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蓉蓉专利>正文

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53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转动设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上方一侧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上固定设有座椅,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用于收纳支撑柱和座椅的凹槽,所述的底座侧面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位于靠近支撑柱的一端且贯穿凹槽,所述的通孔内转动设有限位柱,所述的底座远离支撑柱的一端通过连接柱转动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安装筒设有手摇装置,所述的安装筒靠近支撑柱的一端设有保护垫,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设有脚蹬装置,所述的限位柱和连接柱上均设有转柄,所述的底座两侧设有用固定的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锻炼效果明显,方便收纳,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和工作中,肌肉、关节和软组织的疾病,例如但不限于脊柱歪斜、颈椎病、肩周炎等等,变得越来越常见,以肩周炎为例,其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病年龄主要是中老年人,但是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工作性质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工作基本是长期坐在电脑桌前办公,长久的固定姿势也造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肩周炎,患病后,肩关节会有广泛的酸痛,并且会向周围肌肉组织放射,产生组织水肿、粘连,肌肉萎缩等病症,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机能,给患者生活上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目前临床中有四肢康复训练装置,但是装置占地面积大,不方便收纳整理,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转动设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为伸缩结构,所述的支撑柱上方一侧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上固定设有座椅,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用于收纳支撑柱和座椅的凹槽,所述的底座侧面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位于靠近支撑柱的一端且贯穿凹槽,所述的通孔内转动设有限位柱,所述的底座远离支撑柱的一端通过连接柱转动设有支撑杆,所述的连接柱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垂直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安装筒设有手摇装置,所述的安装筒靠近支撑柱的一端设有保护垫,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设有脚蹬装置,所述的限位柱和连接柱上均设有转柄,所述的底座两侧设有用固定的绑带。作为改进,所述的底座的拐角处均为圆弧结构,所述的底座的底部粘接防滑垫,所述的底座远离支撑柱的一侧设有移动轮。作为改进,所述的移动轮通过两个连接片设置在底座一侧,所述的移动轮在连接片之间转动所述的连接片倾斜向上设置。作为改进,所述的支撑杆的底部为U型结构且转动套接在连接柱的两端,方便支撑杆转动收纳,减小整个装置体积。作为改进,所述的手摇装置上设有防滑套,所述的脚蹬装置上设有用固定脚的弹性带,防止在锻炼的过程中出汗打滑,发生危险。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装置中,支撑柱和座椅都可以收纳至凹槽内,使用时,支撑柱利用限位柱进行定位,使用效果好;支撑杆的底部为U型结构且转动套接在连接柱的两端,方便支撑杆转动收纳,减小整个装置体积,且安装筒靠近支撑柱的一端设有保护垫,在支撑杆靠近底座时,保护垫能防止底座出现压痕。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锻炼效果明显,方便收纳,占地面积小,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的转轴和座椅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的通孔和凹槽的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1、底座,2、支撑柱,3、转轴,4、座椅,5、凹槽,6、通孔,7、限位柱,8、连接柱,9、支撑杆,10、安装筒,11、手摇装置,12、脚蹬装置,13、转柄,14、绑带,15、防滑垫,16、连接片,17、防滑套,18、弹性带,19、移动轮,20、保护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底座1上方设有转动设有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为伸缩结构,所述的支撑柱2上方一侧设有转轴3,所述的转轴3上固定设有座椅4,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收纳支撑柱2和座椅4的凹槽5,所述的底座1侧面设有通孔6,所述的通孔6位于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且贯穿凹槽5,所述的通孔6内转动设有限位柱7,所述的底座1远离支撑柱2的一端通过连接柱8转动设有支撑杆9,所述的连接柱8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9垂直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9的上端通过安装筒10设有手摇装置11,所述的安装筒10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设有保护垫20,所述的支撑杆9的下端转动设有脚蹬装置12,所述的限位柱7和连接柱8上均设有转柄13,所述的底座1两侧设有用固定的绑带14。所述的底座1的拐角处均为圆弧结构,所述的底座1的底部粘接防滑垫15,所述的底座1远离支撑柱2的一侧设有移动轮19。所述的移动轮19通过两个连接片16设置在底座1一侧,所述的移动轮19在连接片16之间转动所述的连接片16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9的底部为U型结构且转动套接在连接柱8的两端。所述的手摇装置11上设有防滑套17,所述的脚蹬装置12上设有用固定脚的弹性带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倾斜底座1,使得移动轮19着地,利用移动轮19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解开绑带14,支撑杆9利用连接柱8在底座1的一端转动,到达垂直状态,从凹槽5中取出支撑柱2和座椅4,转动限位柱7,使得限位柱7贯穿凹槽5,对支撑柱2进行限位固定,限位柱7和连接柱8上均设有转柄13,通过转柄13固定支撑杆9和限位柱7,转动转轴3,将座椅4调整至水平位置,使用者坐在座椅4上,手持手摇装置11,脚踩脚蹬装置12上即可进行锻炼,收纳时,转动限位柱7,使得限位柱7离开凹槽,将座椅4转动至支撑柱2的一侧,将支撑柱2和座椅4收纳进凹槽5中,再用转柄13将支撑杆靠近底座1,安装筒10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设有保护垫20,在支撑杆9靠近底座时,保护垫20能防止底座1出现压痕,最后利用绑带14进行固定支撑杆9即可。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底座(1)上方设有转动设有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为伸缩结构,所述的支撑柱(2)上方一侧设有转轴(3),所述的转轴(3)上固定设有座椅(4),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收纳支撑柱(2)和座椅(4)的凹槽(5),所述的底座(1)侧面设有通孔(6),所述的通孔(6)位于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且贯穿凹槽(5),所述的通孔(6)内转动设有限位柱(7),所述的底座(1)远离支撑柱(2)的一端通过连接柱(8)转动设有支撑杆(9),所述的连接柱(8)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9)垂直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9)的上端通过安装筒(10)设有手摇装置(11),所述的安装筒(10)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设有保护垫(20),所述的支撑杆(9)的下端转动设有脚蹬装置(12),所述的限位柱(7)和连接柱(8)上均设有转柄(13),所述的底座(1)两侧设有用固定的绑带(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收纳的四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底座(1)上方设有转动设有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为伸缩结构,所述的支撑柱(2)上方一侧设有转轴(3),所述的转轴(3)上固定设有座椅(4),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收纳支撑柱(2)和座椅(4)的凹槽(5),所述的底座(1)侧面设有通孔(6),所述的通孔(6)位于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且贯穿凹槽(5),所述的通孔(6)内转动设有限位柱(7),所述的底座(1)远离支撑柱(2)的一端通过连接柱(8)转动设有支撑杆(9),所述的连接柱(8)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9)垂直向上设置,所述的支撑杆(9)的上端通过安装筒(10)设有手摇装置(11),所述的安装筒(10)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设有保护垫(20),所述的支撑杆(9)的下端转动设有脚蹬装置(12),所述的限位柱(7)和连接柱(8)上均设有转柄(13),所述的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蓉蓉
申请(专利权)人:董蓉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