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210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帽体,帽体一侧开设有干个散热孔,散热孔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与帽体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接,密封盖的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密封片,帽体的底端两侧均固定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外部四周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带槽,带槽的内部穿合连接有帽带,固定块的底端旋合连接有固定丝,帽带的外部四周位于固定块的下方绑扎有扎条,在使用时,通过散热孔便于帽体通风散热,同时,通过密封盖以及密封盖外部四周的若干个密封片,便于散热孔的开合以及开合大小的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地质勘探人员头部安全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质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为了防止山体落石或山林树枝砸伤头部,每名地质勘探人员均应佩戴用于头部保护的安全防护装置,其中安全帽应用最为广泛,现有的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安全帽在佩戴过程中,通风散热较为不便,从而因闷热造成身体不适,影响使用;安全帽的帽带长期使用磨损较为严重,为易损耗物品,更换较为不便,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佩戴时不易通风散热,帽带更换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帽体,帽体一侧开设有干个散热孔,散热孔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与帽体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接,密封盖的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密封片,帽体的底端两侧均固定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外部四周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带槽,带槽的内部穿合连接有帽带,固定块的底端旋合连接有固定丝,帽带的外部四周位于固定块的下方绑扎有扎条。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散热孔为圆形结构且呈环形排列,散热孔的内部固定有防尘网,防尘网为圆形结构,密封片为弧形结构且呈环形排列,密封盖的内表面固定有密封垫,密封垫为圆形结构,密封盖的外表面固定有旋块。固定块为弧形结构且呈对称设置,帽带在带槽的内部呈U形弯曲,带槽为U形结构,帽带为弧形结构。固定丝贯穿带槽并与帽带旋合相连接,扎条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帽体的上端一体成型有防撞块,防撞块为弧形结构。帽体的底端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帽沿,帽沿为弧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装置通过散热孔便于帽体通风散热,同时,通过密封盖以及密封盖外部四周的若干个密封片,便于散热孔的开合以及开合大小的调节;通过固定块内部的带槽与帽带穿合连接,通过扎条与帽带绑扎固定,通过固定丝与帽带旋合固定,帽带固定稳固,更换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密封盖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帽体;2、帽沿;3、防撞块;4、帽带;5、散热孔;6、密封盖;7、固定组件;8、密封片;9、旋块;10、防尘网;11、密封垫;12、固定块;13、固定丝;14、扎条;15、带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帽体1,帽体1一侧开设有干个散热孔5,散热孔5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密封盖6,密封盖6与帽体1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接,密封盖6的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密封片8,帽体1的底端两侧均固定有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的外部四周设置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内部开设有带槽15,带槽15的内部穿合连接有帽带4,固定块12的底端旋合连接有固定丝13,帽带4的外部四周位于固定块12的下方绑扎有扎条14,本实施例中帽体1的使用可参考型号为N81的安全帽,在使用时,通过散热孔5便于帽体1通风散热,同时,通过密封盖6以及密封盖6外部四周的若干个密封片8,便于散热孔5的开合以及开合大小的调节;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块12内部的带槽15与帽带4穿合连接,通过扎条14与帽带4绑扎固定,通过固定丝13与帽带4旋合固定,帽带4固定稳固,更换便捷。具体的,散热孔5为圆形结构且呈环形排列,散热孔5的内部固定有防尘网10,防尘网10为圆形结构,密封片8为弧形结构且呈环形排列,密封盖6的内表面固定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为圆形结构,密封盖6的外表面固定有旋块9,本实施例中散热孔5为圆形,防尘网10为塑质圆形,通过散热孔5便于通风散热,通过防尘网10防止部分灰尘通过散热孔5进入帽体1内部,密封盖6为塑质,密封片8为塑质弧形,密封垫11为硅胶圆形,旋块9为塑质圆弧形,通过旋块9便于密封盖6旋动,通过密封盖6便于若干处密封片8共同转动,通过密封片8便于散热孔5开合,通过密封垫11增强密封效果。具体的,固定块12为弧形结构且呈对称设置,帽带4在带槽15的内部呈U形弯曲,带槽15为U形结构,帽带4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块12、固定丝13和扎条14,固定块12为塑质弧形,且内部开设有U形带槽15,固定丝13为金属材质,扎条14为金属材质,帽带4为布质,在使用时,将帽带4的一端穿入固定块12内部的带槽15中并从带槽15中穿出,通过扎条14对帽带4的尾端进行绑扎固定,通过固定丝13对带槽15内部的帽带4进行旋合固定,然后对帽带4的另一端按上述步骤进行固定安装,通过帽带4对帽体1进行佩戴。具体的,固定丝13贯穿带槽15并与帽带4旋合相连接,扎条14的两端均为弧形结构。具体的,帽体1的上端一体成型有防撞块3,防撞块3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塑质防撞块3增强帽体1的正面撞击能力。具体的,帽体1的底端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帽沿2,帽沿2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塑质帽沿2便于帽体1对外部部分雨水的遮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将帽带4的一端穿入固定块12内部的带槽15中并从带槽15中穿出,通过扎条14对帽带4的尾端进行绑扎固定,通过固定丝13对带槽15内部的帽带4进行旋合固定,然后对帽带4的另一端按上述步骤进行固定安装,通过帽带4对帽体1进行佩戴,通过旋块9旋动密封盖6,密封盖6通过转轴进行转动,密封盖6外部四周的密封片8与散热孔5相互分合,散热孔5露出,通过散热孔5对帽体1进行通风散热。本技术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其优点在于:勘探人员使用本装置通过散热孔便于帽体通风散热,散热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合以及开合大小的调节;帽带固定稳固,更换便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1),所述帽体(1)一侧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5),所述散热孔(5)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密封盖(6),所述密封盖(6)与帽体(1)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接,所述密封盖(6)的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密封片(8),所述帽体(1)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7),所述固定组件(7)的外部四周设置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内部开设有带槽(15),所述带槽(15)内部穿合连接有帽带(4),所述固定块(12)的底端旋合连接有固定丝(13),所述帽带(4)的外部四周位于固定块(12)的下方绑扎有扎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1),所述帽体(1)一侧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5),所述散热孔(5)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密封盖(6),所述密封盖(6)与帽体(1)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接,所述密封盖(6)的外部四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密封片(8),所述帽体(1)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7),所述固定组件(7)的外部四周设置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内部开设有带槽(15),所述带槽(15)内部穿合连接有帽带(4),所述固定块(12)的底端旋合连接有固定丝(13),所述帽带(4)的外部四周位于固定块(12)的下方绑扎有扎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5)为圆形结构且呈环形排列,散热孔(5)的内部固定有防尘网(10),所述防尘网(10)为圆形结构,所述密封片(8)为弧形结构且呈环形排列,所述密封盖(6)的内表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阿娟李星亮袁光英袁雅楠谢亚楠魏新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