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743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包括:面板坝,面板坝包括堆石料和混凝土面板;溢洪道,溢洪道包括边墩,边墩靠近混凝土面板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检修台阶、支承台阶、斜坡面以及垂直面;止水结构,止水结构包括金属防渗片和塑性填料;位于混凝土面板和支承台阶之间、且靠近支承台阶的区域填筑有第一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和支承台阶之间、且远离支承台阶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下方、且靠近斜坡面和垂直面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所有第二垫层料和堆石料之间用过渡料填筑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限制混凝土面板相对于边墩发生沉降,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板坝和溢洪道之间的防渗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面板坝坝工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简称面板坝)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当地材料坝坝型,工程实践中往往将溢洪道和大坝相邻布置,这时溢洪道的导墙、边墩和边墙往往兼做面板坝的趾墙。相比一般趾板,趾墙下可压缩的堆石体厚度更大,变化差异亦较大,如果处理不慎,将导致周边缝下较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异,进而造成周边缝止水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不仅能够有效限制混凝土面板相对于边墩发生沉降,避免止水结构发生失效,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板坝的填筑质量和面板坝和溢洪道之间的防渗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包括:面板坝,面板坝包括堆石料和倾斜设置在堆石料上方的混凝土面板;溢洪道,溢洪道包括边墩,边墩靠近混凝土面板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与混凝土面板横向抵接的检修台阶、承载混凝土面板的支承台阶、坡度不大于1:0.2的斜坡面以及相对于建基面垂直的垂直面,检修台阶和混凝土面板之间形成有周边缝;止水结构,止水结构包括封堵在周边缝底部的金属防渗片和封堵在周边缝顶部的塑性填料;位于混凝土面板和支承台阶之间、且靠近支承台阶的区域填筑有第一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和支承台阶之间、且远离支承台阶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下方、且靠近斜坡面和垂直面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所有第二垫层料和堆石料之间用过渡料填筑衔接,第一垫层料的最大粒径小于第二垫层料的最大粒径。优选地,所述支承台阶的宽度为80~100cm,第一垫层料的厚度为200cm。优选地,所述检修台阶的宽度为1.2m,检修台阶上设有踏步件,边墩上设有与检修台阶位置配合的扶手。优选地,所述金属防渗片由铜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垫层料的最大粒径为40mm,粒径小于5mm的颗粒的含量为35%~50%,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为4~8%。优选地,所述第二垫层料的最大粒径为80mm,粒径小于5mm的颗粒的含量为35%~50%,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在4~8%。优选地,所述过渡料的最大粒径为300mm,粒径小于5mm的颗粒的含量为12%~20%,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小于5%。优选地,所述堆石料的最大粒径为800mm,粒径小于5mm的颗粒的含量为5%~15%,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小于5%。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靠近边墩的堆石料的厚度较大且变化差异大,边墩靠近混凝土面板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与混凝土面板横向抵接的检修台阶、承载混凝土面板的支承台阶,检修台阶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检查、维护面板坝和溢洪道,支承台阶和混凝土面板之间采用第一垫层料以实现软连接,可以有效限制混凝土面板相对于边墩发生沉降,进而避免位于周边缝处的止水结构发生失效。周边缝的底部用金属防渗片封堵,周边缝的顶部用塑性填料封堵,金属防渗片和塑性填料构成周边缝的两道防渗线。更为重要的是,位于混凝土面板和支承台阶之间、且靠近支承台阶的区域填筑有第一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和支承台阶之间、且远离支承台阶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位于混凝土面板下方、且靠近斜坡面和垂直面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所有第二垫层料和堆石料之间用过渡料填筑衔接,第一垫层料的最大粒径小于第二垫层料的最大粒径,如此布置的第一垫层料、第二垫层料、过渡料共同形成稳定的辅助防渗漏系统,有效限制周边缝处的渗漏量。为了便于在靠近边墩的区域填筑材料,边墩靠近混凝土面板的侧壁上还设有坡度不大于1:0.2的斜坡面以及相对于建基面垂直的垂直面,这样能够确保填筑质量。因此,本技术的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不仅能够有效限制混凝土面板相对于边墩发生沉降,避免止水结构发生失效,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板坝的填筑质量和面板坝和溢洪道之间的防渗性能。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的俯视图;图2显示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面板坝11堆石料12混凝土面板2溢洪道21边墩211检修台阶212支承台阶213斜坡面214垂直面22周边缝3建基面4止水结构41金属防渗片42塑性填料5第一垫层料6第二垫层料7过渡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包括:面板坝1,面板坝1包括堆石料11和倾斜设置在堆石料11上方的混凝土面板12;溢洪道2,溢洪道2包括边墩21,边墩21靠近混凝土面板12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与混凝土面板12横向抵接的检修台阶211、承载混凝土面板12的支承台阶212、坡度不大于1:0.2的斜坡面213以及相对于建基面3(即水工建筑物设计基础底面)垂直的垂直面214,检修台阶211和混凝土面板12之间形成有周边缝22;止水结构4,止水结构4包括封堵在周边缝22底部的金属防渗片41和封堵在周边缝22顶部的塑性填料42;位于混凝土面板12和支承台阶212之间、且靠近支承台阶212的区域填筑有第一垫层料5,位于混凝土面板12和支承台阶212之间、且远离支承台阶212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6,位于混凝土面板12下方、且靠近斜坡面213和垂直面214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6,所有第二垫层料6和堆石料11之间用过渡料7填筑衔接,第一垫层料5的最大粒径小于第二垫层料6的最大粒径。在本技术中,由于靠近边墩21的堆石料11的厚度较大且变化差异大,边墩21靠近混凝土面板12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与混凝土面板12横向抵接的检修台阶211、承载混凝土面板12的支承台阶212,检修台阶211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检查、维护面板坝1和溢洪道2,支承台阶212和混凝土面板12之间采用第一垫层料5以实现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面板坝(1),面板坝(1)包括堆石料(11)和倾斜设置在堆石料(11)上方的混凝土面板(12);/n溢洪道(2),溢洪道(2)包括边墩(21),边墩(21)靠近混凝土面板(12)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与混凝土面板(12)横向抵接的检修台阶(211)、承载混凝土面板(12)的支承台阶(212)、坡度不大于1:0.2的斜坡面(213)以及相对于建基面(3)垂直的垂直面(214),检修台阶(211)和混凝土面板(12)之间形成有周边缝(22);/n止水结构(4),止水结构(4)包括封堵在周边缝(22)底部的金属防渗片(41)和封堵在周边缝(22)顶部的塑性填料(42);/n位于混凝土面板(12)和支承台阶(212)之间、且靠近支承台阶(212)的区域填筑有第一垫层料(5),位于混凝土面板(12)和支承台阶(212)之间、且远离支承台阶(212)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6),位于混凝土面板(12)下方、且靠近斜坡面(213)和垂直面(214)的区域填筑有第二垫层料(6),所有第二垫层料(6)和堆石料(11)之间用过渡料(7)填筑衔接,第一垫层料(5)的最大粒径小于第二垫层料(6)的最大粒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溢洪道和面板坝的防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坝(1),面板坝(1)包括堆石料(11)和倾斜设置在堆石料(11)上方的混凝土面板(12);
溢洪道(2),溢洪道(2)包括边墩(21),边墩(21)靠近混凝土面板(12)的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与混凝土面板(12)横向抵接的检修台阶(211)、承载混凝土面板(12)的支承台阶(212)、坡度不大于1:0.2的斜坡面(213)以及相对于建基面(3)垂直的垂直面(214),检修台阶(211)和混凝土面板(12)之间形成有周边缝(22);
止水结构(4),止水结构(4)包括封堵在周边缝(22)底部的金属防渗片(41)和封堵在周边缝(22)顶部的塑性填料(42);
位于混凝土面板(12)和支承台阶(212)之间、且靠近支承台阶(212)的区域填筑有第一垫层料(5),位于混凝土面板(12)和支承台阶(21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居剑姜念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