度,相比于滑块下端端面与地面桩下端端面相平,此种设计方式使得地面桩与地下桩重合的部分能够更多,提升了地面桩与地下桩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地面桩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上抵接件,所述地下桩的外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下抵接件,上抵接件下侧表面与下抵接件上侧表面相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抵接件与下抵接件的设置,使得地面桩向下滑动太多时可以通过上抵接件与下抵接件抵接的方式来对地面桩进行支撑,避免缓冲件被挤压太多,影响后续的缓冲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抵接件与所述下抵接件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加强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片的设置,提升了上抵接件与下抵接件的结构强度,使得上抵接件与下抵接件受力时不易发生形变。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滑块与滑槽的设置,使得地面桩可以上下滑动,从而通过挤压缓冲件的方式来达到缓冲的目的,在地下桩受到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时,作用力不易完全且直接传递到地面桩上,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震的效果;抵接块的设置,提升了滑块的受力面积,使得滑块能够更加稳定的挤压缓冲弹簧,进而达到较佳的减震效果;缓冲弹簧的设置,使得地下桩的作用力可以转移到缓冲弹簧上,通过缓冲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来达到减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
技术介绍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地面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抵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下桩;11、滑槽;111、限位槽;12、下抵接件;2、地面桩;21、容纳槽;211、滑块;22、上抵接件;3、缓冲件;31、抵接块;311、限位块;32、缓冲弹簧;4、长孔;41、连接杆;5、加强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与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减震桩基础,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地下桩1以及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地面桩2,地面桩2与地下桩1均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地面桩2靠近地下桩1一端的端部一体成型有一个容纳槽21,容纳槽21截面呈圆形,容纳槽21的轴线与地面桩2的轴线重合,地面桩2下端通过容纳槽21滑动套设住地面桩2上端,并且容纳槽21的侧壁与地下桩1的外侧表面抵接;容纳槽21的侧表面上焊接有滑块211,滑块211绕容纳槽21的轴线均匀设置有四个,滑块21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地下桩1外侧表面上竖向开设有与滑块211滑动相适配的滑槽11,滑槽11绕地下桩1的轴线设置有四个,一个滑块211对应一个滑槽11,滑槽11截面呈长方形,滑槽11上端开口设置,滑槽11中设置有与滑块211相抵接的缓冲件3,缓冲件3的上端与滑块211的下端面抵接。参照图2与图3,缓冲件3包括抵接块31与缓冲弹簧32,抵接块3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抵接块31竖向滑动设置在滑槽11中,抵接块31上侧表面与滑块211下侧表面抵接,抵接块31两竖向平行的侧表面分别与滑槽11的两竖向侧壁抵接;抵接块31靠近滑槽11两竖向平行侧壁的两个表面上分别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桩基础,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地下桩(1)以及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地面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桩(2)靠近地下桩(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容纳槽(21),地面桩(2)下端通过容纳槽(21)滑动套设住地面桩(2)上端;容纳槽(21)的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滑块(211),地下桩(1)外侧表面上竖向设置有与滑块(211)滑动相适配的滑槽(11),滑槽(11)中设置有与滑块(211)相抵接的缓冲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桩基础,包括埋设在地面以下的地下桩(1)以及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地面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桩(2)靠近地下桩(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容纳槽(21),地面桩(2)下端通过容纳槽(21)滑动套设住地面桩(2)上端;容纳槽(21)的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滑块(211),地下桩(1)外侧表面上竖向设置有与滑块(211)滑动相适配的滑槽(11),滑槽(11)中设置有与滑块(211)相抵接的缓冲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3)包括抵接块(31)与缓冲弹簧(32),抵接块(31)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1)中,抵接块(31)上侧表面与所述滑块(211)下侧表面抵接;缓冲弹簧(32)固定设置在抵接块(31)与滑槽(11)下端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32)至少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桩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31)靠近所述滑槽(11)两竖向平行侧壁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块限位块(311);滑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熊莉玲张庆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百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