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波专利>正文

制作缸筒芯的芯盒以及用该芯盒制得的缸筒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855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制作缸筒芯的芯盒以及用该芯盒制得的缸筒芯,涉及铸造工业领域。该芯盒包括第一半盒体和第二半盒体,第一半盒体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凸缘,第一内凸缘套设于第一外壳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第二半盒体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凸缘,第二内凸缘套设于第二外壳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第一半盒体与所述第二半盒体配合形成具有开口的模腔,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配合形成内核。缸筒芯的芯体由芯体壁密闭围合而成,内部形成空心内腔,内腔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连接至所述芯体壁。用该芯盒制作缸筒芯操作简单,加热方便,成品率高能耗低、节约成本,制作得到的芯盒呈空心结构,质量轻,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作缸筒芯的芯盒以及用该芯盒制得的缸筒芯
本技术涉及铸造工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制作缸筒芯的芯盒以及用该芯盒制得的缸筒芯。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发动机机体缸筒芯通常通过缸筒芯盒制备得到。现有技术中制备缸筒芯的芯盒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个具有空心模腔的芯盒1′,芯盒1′中具预留有加热通道2′。使用时,利用射芯机将树脂硬砂输送入芯盒的空腔,然后将加热棒插入加热通道,同时加热芯盒以及加热棒以加热树脂硬砂,使其成型即得到砂芯。该砂芯及成型过程的缺陷在于:(1)该砂芯为实心结构,在制备多联缸筒芯时,砂芯重量过大,导致操作不便;(2)砂芯为实心结构,耗砂量大,成本高;(3)为了将砂芯中间部位加热成型,往往需要过量加热,一方面消耗能源,另一技术容易出现靠近热源的砂芯过热,远离热源的砂芯受热不够的情况,导致成品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作缸筒芯的芯盒,用该芯盒制作缸筒芯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加热方便、成品率高。本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筒芯,该采用上述芯盒制作而成,呈空心结构,质量轻,节约成本,方便使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制作缸筒芯的芯盒,其包括第一半盒体和第二半盒体,所述第一半盒体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凸缘,所述第一内凸缘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半盒体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凸缘,所述第二内凸缘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半盒体与所述第二半盒体配合形成具有开口的模腔,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配合形成内核。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芯盒时,只需要向模腔中射砂即可,内核部分由凸缘隔开,不能容纳树脂硬砂,从而使得制得的缸筒砂芯呈薄壁空心结构,一方面节约树脂硬砂,减轻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方便操作;另一方面,减小了砂芯的厚度,利于树脂硬砂的均匀加热成型,砂芯受热均匀,能有效提高砂芯的成品率。本技术的一种制作缸筒芯的芯盒,所述内核部分空心设置,所述第一半盒体和所述第二半盒体对称设置有凹形管道,所述凹形管道与所述模腔连通。本技术的一种制作缸筒芯的芯盒,所述凹形管道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形管道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内凸缘和第二内凸缘;当设置有多个凹形管道时,多个所述凹形管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匀排列,将所述内核分隔成多个实心板块。本技术的一种制作缸筒芯的芯盒,所述凹形管道呈蜂窝状排列,将所述内核分隔成多个实心板块。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凹形管道与模腔连通,可向内核中导入树脂硬砂,从而形成支撑薄壁的加强筋,能够有效提高空心砂芯的强度。本技术的一种制作缸筒芯的芯盒,所述第一半盒体和所述第二半盒体的凹形管道对称设置有向凹形管道底壁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凹形管道径向两侧,所述凸起与所述凹形管道的底壁间隔设置,留有空隙。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凸起在成品砂芯的加强筋上形成凹槽,从而将树脂硬砂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烟气导出,保证砂芯的成品率。本技术的一种制作缸筒芯的芯盒,所述凸起成弧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呈弧形,在同样的通气直径下,弧形凸起的面积小,对加强筋的影响小。一种缸筒芯,其包括芯体,所述芯体由芯体壁密闭围合而成,内部形成空心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至所述芯体壁。本技术的一种缸筒芯,所述加强筋设置有至少1条,所述加强筋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芯体壁;当所述加强筋设置有多条时,多条所述加强筋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匀排列,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多个小腔。本技术的一种缸筒芯,所述加强筋呈蜂窝状设置,将所述内腔分隔成多个小腔。本技术的一种缸筒芯,所述加强筋上开设有通孔以连通连个相邻的小腔,所述通孔为圆形或类圆形。本技术的一种缸筒芯,所述通孔为圆形或类圆形。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制作缸筒芯的芯盒、用该芯盒制得缸筒芯及成型方法,该芯盒的模腔内侧具有由凸缘隔开的内核,内核部分不能容纳树脂硬砂,使用时,只需要向模腔中射砂即可,从而使得制得的缸筒砂芯呈薄壁空心结构,一方面减少树脂硬砂用量,节约成本,减轻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方便操作;另一方面,减小了砂芯的厚度,利于树脂硬砂的均匀加热成型,砂芯受热均匀,能有效提高砂芯的成品率,用该芯盒制得的缸筒芯质量轻巧,使用方便。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制作缸筒芯的芯盒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作缸筒芯的芯盒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制作缸筒芯的芯盒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制作缸筒芯的芯盒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缸筒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缸筒芯的芯盒,即用于制作缸筒芯的模具,其包括第一半盒体和第二半盒体(分别相当于阴模和阳模)。第一半盒体和第二半盒体配合的一面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半盒体包括第一外壳11和第一凸缘13,第一外壳11设置有开口。第一凸缘13套设于第一外壳11的内部,环绕第一外壳11的内壁一圈,并且与第一外壳11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留有空隙。即第一外壳11的内壁与第一凸缘13之间形成第一半模腔15。第二半盒体(图未示)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凸缘,第二外壳设置有开口。第二凸缘套设于第二外壳的内部,环绕第二外壳的内壁一圈,并且与第二外壳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留有空隙。即第二外壳的内壁与第二凸缘之间形成半模腔。第一半盒体11与第二半盒体配合构成芯盒,其中第一半模腔15与第二半模腔配合形成完整的模腔。第一凸缘13以内的部分和第二凸缘以内的部分形成内核。内核可以设置为实心。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内核部分空心设置。如图3所示,第一半盒体11开设有凹形管道21。第二半盒体设置有与第一半盒体对称的凹形管道。凹形管道21与第一半模腔15连通。凹形管道21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当设置有一个凹形管道时,将内核分隔成两个实心板块。凹形管道的轴向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凸缘13上,从而与第一半模腔15连通。凹形管道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此时,多个所述凹形管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匀排列,将内核分隔成多个实心板块。如图4所示,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凹形管道21呈蜂窝状排布,将内核分隔成多个实心板块。第一半盒体的凹形管道2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制作缸筒芯的芯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半盒体和第二半盒体,所述第一半盒体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凸缘,所述第一内凸缘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半盒体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凸缘,所述第二内凸缘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半盒体与所述第二半盒体配合形成具有开口的模腔,所述第一内凸缘与所述第二内凸缘配合形成内核。/n

【技术特征摘要】
1.制作缸筒芯的芯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半盒体和第二半盒体,所述第一半盒体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一内凸缘,所述第一内凸缘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半盒体具有第二外壳和第二内凸缘,所述第二内凸缘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间隔设置,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半盒体与所述第二半盒体配合形成具有开口的模腔,所述第一内凸缘与所述第二内凸缘配合形成内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缸筒芯的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部分空心设置,所述第一半盒体和所述第二半盒体对称设置有凹形管道,所述凹形管道与所述模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缸筒芯的芯盒,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波
申请(专利权)人:黄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