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83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其结构包括架体、电源线、支撑座和往复顶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往复顶起装置设置于架体内侧上端,接着启动电机进行工作,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筒进行转动,转动筒带动异形转动盘进行转动,然后滑动杆通过滑动件与异形转动盘顶部外缘相互接触,使得滑动杆沿着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内侧进行辅助滑动,通过托盘将顶杆进行反复顶起,便可将模板进行辅助顶起取出,并且通过弹簧对滑动杆进行复位,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
本技术涉及精密模具制造加工工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复合精密模具加工时需要使用装夹结构进行夹紧固定。当需要对装夹机构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精密模具进行进行冲压加工时,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模板紧固于装夹板内侧,需要人工进行取出,费事费力,工作效率低,并且容易造成模板损坏,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解决了当需要对装夹机构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精密模具进行进行冲压加工时,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模板紧固于装夹板内侧,需要人工进行取出,费事费力,工作效率低,并且容易造成模板损坏,使用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包括架体、电源线、支撑座和往复顶起装置,所述架体左侧底部与电源线相连接,所述架体底端面四角通过螺栓与支撑座锁紧固定,所述往复顶起装置设置于架体内侧上端,所述往复顶起装置由主体、电机、转动轴、转动筒、异形转动盘、滑动杆、第一滑动座、弹簧、第二滑动座和托盘组成,所述主体内侧右下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端中部通过转动轴与转动筒转动配合,所述转动筒与异形转动盘顶端中部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异形转动盘顶部外缘通过滑动件与滑动杆相互接触,所述滑动杆沿着第一滑动座内径表面滑动配合,并且第一滑动座通过螺栓与主体内侧底部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滑动座顶部外缘与弹簧相互固定,所述滑动杆沿着第二滑动座内径表面滑动配合,并且第二滑动座通过螺栓与主体内侧顶部锁紧固定,所述滑动杆顶端中部与托盘相互固定,所述托盘与顶杆底端中部相互接触,所述电机与控制器进行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架体前部右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架体顶端中部与装夹板相互固定,所述装夹板左右两端与连接座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连接座与固定螺栓外径表面螺纹配合,所述装夹板顶部前后两端与固定框紧密固定,所述固定框内侧中部与隔板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装夹板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顶杆。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部设置有散热片,并且散热片之间的距离为6MM。进一步的,所述异形转动盘设置有倾斜面,并且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20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尺寸相同,并且顶部设置有四个螺孔。进一步的,所述弹簧设置有两圈以上,并且呈螺旋上升状。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杆底端面设置有滑动件,并且滑动件底端中部设置有滚珠。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形状呈圆盘状,并且表面呈光滑状。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材质为PVC塑料。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采用不锈钢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当需要对装夹机构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精密模具进行进行冲压加工时,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模板紧固于装夹板内侧,需要人工进行取出,费事费力,工作效率低,并且容易造成模板损坏,使用不便的问题,通过将往复顶起装置设置于架体内侧上端,接着启动电机进行工作,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筒进行转动,转动筒带动异形转动盘进行转动,然后滑动杆通过滑动件与异形转动盘顶部外缘相互接触,使得滑动杆沿着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内侧进行辅助滑动,通过托盘将顶杆进行反复顶起,便可将模板进行辅助顶起取出,并且通过弹簧对滑动杆进行复位,操作便捷,省时省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往复顶起装置前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往复顶起装置右前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往复顶起装置右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架体-1、电源线-2、支撑座-3、控制器-4、装夹板-5、连接座-6、固定螺栓-7、固定框-8、隔板-9、顶杆-10、往复顶起装置-11、主体-111、电机-112、转动轴-113、转动筒-114、异形转动盘-115、滑动杆-116、第一滑动座-117、弹簧-118、第二滑动座-119、托盘-11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包括架体1、电源线2、支撑座3和往复顶起装置11,架体1左侧底部与电源线2相连接,架体1底端面四角通过螺栓与支撑座3锁紧固定,往复顶起装置11设置于架体1内侧上端,往复顶起装置11由主体111、电机112、转动轴113、转动筒114、异形转动盘115、滑动杆116、第一滑动座117、弹簧118、第二滑动座119和托盘1110组成,主体111内侧右下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12,电机112底端中部通过转动轴113与转动筒114转动配合,便于进行辅助转动,转动筒114与异形转动盘115顶端中部进行一体式连接,异形转动盘115顶部外缘通过滑动件与滑动杆116相互接触,便于进行往复顶起,滑动杆116沿着第一滑动座117内径表面滑动配合,并且第一滑动座117通过螺栓与主体111内侧底部锁紧固定,便于进行限位滑动,第一滑动座117顶部外缘与弹簧118相互固定,便于进行辅助复位,滑动杆116沿着第二滑动座119内径表面滑动配合,并且第二滑动座119通过螺栓与主体111内侧顶部锁紧固定,滑动杆116顶端中部与托盘1110相互固定,便于受力操作,托盘1110与顶杆10底端中部相互接触,电机112与控制器4进行电连接。其中,所述架体1前部右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器4,所述架体1顶端中部与装夹板5相互固定,所述装夹板5左右两端与连接座6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连接座6与固定螺栓7外径表面螺纹配合,所述装夹板5顶部前后两端与固定框8紧密固定,所述固定框8内侧中部与隔板9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装夹板5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顶杆10。其中,所述电机112外部设置有散热片,并且散热片之间的距离为6MM,便于运行时进行散热处理。其中,所述异形转动盘115设置有倾斜面,并且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20度,角度适中,便于滑动。其中,所述第一滑动座117和第二滑动座119尺寸相同,并且顶部设置有四个螺孔,尺寸适中,便于锁紧固定。其中,所述弹簧118设置有两圈以上,并且呈螺旋上升状,形状合适,保证弹力。其中,所述滑动杆116底端面设置有滑动件,并且滑动件底端中部设置有滚珠,便于进行辅助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包括架体(1)、电源线(2)和支撑座(3),所述架体(1)左侧底部与电源线(2)相连接,所述架体(1)底端面四角通过螺栓与支撑座(3)锁紧固定;/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往复顶起装置(11),所述往复顶起装置(11)设置于架体(1)内侧上端,所述往复顶起装置(11)由主体(111)、电机(112)、转动轴(113)、转动筒(114)、异形转动盘(115)、滑动杆(116)、第一滑动座(117)、弹簧(118)、第二滑动座(119)和托盘(1110)组成,所述主体(111)内侧右下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12),所述电机(112)底端中部通过转动轴(113)与转动筒(114)转动配合,所述转动筒(114)与异形转动盘(115)顶端中部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异形转动盘(115)顶部外缘通过滑动件与滑动杆(116)相互接触,所述滑动杆(116)沿着第一滑动座(117)内径表面滑动配合,并且第一滑动座(117)通过螺栓与主体(111)内侧底部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滑动座(117)顶部外缘与弹簧(118)相互固定,所述滑动杆(116)沿着第二滑动座(119)内径表面滑动配合,并且第二滑动座(119)通过螺栓与主体(111)内侧顶部锁紧固定,所述滑动杆(116)顶端中部与托盘(1110)相互固定,所述托盘(1110)与顶杆(10)底端中部相互接触,所述电机(112)与控制器(4)进行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精密模具装夹结构,包括架体(1)、电源线(2)和支撑座(3),所述架体(1)左侧底部与电源线(2)相连接,所述架体(1)底端面四角通过螺栓与支撑座(3)锁紧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往复顶起装置(11),所述往复顶起装置(11)设置于架体(1)内侧上端,所述往复顶起装置(11)由主体(111)、电机(112)、转动轴(113)、转动筒(114)、异形转动盘(115)、滑动杆(116)、第一滑动座(117)、弹簧(118)、第二滑动座(119)和托盘(1110)组成,所述主体(111)内侧右下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12),所述电机(112)底端中部通过转动轴(113)与转动筒(114)转动配合,所述转动筒(114)与异形转动盘(115)顶端中部进行一体式连接,所述异形转动盘(115)顶部外缘通过滑动件与滑动杆(116)相互接触,所述滑动杆(116)沿着第一滑动座(117)内径表面滑动配合,并且第一滑动座(117)通过螺栓与主体(111)内侧底部锁紧固定,所述第一滑动座(117)顶部外缘与弹簧(118)相互固定,所述滑动杆(116)沿着第二滑动座(119)内径表面滑动配合,并且第二滑动座(119)通过螺栓与主体(111)内侧顶部锁紧固定,所述滑动杆(116)顶端中部与托盘(1110)相互固定,所述托盘(1110)与顶杆(10)底端中部相互接触,所述电机(112)与控制器(4)进行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精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晶环精密模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