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821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修复材料,该材料经过采用天然强阳离子(如鱼精蛋白)处理;一方面能牢固结合材料中的CSPG(外源性),另一方面还可与神经组织创伤处的CSPG结合(内源性),即可有效减缓及阻止外源性和内源性CSPG对神经再生的抑制作用;同时对ECM采用植物源去细胞试剂,一方面能较完好的维护ECM的三维立体结构,另一方面能保留ECM中更多生长因子和有益活性成份(如HA),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神经修复材料(如神经导管),不仅可促进神经元生长锥突破疤痕组织,有利于神经再生,而且还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有足够支撑强度以引导神经细胞轴向生长;同时生产简单,仅是在现有技术上增加了一步处理,使用原料很安全,属神经修复的新款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修复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修复材料
,具体为一种神经导管,用于修复受损或断裂的神经。
技术介绍
神经损伤常见于各种外伤以及其他条件所造成的神经细胞部分或全部的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并且多发的损伤类型之一,常导致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或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寻找有效治疗神经损伤的治疗措施迫在眉睫;神经组织再生工程已成为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治疗的研究热潮,其关键是采用材料来支撑神经细胞的成长,较好的材料既可充当植入细胞或宿主神经干细胞的附着基质,其本身或其降解产物还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例如采用神经导管(NerveGuideConduit,NGC)可以为神经断裂或长距离截断后再生提供多种有利的条件。在神经再生中,可暂时固定并支持缺损神经的两端,引导神经元的轴突轴向生长,避免外生和形成神经瘤,为神经再生提供一个相对隔绝的微环境,富集神经再生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减少外源杂细胞的入侵,防止神经胶质疤痕的形成。神经修复材料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特性,并且其降解速率合适可控,降解产物无毒性;(2)支持并促进轴突生长,具有合适的机械性能(强度、柔韧性),以利于手术操作;(3)材料合成方便,容易加工成型。即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首先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细胞生物相容性;其次应有合适的力学性能,再者应有利于促进轴突的生长延伸,同时不存在有害因子和各类不利成份,来抑制或破坏神经元的再生;最后应对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目前已有的神经修复材料,按材料是否可降解,分为可降解性材料和不可降解性材料,可降解性材料主要包括:天然来源的材料和人工合成的材料。天然来源的材料,如细胞外基质(ECM),明胶、壳聚糖、藻酸盐、纤维素、透明质酸、脂质体、蚕丝蛋白等,组织相容性好,抗原性低,像ECM材料还具有天然的孔隙结构系统,利于细胞粘附,但通常其生物力学性能较差,缺乏足够的物理强度来保护受损部位;人工合成材料,通常是高分子材料,如PGA,PLA,PLGA等,这类材料其物理特性通常会较好,包括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柔韧性,可降解性,渗透性;但是人工合成材料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且生物相容性较差,致使宿主出现较强的炎症反应。有的合成材料,虽然能与宿主达到免疫耐受,但与细胞相容性差,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和组织修复。由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复合而成的混合型材料,可以弥补单一品种材料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具有完全的优势,难以做到在修复材料的微观立体空间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有益活性成份含量、材质降解速度、降解产物活性等多指标方面,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是最被看好的,真正能有效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产品。现有专利技术:D1:山东隽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201711282138.5,一种细胞外基质神经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的神经修复膜是由异种动物周围神经处理而得到的多孔膜。该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细胞外基质神经修复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异种动物周围神经进行去细胞处理后,最大限度的保留促进神经再生的有益成分,制得的细胞外基质神经修复膜安全性好,能特异性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D2:中国医科大学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201911040953.X,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备的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神经外膜导管,将神经外膜导管进行去细胞处理,得去细胞神经外膜导管;将去细胞神经外膜导管外层裹以高分子材料。该专利技术的方法,将外膜和神经纤维分离开来,使神经外膜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管腔结构,在外面裹以一层高分子材料,使导管更加坚韧不易塌陷;供体神经来源更加广泛,根据不同直径要求的神经取材进行制备,适用于修复大间隙神经缺损。D3: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201710124327.3,一种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公开的所述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包含胶原蛋白、多糖物质、活性因子和促进神经再生因子,所述修复材料具有三维网状多孔结构,无免疫原性、可体内降解,并且可以是片状或中空管状。并且其去细胞原料为猪小肠粘膜下层组织。D4:温州医科大学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201510679135.X,一种结合去细胞神经应用的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公开了该材料由去细胞同种异体或去细胞异种生物体的神经、修复材料、微管蛋白抑制剂、神经营养因子和干细胞组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供神经再生修复所需的营养供应,能长时间维持神经再生最佳的理化和生物学微环境,具有防止神经瘤形成和促进缺损神经修复双重作用的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D5:申请人卢世璧的申请号CN201010147529.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组织基质源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以神经组织为原料,通过药物膨胀、机械粉碎、酶解处理、透析收集等手段提取出利于神经再生的基质成分(包括纳米级胶原微丝、纤粘蛋白微丝和层粘蛋白微丝),去除了不利于神经再生的免疫原性成分(包括雪旺细胞、磷脂和轴突)。所制备出的神经组织基质源性材料单独或配以其他高分子材料可进一步通过定向结晶、冷冻干燥和交联制备成三维多孔取向支架,或者利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级别薄膜,再缠绕形成神经再生导管。D6:申请人卢世璧的申请号CN201010033726.7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了采用软骨素酶ABC,去除异体神经中的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sulfateproteoglycans,CSPGs),得到细胞外基质的基底膜管,作为组织工程神经支架;适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对促进轴突再生作用非常明显,是较好的神经移植医用材料。D7: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申请号CN201810845538.0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去细胞神经基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的方法是将神经组织块消毒、清洗,震荡破碎,核酸酶酶解,TrionX100浸泡,硫酸软骨素酶酶解,NaCl浸泡和清洗,最终获得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适当生物降解速率的神经去细胞基质材料。该材料可用于神经再生修复。其中D1、D2、D3、D4、D5都是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但都没有将材料中抑制神经元再生的物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去除,这样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神经组织再生的速度和恢复的质量,尤其是对陈旧性神经损伤组织,特别是在神以受损处已存在较大面积胶质瘢痕,含有较多CSPGs的情况下,使用这类神经修复材料想达到神经组织再生和功能康复,其难度会很大。像D3所专利技术的神经修复材料,其[0009]段介绍其含有多糖物质,为包含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的组合物;同时其[0068]段的实施例1中表明,硫酸软骨素含量平均值为4512μg/g;很明显,该专利技术人认为硫酸软骨素,对神经修复再生是有益的;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在神经组织修复领域里,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文章和报道,表明硫酸软骨素对神经元的再生和触突生长锥的伸展是有显著抑制作用的;例如CSPGs会抑制神经轴突和树突的再生(Silver和Miller,2004,Regenera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材料,经过强阳离子性天然聚合物处理,以达到结合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目的,所述强阳离子性天然聚合物为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衍生物、鱼精蛋白结构模拟物之一或其组合物的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材料,经过强阳离子性天然聚合物处理,以达到结合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目的,所述强阳离子性天然聚合物为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衍生物、鱼精蛋白结构模拟物之一或其组合物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是指用含有0.1-10%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衍生物、鱼精蛋白结构模拟物之一或其组合溶液,对神经修复材料进行浸泡、涂抹、喷洒中的一种或联合方式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精蛋白,是源自鲑鱼、鲱鱼、红鳟鱼、以及哺乳动物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包括单鱼精蛋白、双鱼精蛋白和三鱼精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是指用含有0.5-2%鱼精蛋白溶液,对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进行浸泡,所述浸泡,每次浸泡30分钟-3小时,然后用缓冲液冲洗10-50分钟,可重复前述浸泡与清洗步骤一到三次,最后一次鱼精蛋白溶液浸泡后,不要再用缓冲液冲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材料,是以去细胞材料为主,形状为中空管状或片状,长度1-5cm,直径0.1-1cm,厚度0.1-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细胞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韦红葛翠兰钱锵张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白衣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