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626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有机烟气焚烧不完全影响环境等问题,其特征在于:在排烟气管道出口处的窑炉(1)上方增设了焚烧炉(2),该焚烧炉(2)的排烟管(26)经过空气换热器(3)连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脱硫装置(9)、与除尘装置(10)和脱硝装置,净化处理后的达标烟气经过通过排烟引风机(13)送入排烟管道(12)后自烟囱(14)排入空中。具有结构合理、运行安全、综合利用、一体净化、节能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窑炉有机烟气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
本技术属于工业热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工业窑炉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工业窑炉烟气直接排放或简易处理后排放,有的排放烟气中仍然含有有机物、有的排放烟气中硫超标、有的排放烟气中粉尘颗粒物超标、有的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超标。产生有机烟气的刺激性气味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烟气中大量热量被浪费,烟气中硫元素的排放会形成酸雨,烟气中颗粒的粉尘排放会造成雾霾;烟气中的高浓度氮氧化物排放会造成地球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总之,烟气排放会导致冬季北方的雾霾、南方气候的反常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严重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所以国家也日益重视排放、环保方面的管理,因此工业窑炉的一体化烟气治理工艺及设备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运行安全、综合利用、一体净化、节能环保的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窑炉、排烟气管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脱硫装置、除尘装置和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烟气管道出口处的窑炉上方增设了焚烧炉,该焚烧炉的排烟管经过空气换热器通过弯管接头连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余热利用回收装置的烟气出口管与脱硫装置的烟气进口管相连,脱硫装置的烟气出口通过连接管道与除尘装置的烟气进口管相连,除尘装置的烟气出口管通过管道与脱硝装置的烟气进口管相连,经过脱硝后的净化烟气通过排烟引风机送入排烟管道后自烟囱排入空中。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是由“L”形圆筒炉体、大调节比烧嘴、导流中心柱、导流缩口和排烟管构成,“L”形圆筒炉体是在金属外壳内填耐火保温材料制作而成,其水平长筒体通过支撑座固定安装在窑炉顶部,垂直短筒体的端部设置了有机烟气入口与窑炉排烟气管道相连,导流中心柱垂直安装在垂直短筒体的中心,并在其对应的筒体上交错、沿切线方向安装大调节比烧嘴Ⅰ,在水平长筒体中部设置了导流缩口,并在该导流缩口后方的筒体上沿切线方向安装大调节比烧嘴Ⅱ,尾部设置了蜂窝陶隔墙,对炉内烟气进行导向,使之均匀通过内腔,末端排烟管经过空气换热器通过弯管接头与设置在地平面上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相连。进一步的,在焚烧炉体设置导流缩口的前后水平筒体上分别设置了防爆/检修门,该防爆/检修门设置在筒体向上呈45º夹角处,并在筒体外壳对应处设置了防护栏。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是由导热油换热器和空空换热器构成,所述导热油换热器的烟气进口与连接弯管接头的烟气管道相连,其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空空换热器的烟气进口相连,空空换热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脱硫装置的烟气进口相连。进一步的,在导热油换热器处设置了旁路管道Ⅰ,在空空换热器旁设置了旁路管道Ⅱ。更进一步的,所述脱硫装置采用小苏打干法脱硫工艺;所述除尘装置采用金属膜袋式除尘器将烟气中的颗粒物质进行回收;所述脱硝装置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方法,该反应发生在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里,烟气与喷入的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实现还原氮氧化合物,其中还原剂采用30%尿素溶液,催化剂采用SCR中低温催化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有机烟气进行二次焚烧后,通过脱硫、除尘、脱硝等工序使排放到空中的烟气符合排放标准,可广泛适用于工业窑炉烟气净化或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粉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一种治理多污染物气体的综合方法。可实现对有机物、粉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彻底治理,尤其是涉及到处理各类成分复杂的烟气,工艺及设备稳定性高,设备及管道杜绝二次污染,自动化程度高,设备的布置及维护人性化等优点,使得工业窑炉企业的烟气排放的环保问题得到解决,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焚烧炉立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焚烧炉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视导流中心柱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导热油换热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导热油换热器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导热油换热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空空换热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空空换热器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空空换热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脱硫、除尘、脱硝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脱硫、除尘、脱硝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窑炉,2为焚烧炉,3为空气换热器,4为烟气管道,5为导热油换热器,6为旁路管道Ⅰ,7为空空换热器,8为旁路管道Ⅱ,9为脱硫装置,10为除尘装置,11为脱硝装置,12为排烟管道,13为排烟引风机,14为烟囱,15为外壳,16为耐火保温材料,17为炉内腔,18为支撑座,19为导流中心柱,20为大调节比烧嘴Ⅰ,21为有机烟气入口,22为防爆/检修门,23为导流缩口,24为大调节比烧嘴Ⅱ,25为蜂窝陶隔墙,26为排烟管,27为烟气进口Ⅰ,28为烟气出口Ⅰ,29为导热油入口,30为导热油出口,31为油管,32为烟气进口Ⅱ,33为烟气出口Ⅱ,34为冷空气入口,35为热空气出口,36为排尘口,37为烟气进口Ⅲ,38为小苏打喷入口,39为连接管道,40为灰斗,41为管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包括窑炉1、排烟气管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脱硫装置、除尘装置和脱硝装置等,在排烟气管道出口处的窑炉1上方增设了焚烧炉2,该焚烧炉2的排烟管26经过空气换热器3通过弯管接头连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余热利用回收装置的烟气出口管与脱硫装置9的烟气进口Ⅲ37相连,脱硫装置9的烟气出口通过连接管道39与除尘装置10的烟气进口管相连,除尘装置10的烟气出口管通过管道41与脱硝装置11的烟气进口管相连,经过脱硝后的净化烟气通过排烟引风机13送入排烟管道12后自烟囱14排入空中。所述焚烧炉2是由“L”形圆筒炉体、大调节比烧嘴、导流中心柱19、导流缩口23和排烟管26构成,“L”形圆筒炉体是在金属外壳15内填耐火保温材料(16)制作而成,其水平长筒体通过支撑座18固定安装在窑炉1顶部,垂直短筒体的端部设置了有机烟气入口21与窑炉排烟气管道相连,导流中心柱19垂直安装在垂直短筒体的中心,并在其对应的筒体上交错、沿切线方向安装大调节比烧嘴Ⅰ20,在水平长筒体中部设置了导流缩口23,并在该导流缩口后方的筒体上沿切线方向安装大调节比烧嘴Ⅱ24,尾部设置了蜂窝陶隔墙25,对炉内烟气进行导向,使之均匀通过内腔,末端排烟管26经过空气换热器3通过弯管接头与设置在地平面上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相连。在焚烧炉体设置导流缩口23的前后水平筒体上分别设置了防爆/检修门22,该防爆/检修门22设置在筒体向上呈45º夹角处,并在筒体外壳15对应处设置了防护栏。所述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是由导热油换热器5和空空换热器7构成,所述导热油换热器5的烟气进口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它包括窑炉(1)、排烟气管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脱硫装置、除尘装置和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烟气管道出口处的窑炉(1)上方增设了焚烧炉(2),该焚烧炉(2)的排烟管(26)经过空气换热器(3)通过弯管接头连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余热利用回收装置的烟气出口管与脱硫装置(9)的烟气进口Ⅲ(37)相连,脱硫装置(9)的烟气出口通过连接管道(39)与除尘装置(10)的烟气进口管相连,除尘装置(10)的烟气出口管通过管道(41)与脱硝装置(11)的烟气进口管相连,经过脱硝后的净化烟气通过排烟引风机(13)送入排烟管道(12)后自烟囱(14)排入空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它包括窑炉(1)、排烟气管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脱硫装置、除尘装置和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烟气管道出口处的窑炉(1)上方增设了焚烧炉(2),该焚烧炉(2)的排烟管(26)经过空气换热器(3)通过弯管接头连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余热利用回收装置的烟气出口管与脱硫装置(9)的烟气进口Ⅲ(37)相连,脱硫装置(9)的烟气出口通过连接管道(39)与除尘装置(10)的烟气进口管相连,除尘装置(10)的烟气出口管通过管道(41)与脱硝装置(11)的烟气进口管相连,经过脱硝后的净化烟气通过排烟引风机(13)送入排烟管道(12)后自烟囱(14)排入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窑炉有机烟气焚烧、脱硫、除尘及脱硝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2)是由“L”形圆筒炉体、大调节比烧嘴、导流中心柱(19)、导流缩口(23)和排烟管(26)构成,“L”形圆筒炉体是在金属外壳(15)内填耐火保温材料(16)制作而成,其水平长筒体通过支撑座(18)固定安装在窑炉(1)顶部,垂直短筒体的端部设置了有机烟气入口(21)与窑炉排烟气管道相连,导流中心柱(19)垂直安装在垂直短筒体的中心,并在其对应的筒体上交错、沿切线方向安装大调节比烧嘴Ⅰ(20),在水平长筒体中部设置了导流缩口(23),并在该导流缩口后方的筒体上沿切线方向安装大调节比烧嘴Ⅱ(24),尾部设置了蜂窝陶隔墙(25),对炉内烟气进行导向,使之均匀通过内腔,末端排烟管(26)经过空气换热器(3)通过弯管接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阳春付力陈雄军杨利华余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市华窑中洲窑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