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接近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29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铁路作业人身安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列车接近预警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漏报情况发生的列车接近预警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列车接近预警装置,包括:定位模块、提醒模块、主控模块、通讯模块、按键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提醒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按键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远程控制中心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个预警终端提供电源供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作业人员是否收到预警信号进行确认,避免了漏报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接近预警装置
本技术属于铁路作业人身安全的
,具体涉及列车接近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运量的逐年增加,列车开行密度越来越大,利用天窗或列车运行间隔作业的行车防护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列车接近预警系统一般是通过侦测列车震动的方式获取列车运行信息,然后将列车的位置信息发送至作业人员,这种方式仅能够推送列车位置信息至作业人员,无法确定作业人员是否收到信息,无法很好的对作业人员进行预警提示,对于流动性较大的巡检作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漏报情况发生的列车接近预警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列车接近预警装置,包括:定位模块、提醒模块、主控模块、通讯模块、按键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出端与提醒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按键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远程控制中心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个预警终端提供电源供给。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上设置有信号指示灯。优选地,所述远程控制中心与设置在列车运行线路上的图像采集装置通讯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模块包括定位芯片U1,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单片机U2,所述通讯模块包括通信芯片U3,SIM卡U4,所述按键模块包括:按钮S1和按钮S2;所述定位芯片U1的引脚UART1_TXD串接电阻R11后与单片机U2的引脚PA10相连,所述定位芯片U1的引脚UART1_RXD串接电阻R12后与单片机U2的引脚PA9相连,所述定位芯片U1的引脚GND接地,所述定位芯片U1的引脚VCC3.3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源模块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通信芯片U3的UART1_RX端与单片机U2的PA2端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UART1_TX端与单片机U2的PA3端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POWER_KEY端分别与电阻R31的一端、单片机U2的PB7端相连,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RESET端分别与电阻R32的一端、单片机U2的PB6端相连,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GND端接地;所述通信芯片U3的VCAP端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电源模块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与电容C3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通信芯片U3的VSIM端分别与SIM卡U4的VPP端、SIM卡U4的VDD端、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4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1的负极相连,所述电容C33的另一端与电容C34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通信芯片U3的VSIM_DATA分别与SIM卡U4的DATA端、电容C35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2的负极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VSIM_CLK分别与SIM卡U4的CLK端、电容C3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3的负极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VSIM_RST分别与SIM卡U4的RST端、电容C37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4的负极相连;所述电容C35的另一端与电容C36的另一端、电容C37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3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32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33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34的正极连接后接地;所述按钮S1的一端与单片机U2的PB0端相连,所述按钮S2的一端与单片机U2的PB1端相连,所述按钮S1的另一端、按钮S1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地,所述信号指示灯包括:发光二极管D35、发光二极管D36和发光二极管D37;所述通信芯片U3的LED_NET端串接电阻R33、发光二极管D35后与发光二极管D36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37的负极均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36的正极串接电阻R34后与通信芯片U3的LED_WORK端相连,所述发光二极管D37正极串接电阻R35与通信芯片U3的LINK_B相连。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所述提醒模块包括音频功率放大器U5,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U5的D+端分别与电阻R41的一端、电阻R42的一端、单片机U2的PA14端相连,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与电阻R4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U5的D-端、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U5的GND端均接地,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U5的VS端分别与电容C42的一端、电容C41的一端、电源模块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电容C41的另一端与电容C4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U5的VOUT端分别与电容C43的一端、电阻R4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3的另一端与扬声器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43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42后与扬声器的负极相连,所述扬声器的负极接地。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器U6和稳压器U7,所述稳压器U6的IN端分别与电容C52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1的一端、二极管D51的负极、电阻R53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51的正极串接电阻R51后与电池的12V电源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串接发光二极管D52后与分别与电容C51的一端、电容C52的一端、稳压芯片U7的ON端、稳压芯片U7的GND端、电容C53的一端、电容C54的一端、电容C55的一端、电容C56的一端、电容C57的一端、电阻R56的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稳压器U6的OUT端串接电感L51后分别与电容C53的另一端、电阻R54的一端、稳压器U6的BACK端相连,所述电阻R5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4的另一端、电阻R5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6的另一端、电容C55的另一端、电源模块的VCC3.3电源端、稳压芯片U7的IN端相连,所述稳压芯片U7的OUT端分别与电容C56的另一端、电容C57的另一端、电源模块的VCC3.3电源端相连。优选地,所述通信芯片U3的型号为USR_LTE_7S4;所述单片机U2的型号为STM32F104,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U5的型号为LM38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的一种列车接近预警装置,通过定位模块能够将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远程控制中心,通过通讯模块接收远程控制中心发来的列车预警信号,通过提醒模块对作业人员进行提醒;当作业人员接收到列车预警信号后,作业人员通过按键模块,一方面关闭提醒模块,另一方面,将确认收到信号发送至远程控制中心,使得远程控制中心接收到预警信号已发送成功信息,本技术能够对作业人员是否收到预警信号进行确认,避免了漏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实用性强。2、本技术中,通讯模块4上设置有信号指示灯,能够对预警装置的通信状态进行显示,作业人员能够通过观察信号指示灯,判断所携带的预警装置是否出现通讯故障,以便作业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列车接近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模块(1)、提醒模块(2)、主控模块(3)、通讯模块(4)、按键模块(5)和电源模块(6);/n所述定位模块(1)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的输出端与提醒模块(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按键模块(5)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通过通讯模块(4)与远程控制中心(7)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6)为整个预警装置提供电源供给。/n

【技术特征摘要】
1.列车接近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模块(1)、提醒模块(2)、主控模块(3)、通讯模块(4)、按键模块(5)和电源模块(6);
所述定位模块(1)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的输出端与提醒模块(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按键模块(5)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3)通过通讯模块(4)与远程控制中心(7)通信连接,所述电源模块(6)为整个预警装置提供电源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接近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4)上设置有信号指示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接近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控制中心(7)与设置在列车运行线路上的图像采集装置(8)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接近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1)包括定位芯片U1,所述主控模块(3)包括单片机U2,所述通讯模块(4)包括通信芯片U3,SIM卡U4,所述按键模块(5)包括:按钮S1和按钮S2;
所述定位芯片U1的引脚UART1_TXD串接电阻R11后与单片机U2的引脚PA10相连,所述定位芯片U1的引脚UART1_RXD串接电阻R12后与单片机U2的引脚PA9相连,所述定位芯片U1的引脚GND接地,所述定位芯片U1的引脚VCC3.3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电源模块(6)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UART1_RX端与单片机U2的PA2端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UART1_TX端与单片机U2的PA3端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POWER_KEY端分别与电阻R31的一端、单片机U2的PB7端相连,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6)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RESET端分别与电阻R32的一端、单片机U2的PB6端相连,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6)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GND端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VCAP端分别与电容C31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电源模块(6)的VCC3.3电源端相连,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与电容C3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VSIM端分别与SIM卡U4的VPP端、SIM卡U4的VDD端、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4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1的负极相连,所述电容C33的另一端与电容C34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通信芯片U3的VSIM_DATA分别与SIM卡U4的DATA端、电容C35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2的负极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VSIM_CLK分别与SIM卡U4的CLK端、电容C3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3的负极相连,所述通信芯片U3的VSIM_RST分别与SIM卡U4的RST端、电容C37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4的负极相连;
所述电容C35的另一端与电容C36的另一端、电容C372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3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晖王建国张国标任士生徐嘉慧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易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