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40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试剂盒,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一端抵靠内壳体,另一端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减震杆贯穿第二减震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板和设置在减震板后的多组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分别对不同振动幅度的振动起到减震效果,防止弹簧急速变形降低减震效果的现象,由于较好的减震效果,有效防止了试剂盒的破裂,且特别适用于颠簸路段的运输,可有效保证试剂盒的运输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试剂盒
本技术涉及生物试剂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生物试剂盒。
技术介绍
生物试剂是指有关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材料或有机化合物,以及临床诊断、医学研究用的试剂。由于生命科学面广、发展快,因此该类试剂品种繁多、性质复杂。主要有电泳试剂、色谱试剂、离心分离试剂、免疫试剂、标记试剂、组织化学试剂、透变剂和致癌物质、杀虫剂、培养剂、缓冲剂、电镜试剂、蛋白质和核酸沉淀剂、缩合剂、超滤膜、临床诊断试剂、染色剂、抗氧化剂、防霉剂、去垢剂和表面活性剂、生化标准品试剂、生化质控品试剂、分离材料等等。目前,生物试剂盒用于装载各种各样的检测液,比如人体血液、血清等等,装载时我们利用试剂盒进行分类装载携带,将其进行统一的运输,在运输时,由于运输交通工具或者手工搬运产生的颠簸,导致试剂盒在运输时遇到较大的振动,而使用较多的试剂盒的材料为玻璃材质,因此受到振动大的情况下容易破裂,造成检测液的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试剂盒,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试剂盒容易破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法实现:一种生物试剂盒,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内壳体两侧的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一端抵靠内壳体,另一端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外壳体;外壳体上设置有弹簧槽,弹簧设置弹簧槽内;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减震杆贯穿第二减震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内壳体两侧的减震板和设置在减震板与外壳体内壁中间的多组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滑槽;所述外壳体顶部内侧设置有弹性滑杆;所述弹性滑杆和滑槽配合,用于固定内壳体。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的底部下侧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外壳体底部上侧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槽和导轨适配卡合。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的内部填充有减震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底部内侧设置有与试剂管相适配的固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分别对不同振动幅度的振动起到减震效果,防止弹簧急速变形降低减震效果的现象,由于较好的减震效果,有效防止了试剂盒的破裂,且特别适用于颠簸路段的运输,可有效保证试剂盒的运输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试剂盒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内壳体;2-外壳体;3-减震杆;4-弹簧;5-减震板;6-滑槽;7-弹性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试剂盒,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部;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内壳体两侧的减震杆3;减震杆3的一端抵靠内壳体1,另一端通过弹簧4连接外壳体2;外壳体2上设置有弹簧槽,弹簧4设置弹簧槽内,在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减震杆贯穿第二减震装置的两侧;第二减震装置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内壳体两侧的减震板5和设置在减震板与外壳体内壁中间的多组弹簧。当箱体承受较大的挤压力的时候,内壳体1两端晃动,首先通过第一减震装置的压缩,对内壳体1起到第一次减震作用,当挤压力较大的时候,内壳体1继续挤压,则会与第二减震装置接触,由于第二减震装置通过减震板5和多组弹簧的设置,对振动的缓冲作用将会更明显,尤其对振动幅度较大的振动。内壳体1的底部下侧设置有导轨槽;外壳体2内侧的底部上侧设置有导轨;导轨槽和导轨适配卡合。当有振动时,内壳体1在弹簧4的中间来回滑动,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内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滑槽6;外壳体2顶部内侧设置有弹性滑杆7;弹性滑杆7和滑槽6配合,用于固定内壳体。由于振动压缩弹簧4后,内壳体1将向一侧运动,但是振动消失后,弹簧4的弹力回复,内壳体1的位置将向原位置恢复,弹簧的恢复过程带动内壳体1在导轨上来回运动,如此,会导致即使振动很小,也会使得内壳体1的来回运动,通过弹性滑杆7和滑槽6的设置,当内壳体1因振动滑动到一侧时,由于此时的振动已消失,弹性滑杆7滑到滑槽6内,可以起到将内壳体1固定在滑动后的最后一个位置,只有有更大的振动时,才会再次做恢复运动,同时在恢复时,弹性滑杆7和滑槽6的配合,也能起到减震的效果。内壳体的内部填充有减震材料,减震材料如塑料泡沫等,可以对振动较小的力,起到消震的作用。外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把手。内壳体1内侧的底部设置有与试剂管相适配的固定孔。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技术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释,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核心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内壳体两侧的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一端抵靠内壳体,另一端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外壳体;外壳体上设置有弹簧槽,弹簧设置在弹簧槽内;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减震杆贯穿第二减震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内壳体两侧的减震板和设置在减震板与外壳体内壁中间的多组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部;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内壳体两侧的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一端抵靠内壳体,另一端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外壳体;外壳体上设置有弹簧槽,弹簧设置在弹簧槽内;所述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减震杆贯穿第二减震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内壳体两侧的减震板和设置在减震板与外壳体内壁中间的多组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滑槽;所述外壳体顶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谦陈雷王雪婷李静静龙云凤高玲邵景东蒋鲁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