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818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包括底板、仿形柱和下压机构;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滑轨,仿形柱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所述下压机构可滑动连接在滑轨上且下压机构一端连接有固定在底板上的移动气缸的活塞杆;所述底板位于仿形柱侧面设有下料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包括龙门架、下压气缸和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上设有第一仿形块和两个第二仿形块,第一仿形块和两个第二仿形块上均设有锥形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采用加热棒加热的仿形柱和下压的下压板可对圆筒状外壳内部进行整形处理,避免生产浪费;采用下压机构横向移动让位和顶升的下料机构,便于下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整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圆筒状外壳常用于保护内部零部件使用,其内部常设有连接的凸耳;圆筒状外壳在注塑脱模时,常因受抽芯拉力不均和冷却不均等原因,导致内部凸耳翘起等情况,影响后续装配,现有的处理方案均将其扔掉,造成大量的生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可对圆筒状外壳进行整形处理,避免生产浪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包括底板、仿形柱和下压机构;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滑轨,仿形柱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所述下压机构可滑动连接在滑轨上且下压机构一端连接有固定在底板上的移动气缸的活塞杆;所述底板位于仿形柱侧面设有下料机构;所述仿形柱侧面设有凸块,仿形柱顶面设有第一凹槽和两个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两个第二凹槽内均设有让位孔,所述仿形柱内设有加热棒;所述下压机构包括龙门架、下压气缸和下压板;所述下压板上设有第一仿形块和两个第二仿形块,第一仿形块和两个第二仿形块上均设有锥形柱。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顶起气缸和弧形板,弧形板内侧面与仿形柱外侧面贴合,弧形板底面与顶起气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压气缸固定连接在龙门架上,下压气缸的活塞杆穿过龙门架与下压板连接。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关于第一凹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仿形块与第一凹槽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仿形块与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所述锥形柱与让位孔对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采用加热棒加热的仿形柱和下压的下压板可对圆筒状外壳内部进行整形处理,避免生产浪费;采用下压机构横向移动让位和顶升的下料机构,便于下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的工作状态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的部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下压机构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整形的产品结构图;图中:1、底板;11、滑轨;2、仿形柱;21、凸块;22、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让位孔;3、下压机构;31、龙门架;32、下压气缸;33、下压板;34、第二仿形块;35、第一仿形块;36、锥形柱;4、移动气缸;5、下料机构;51、顶起气缸;52、弧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至图4,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包括底板1、仿形柱2和下压机构3;所述底板1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滑轨11,仿形柱2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滑轨11之间;所述下压机构3可滑动连接在滑轨11上且下压机构3一端连接有固定在底板1上的移动气缸4的活塞杆;所述底板1位于仿形柱2侧面设有下料机构5;所述仿形柱2侧面设有凸块21,仿形柱2顶面设有第一凹槽22和两个第二凹槽23,第一凹槽22和两个第二凹槽23内均设有让位孔24,所述仿形柱2内设有加热棒25;所述下压机构3包括龙门架31、下压气缸32和下压板33;所述下压板33上设有第一仿形块35和两个第二仿形块34,第一仿形块35和两个第二仿形块34上均设有锥形柱36。所述下料机构5包括顶起气缸51和弧形板52,弧形板52内侧面与仿形柱2外侧面贴合,弧形板52底面与顶起气缸51连接。所述下压气缸32固定连接在龙门架31上,下压气缸32的活塞杆穿过龙门架31与下压板33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凹槽23关于第一凹槽2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仿形块35与第一凹槽22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仿形块34与两个所述第二凹槽23对应设置;所述锥形柱36与让位孔24对应设置。工作原理:移动气缸4处于缩回状态带动下压机构3与仿形柱2错位设置,将产品与套设在仿形柱2上,产品侧面凹槽与凸块21配合,产品内部凸耳分别位于第一凹槽22和两个第二凹槽23内,完成产品上料。加热棒25对仿形柱2进行加热,接着移动气缸4带动下压机构3移动至仿形柱2的正上方,下压气缸32带动下压板33伸出,锥形柱36伸入让位孔24内对凸耳上的孔进行整形,第一仿形块35压入第一凹槽22内和第二仿形块34压入第二凹槽23内对凸耳进行整形,保持一段时间。下压气缸32带动下压板33缩回,移动气缸4带动下压机构3缩回,顶起气缸51带动弧形板52上升,推动产品与仿形柱2脱离,完成下料。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仿形柱(2)和下压机构(3);所述底板(1)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滑轨(11),仿形柱(2)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滑轨(11)之间;所述下压机构(3)可滑动连接在滑轨(11)上且下压机构(3)一端连接有固定在底板(1)上的移动气缸(4)的活塞杆;所述底板(1)位于仿形柱(2)侧面设有下料机构(5);所述仿形柱(2)侧面设有凸块(21),仿形柱(2)顶面设有第一凹槽(22)和两个第二凹槽(23),第一凹槽(22)和两个第二凹槽(23)内均设有让位孔(24),所述仿形柱(2)内设有加热棒(25);所述下压机构(3)包括龙门架(31)、下压气缸(32)和下压板(33);所述下压板(33)上设有第一仿形块(35)和两个第二仿形块(34),第一仿形块(35)和两个第二仿形块(34)上均设有锥形柱(3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状外壳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仿形柱(2)和下压机构(3);所述底板(1)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滑轨(11),仿形柱(2)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滑轨(11)之间;所述下压机构(3)可滑动连接在滑轨(11)上且下压机构(3)一端连接有固定在底板(1)上的移动气缸(4)的活塞杆;所述底板(1)位于仿形柱(2)侧面设有下料机构(5);所述仿形柱(2)侧面设有凸块(21),仿形柱(2)顶面设有第一凹槽(22)和两个第二凹槽(23),第一凹槽(22)和两个第二凹槽(23)内均设有让位孔(24),所述仿形柱(2)内设有加热棒(25);所述下压机构(3)包括龙门架(31)、下压气缸(32)和下压板(33);所述下压板(33)上设有第一仿形块(35)和两个第二仿形块(34),第一仿形块(35)和两个第二仿形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玉柱周鑫蒋科科解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玉敏鑫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