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研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31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咖啡豆研磨机,主要通过该外壳体与该内壳体形成双漏斗的构造,不仅令咖啡豆得以很方便的集中落入依序穿过该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而落入该空间内,同时,研磨时也可通过漏斗的形状,令空间内的咖啡豆得以集中落入该研磨单元内。此外,通过该动力单元与该内壳体共同界定出一可容置咖啡豆的空间,如此一来,使用者外出时得以先将咖啡豆装入该空间内,接下来可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启动该研磨组件来研磨咖啡。也由于该动力单元、该内壳体、及该遮盖片共同界定出一密闭空间以供容装咖啡豆,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于随身携带时,不易受外力影响而破坏该密闭空间的特性,以防该咖啡豆撒落一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咖啡豆研磨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机,尤指一种咖啡豆研磨机。
技术介绍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559692「可携式咖啡研磨与冲泡装置」,该专利系揭示有:一杯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过滤单元具有滤杯及环圈,该滤杯下端设有滤网,该滤网上方外周面上设有组接部,组接部上方设有锥面,该环圈螺接于滤杯组接部,且环圈上端设有多数个爪子;一研磨单元具有座体,其外环周面设有环状突缘,内部设有支架,支架下方组设有研磨环,研磨环内组设有研磨刀,研磨刀与支架上端枢接一转轴,且研磨刀能够被该转轴带动旋转碾压研磨咖啡豆,座体下端组接于过滤单元的滤杯内侧;一驱动单元组接于研磨单元座体上端,其具有套接部与研磨单元转轴组接。该专利虽同时具有可随身携带、可研磨、可冲泡等三项优点,然,此专利不足的处在于:请参阅该专利的图9所示,该专利在研磨咖啡豆时须拆开该驱动单元,先将咖啡豆装入研磨单元后,再将该驱动单元连结该研磨单元的顶部才得以进行研磨。当该驱动单元遗失,又或者该驱动单元受到外力撞击等影响,而自该研磨单元顶部脱落甚至遗失损毁时,该专利整体便失去容装咖啡豆以便于外出时随身携带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所述不足之处,本技术者提出一种解决的手段,该手段系关于一种咖啡豆研磨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体:该外壳体二端透空,且内缘由上而下逐渐开阔而成漏斗状;一内壳体:该内壳体二端透空且设于该外壳体内,该内壳体的内缘由下而上逐渐开阔而成漏斗状,且该内壳体的上口缘衔接该外壳体的上口缘,该内壳体的一侧壁设有一第一开口;一底板:枢设于该外壳体内且位于该内壳体下方,该底板盖合该外壳体的内缘一段部,该底板环向相间隔设有一第二开口及一遮盖片,该遮盖片自该底板向上延伸,该底板能够操作性地令该遮盖片遮盖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朝向该第一开口,并在该底板设有一穿孔;一研磨组件:包括一研磨单元,及一动力连接该研磨单元的动力单元,该研磨单元设于该底板的下侧,且该研磨单元的入料口与该穿孔相通,而该动力单元盖合该外壳体的上口缘。其中:该内壳体相间隔环设三第一开口;该底板向上环向相间隔延伸三遮盖片,在该底板设有三第二开口,各第二开口分别位于相邻近的二遮盖片之间,该底板能够操作性地令各遮盖片分别遮盖各第一开口,或各第二开口分别朝向各第一开口。其中:在该底板的底面设有三导引件,各导引件分别设于二相间隔的该第二开口之间,各导引件底面中央朝向相邻进的二该第二开口向上且向外逐渐开阔形成一斜面或弧面。其中:还设一杯盖,该杯盖能够操作性地盖合该外壳体的下口缘。本技术主要通过该外壳体与该内壳体形成双漏斗的构造,不仅令咖啡豆得以很方便的集中落入依序穿过该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而落入该空间内,同时,研磨时也可通过漏斗的形状,令空间内的咖啡豆得以集中落入该研磨单元内。此外,通过该动力单元与该内壳体共同界定出一可容置咖啡豆的空间,如此一来,使用者外出时得以先将咖啡豆装入该空间内,接下来可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启动该研磨组件来研磨咖啡。也由于该动力单元、该内壳体、及该遮盖片共同界定出一密闭空间以供容装咖啡豆,使得本技术于随身携带时,不易受外力影响而破坏该密闭空间的特性,以防该咖啡豆撒落一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操作状态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的操作状态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体;2-内壳体;21-第一开口;22-空间;3-底板;31-遮盖片;32-第二开口;33-穿孔;4-研磨组件;41-研磨单元;42-动力单元;5-导引件;6-杯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凭借图式的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造、特点与实施例,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包括:一外壳体1:请将图4配合图2所示,该外壳体1二端透空,且内缘由上而下逐渐开阔而成漏斗状,以下本说明书所指的上下位置关系,系以图1所示的放置方式来界定上下。一内壳体2:请参阅图2配合图4所示,该内壳体2二端透空且设于该外壳体1内,该内壳体2的内缘由下而上逐渐开阔而成漏斗状,且该内壳体2的上口缘衔接该外壳体1的上口缘,该内壳体2的一侧壁设有一第一开口21,以本技术的图式为例,该第一开口21的数量较佳为三,且环向相间隔设置于该内壳体2的侧壁,如此一来可令咖啡豆较快倒入该内壳体2内。一底板3:请参阅图2配合图3及图4所示,该底板3枢设于该外壳体1内且位于该内壳体2下方,该底板3盖合该外壳体1的内缘一段部,该底板3环向相间隔设有一遮盖片31及一第二开口32,且该遮盖片31自该底板3顶面向上延伸,该底板3可供操作性令该遮盖片31遮盖该第一开口21、或该第二开口32朝向该第一开口21,且于该底板3设有一穿孔33。请参阅图4配合图5所示,该底板3主要通过与该外壳体1形成相对转动,得以凭借操作而选择性令该遮盖片31遮盖该第一开口21,或该第二开口32朝向该第一开口21。以本技术的图式为例,该遮盖片31的数量较佳为三,且环状相间隔设于该底板3的上侧,而该第二开口32同样数量较佳为三,且设于二相间隔该遮盖片31之间,以令咖啡豆得以较有效率倒入该内壳体2内。且,该穿孔33的位置较佳位于该底板3中央,以供与后述的研磨组件4相通。一研磨组件4:请参阅图2配合图3及图4所示,该研磨组件4包括一研磨单元41,及一动力连接该研磨单元41的动力单元42,该研磨单元41设于该底板3的下侧,且该研磨单元41的入料口与该穿孔33相通,而该动力单元42盖合该外壳体1的上口缘,如此一来,该内壳体2与该动力单元42共围出一可供容置咖啡豆的空间22,请参阅图5所示,当咖啡豆依序自该第二开口32、及该第一开口21落入该空间22内后,再将本技术反转180°,通过该内壳体2的内缘为漏斗状,可令咖啡豆集中落入该研磨单元41内。此外,本技术倒置后可将咖啡豆倒入该空间22,过程中部分咖啡豆会停留在该底板3,需人工将咖啡豆拨入该空间22,为令咖啡豆得以利用物理现象自行滑入该空间22内,使本技术整体更便于使用,为此,本技术进一步可以实施为:于该底板3的底面设有三导引件5,各导引件5分别设于二相间隔该第二开口32之间,各导引件5底面中央朝向相邻进的二该第二开口32向上且向外逐渐开阔形成一斜面或弧面。一杯盖6:请参阅图2配合图3所示,该杯盖6操作性盖合该外壳体1的下口缘,该杯盖6可供承接经该研磨单元41研磨后的咖啡粉。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于使用时通过转动该外壳体1或该底板3,使得二者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后,令该第二开口32朝向该第一开口21,便可将咖啡豆倒入该空间22内,倒入的过程中,通过该外壳体1的内缘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外壳体:该外壳体二端透空,且内缘由上而下逐渐开阔而成漏斗状;/n一内壳体:该内壳体二端透空且设于该外壳体内,该内壳体的内缘由下而上逐渐开阔而成漏斗状,且该内壳体的上口缘衔接该外壳体的上口缘,该内壳体的一侧壁设有一第一开口;/n一底板:枢设于该外壳体内且位于该内壳体下方,该底板盖合该外壳体的内缘一段部,该底板环向相间隔设有一第二开口及一遮盖片,该遮盖片自该底板向上延伸,该底板能够操作性地令该遮盖片遮盖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朝向该第一开口,并在该底板设有一穿孔;/n一研磨组件:包括一研磨单元,及一动力连接该研磨单元的动力单元,该研磨单元设于该底板的下侧,且该研磨单元的入料口与该穿孔相通,而该动力单元盖合该外壳体的上口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体:该外壳体二端透空,且内缘由上而下逐渐开阔而成漏斗状;
一内壳体:该内壳体二端透空且设于该外壳体内,该内壳体的内缘由下而上逐渐开阔而成漏斗状,且该内壳体的上口缘衔接该外壳体的上口缘,该内壳体的一侧壁设有一第一开口;
一底板:枢设于该外壳体内且位于该内壳体下方,该底板盖合该外壳体的内缘一段部,该底板环向相间隔设有一第二开口及一遮盖片,该遮盖片自该底板向上延伸,该底板能够操作性地令该遮盖片遮盖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朝向该第一开口,并在该底板设有一穿孔;
一研磨组件:包括一研磨单元,及一动力连接该研磨单元的动力单元,该研磨单元设于该底板的下侧,且该研磨单元的入料口与该穿孔相通,而该动力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日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欧新力奇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