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57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包括修复装置和设置于修复装置底部的洁净水收集装置,修复装置包括一级修复环形墙、二级修复环形墙和固定座,一级修复环形墙套设于二级修复环形墙内且一级修复环形墙和二级修复环形墙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一级修复环形墙、二级修复环形墙同轴设置,修复装置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一级修复环形墙、二级修复环形墙,经过多级修复且修复墙为环状,修复效果更佳,修复效率高,便于进行推广;一级修复环形墙和二级修复环形墙可采用不同的反应介质对污染地下水中不同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使得处理效果更佳,水质更佳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断增大,而且污染范围也持续扩大,给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可渗透反应墙技术是一种原位渗透处理带作为修复主题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利用特定的反应介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的方法去除地下水中的多种污染物。现如今的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均通过一层板状的修复墙对污染地下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差,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如今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均通过一层板状的修复墙对污染地下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差,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包括修复装置和设置于修复装置底部的洁净水收集装置,所述修复装置包括一级修复环形墙、二级修复环形墙和固定座,所述一级修复环形墙套设于二级修复环形墙内且一级修复环形墙和二级修复环形墙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一级修复环形墙、二级修复环形墙同轴设置,所述修复装置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中心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与一级修复环形墙内部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顶盖通过固定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和安装孔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柱上。作为优选,所述洁净水收集装置包括呈中空无盖圆柱状的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侧壁上连接有排水管。作为优选,所述收集筒内底部中心安装有用于固定修复装置的安装座。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的顶面边缘开设有若干均匀等距呈环状排列的螺纹孔,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位置相对应、尺寸相适配且数量相等的固定孔。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孔和螺纹孔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作为优选,所述收集筒的底部边缘安装有若干均匀等距的支撑柱,每个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有减震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中通过设置的一级修复环形墙、二级修复环形墙,经过多级修复且修复墙为环状,修复效果更佳,修复效率高,便于进行推广;一级修复环形墙和二级修复环形墙可采用不同的反应介质对污染地下水中不同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使得处理效果更佳,水质更佳安全。2、本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中顶盖通过固定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和安装孔螺纹连接于连接柱上,便于将顶盖进行安装和拆卸,长期使用后,可以将顶盖拆卸,对一级修复环形墙、二级修复环形墙的侧壁进行清洗,提高修复效果。3、本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中安装座便于将修复装置进行固定,污染地下水通过一级修复环形墙、二级修复环形墙进行处理后,回流至收集筒内,通过排水管进行排出使用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洁净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修复装置;11、一级修复环形墙;12、二级修复环形墙;13、连接柱;14、顶盖安装孔;15、固定座;16、固定孔;2、顶盖;21、固定螺栓;22、进水管;23、连接孔;3、洁净水收集装置;31、收集筒;32、排水管;33、安装座;34、螺纹孔;35、支撑柱;36、减震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修复装置1和设置于修复装置1底部的洁净水收集装置3,修复装置1包括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和固定座15,一级修复环形墙11套设于二级修复环形墙12内且一级修复环形墙11和二级修复环形墙12之间通过连接柱13连接,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同轴设置,修复装置1的顶部安装有顶盖2,顶盖2的中心连接有进水管22,且进水管22与一级修复环形墙11内部相连通。进一步的,连接柱13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4,顶盖2上开设有与安装孔14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适配的连接孔23,顶盖2通过固定螺栓21依次穿过连接孔23和安装孔14螺纹连接于连接柱13上,便于将顶盖2进行安装和拆卸,长期使用后,可以将顶盖2拆卸,对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的侧壁进行清洗,提高修复效果。具体的,洁净水收集装置3包括呈中空无盖圆柱状的收集筒31,收集筒31的侧壁上连接有排水管32,收集筒31内底部中心安装有用于固定修复装置1的安装座33,安装座33的顶面边缘开设有若干均匀等距呈环状排列的螺纹孔34,固定座15上开设有与螺纹孔34位置相对应、尺寸相适配且数量相等的固定孔16,安装座33便于将修复装置1进行固定,污染地下水通过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进行处理后,回流至收集筒31内,通过排水管32进行排出使用即可。此外,固定座15通过固定螺栓21依次穿过固定孔16和螺纹孔34连接于安装座33上,便于将修复装置1进行安装和拆卸。值得说明的是,收集筒31的底部边缘安装有若干均匀等距的支撑柱35,每个支撑柱35的底部连接有减震垫36,提高减震效果。本技术的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通过设置的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经过多级修复且修复墙为环状,修复效果更佳,修复效率高,便于进行推广;一级修复环形墙11和二级修复环形墙12可采用不同的反应介质对污染地下水中不同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使得处理效果更佳,水质更佳安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装置(1)和设置于修复装置(1)底部的洁净水收集装置(3),所述修复装置(1)包括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和固定座(15),所述一级修复环形墙(11)套设于二级修复环形墙(12)内且一级修复环形墙(11)和二级修复环形墙(12)之间通过连接柱(13)连接,所述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同轴设置,所述修复装置(1)的顶部安装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中心连接有进水管(22),且进水管(22)与一级修复环形墙(11)内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装置(1)和设置于修复装置(1)底部的洁净水收集装置(3),所述修复装置(1)包括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和固定座(15),所述一级修复环形墙(11)套设于二级修复环形墙(12)内且一级修复环形墙(11)和二级修复环形墙(12)之间通过连接柱(13)连接,所述一级修复环形墙(11)、二级修复环形墙(12)同轴设置,所述修复装置(1)的顶部安装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中心连接有进水管(22),且进水管(22)与一级修复环形墙(11)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3)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4),所述顶盖(2)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14)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适配的连接孔(23),所述顶盖(2)通过固定螺栓(21)依次穿过连接孔(23)和安装孔(14)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柱(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修复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模李银光囊恩昌吴巍和满堂字雪梅孔荣美李娟姚世帆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易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