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51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包括底梁(1),底梁(1)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钳安装板(2)和两个直梁连接板(3),底梁(1)与安全钳安装板(2)螺钉连接,底梁(1)与直梁连接板(3)螺钉连接;所述底梁(1)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底梁(1)的两侧均设有先向外侧折弯、再向下折弯形成的安装边(101),安装边(101)上设有用于和轿厢底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0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性易于保证、制作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
本技术属于电梯下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
技术介绍
电梯下梁位于电梯轿厢的底部,用以承托电梯轿厢。电梯下梁的结构,包括底梁,底梁的两端均焊接有一个安全钳安装板和两个直梁连接板。由于电梯下梁的各个零件之间采用焊接成型,而工人焊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虚焊,导致电梯下梁的焊接处的结构强度不够,曾经就有一家电梯厂出产的电梯下梁因工人焊接水平不够,导致直梁连接板与下梁折弯板在使用过程中断开,引起轿厢掉落,引发安全事故,安全性难以保证。由于电梯下梁的各个零件之间采用焊接成型,为确保安全钳安装板和两个直梁连接板在电梯下梁上的位置精度,焊接时需要用到工装夹具。首先,焊接本身需要消耗较多时间,将焊接件安装于工装夹具上又需要较多时间,这就导致电梯下梁制作效率较低,单个电梯下梁焊接的人工成本比较高;其次,焊接会破坏金属表面镀层,导致电梯下梁焊后容易生锈,所以电梯下梁在焊接完成后需要进行酸洗和喷漆,不但会进一步降低电梯下梁的制作效率,而且增加了电梯下梁的成本。由于电梯下梁的制作效率较低,工厂接到订单后难以在一个较短的交货周期内制作完毕出货,所以需要预制一部分进行库存,需要库存成本,这也导致电梯下梁的成本较高。经统计,现有电梯下梁一个工人一天只能制作4根左右。因此,现有的电梯下梁存在安全性难以保证、制作效率较低和成本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本技术具有安全性易于保证、制作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包括底梁,底梁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钳安装板和两个直梁连接板,底梁与安全钳安装板螺钉连接,底梁与直梁连接板螺钉连接。前述的无焊接的电梯下梁中,所述底梁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底梁的两侧均设有先向外侧折弯、再向下折弯形成的安装边,安装边上设有用于和轿厢底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孔。前述的无焊接的电梯下梁中,所述直梁连接板为L形的折弯板,直梁连接板位于安装边的端部和底梁的外侧,所述底梁的两端均向外侧延伸超出过安装边,安装边的端部设有插入到直梁连接板的第一插板,直梁连接板通过第一螺钉与底梁连接。前述的无焊接的电梯下梁中,所述安全钳安装板为U形结构,安全钳安装板位于底梁的两臂之间,安全钳安装板的开口向内,安全钳安装板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和安全钳连接的第二安装孔,安全钳安装板的两臂通过多个第二螺钉与底梁的两臂固定,安全钳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冲压形成的第二插板,第二插板插入到底梁中。前述的无焊接的电梯下梁中,所述底梁包括两根左右对称分布的侧梁,所述侧梁为开口水平向外的U形结构,侧梁的两端均设有直梁连接板,侧梁的端部均设有插入直梁连接板的第一插板,侧梁的竖直臂向外侧延伸后通过第一螺钉与直梁连接板固定。前述的无焊接的电梯下梁中,两根所述的侧梁之间设有安全钳安装板,安全钳安装板为开口向内的U形结构,安全钳安装板的两臂通过多个第二螺钉分别与两根侧梁连接,安全钳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冲压形成的第二插板,第二插板插入到对应的侧梁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内的各个零件之间采用螺钉连接,以螺钉实现本技术的组装,具有以下好处:第一、对工人的组装水平要求低,且能保证零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稳定,从而使本技术的安全性易于保证;第二、打螺钉连接的速度远超于焊接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制作效率,且零件可采用数控激光切割下料、数控折弯机成型,零件上的孔位位置精准,通过两个零件上相应的螺钉孔孔位配合实现零件之间的精准定位,所以本技术在组装时不需要用到工装夹具,省下了装夹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制作效率,节约了人工费用,降低了制作成本;第三、通过将一个零件上的插板插入到另外一个零件,可提高两个零件之间的结合强度,确保本技术的整体强度较高;第四,金属表面镀层不会在组装时破坏,所以本技术在组装完成后即为成品,不需要酸洗和喷漆,不但会进一步提高了制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制作成本;第五、由于本技术的制作效率高,工厂可在接到订单后再行制作,在较短的交货周期内制作完毕出货,从而不需要预制电梯下梁进行库存处理,降低了库存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电梯下梁的成本。经统计,本技术一个工人一天能制作20个左右,成本可降低300元左右。因此,本技术具有安全性易于保证、制作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底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直梁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安全钳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侧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梁,2-安全钳安装板,3-直梁连接板,11-侧梁,101-安装边,102-第一安装孔,103-第一插板,104-第一螺钉,201-第二安装孔,202-第二螺钉,203-第二插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1。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如图1所示,包括底梁1,底梁1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钳安装板2和两个直梁连接板3,底梁1与安全钳安装板2螺钉连接,底梁1与直梁连接板3螺钉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底梁1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材质镀锌板,底梁1的两侧均设有先向外侧折弯、再向下折弯形成的安装边101,安装边101上设有用于和轿厢底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02。如图3所示,所述直梁连接板3为L形的折弯板、材质镀锌板,直梁连接板3位于安装边101的端部和底梁1的外侧,所述底梁1的两端均向外侧延伸超出过安装边101,安装边101的端部设有插入到直梁连接板3的第一插板103,直梁连接板3通过第一螺钉104与底梁1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安全钳安装板2为U形结构、材质镀锌板,安全钳安装板2位于底梁1的两臂之间,安全钳安装板2的开口向内,安全钳安装板2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和安全钳连接的第二安装孔201,安全钳安装板2的两臂通过多个第二螺钉202与底梁1的两臂固定,安全钳安装板2的两侧均设有冲压形成的第二插板203,第二插板203插入到底梁1中。实施例1的电梯下梁更加适合常规电梯上,即用在有机房的电梯上。实施例2。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如图1所示,包括底梁1,底梁1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钳安装板2和两个直梁连接板3,底梁1与安全钳安装板2螺钉连接,底梁1与直梁连接板3螺钉连接。所述底梁1包括两根左右对称分布的侧梁11,所述侧梁11为开口水平向外的U形结构、材质镀锌板,侧梁11的顶部设有用于和轿厢底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02,侧梁11的两端均设有直梁连接板3,所述直梁连接板3为L形的折弯板、材质镀锌板,侧梁11的端部均设有插入直梁连接板3的第一插板103,侧梁11的竖直臂向外侧延伸后通过第一螺钉104与直梁连接板3固定。两根所述的侧梁11之间设有安全钳安装板2,安全钳安装板2为开口向内的U形结构、材质镀锌板,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包括底梁(1),底梁(1)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钳安装板(2)和两个直梁连接板(3),其特征在于:底梁(1)与安全钳安装板(2)螺钉连接,底梁(1)与直梁连接板(3)螺钉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包括底梁(1),底梁(1)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安全钳安装板(2)和两个直梁连接板(3),其特征在于:底梁(1)与安全钳安装板(2)螺钉连接,底梁(1)与直梁连接板(3)螺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1)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底梁(1)的两侧均设有先向外侧折弯、再向下折弯形成的安装边(101),安装边(101)上设有用于和轿厢底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梁连接板(3)为L形的折弯板,直梁连接板(3)位于安装边(101)的端部和底梁(1)的外侧,所述底梁(1)的两端均向外侧延伸超出过安装边(101),安装边(101)的端部设有插入到直梁连接板(3)的第一插板(103),直梁连接板(3)通过第一螺钉(104)与底梁(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焊接的电梯下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钳安装板(2)为U形结构,安全钳安装板(2)位于底梁(1)的两臂之间,安全钳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金李
申请(专利权)人:快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