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包括相互配合的切割装置及引料装置,所述引料装置包括一引料杆及带动引料杆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与引料杆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沿着远离引料杆的方向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及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连接有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引料杆在驱动电机的的带动下运动轨迹呈椭圆弧状,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一位于引料杆下方的刀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在使用时能利用引料杆将茶叶推送至刀片处进行切割,且切割后的茶叶能朝着采摘机的收集箱一侧掉落,有效降低了茶叶采摘的损耗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
本技术涉及茶叶采摘
,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
技术介绍
我国是茶叶的主要原产地,是世界上茶叶种植、消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而传统的茶叶采摘方式都是靠人工拿篮子进行采集,人工采摘的效率低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茶叶的采集花费巨大,增加了茶叶的制备成本。为了提高茶叶的采摘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人们研制出了茶叶采摘机,现有的茶叶采摘机一般设置有刀片、带动刀片转动的电机及收集装置,利用转动的刀片对茶叶进行截断采摘,采摘后的茶叶通过收集装置进行收集。而在利用转动的刀片对茶叶进行截断采摘时,由于刀片对茶叶的截断是在收集装置外进行,使得茶叶在截断后极为容易直接掉落在茶树之间,而茶树种植极为密集,无法进行收集捡取,导致最终得到的茶叶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能在对茶叶进行截断采摘时,对茶叶进行有效收集,降低茶叶的损耗。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包括相互配合的切割装置及引料装置,所述引料装置包括一引料杆及带动引料杆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与引料杆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沿着远离引料杆的方向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及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连接有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引料杆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运动轨迹呈椭圆弧状;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一位于引料杆下方的刀片。更进一步地,所述引料杆为圆柱形。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杆与转盘的边缘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切割装置还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与刀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五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上设置有沿第五连接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上滑动连接有一转杆,所述转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连接板在第二转盘转动时进行前后往复移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盘与第一转盘之间设置有联动皮带,所述第二转盘与第一转盘大小相同,所述第三连接杆在第一转盘上的固定位置与转杆在第二转盘上的固定位置相同。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刀片相接一端设置为朝着远离茶叶切割处弯曲的弧形。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远离刀片一端套设在一连接套内,所述连接板与连接套滑动连接,并可随着第二转盘的转动在连接套内进行前后往复移动。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两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端部设置有滚珠,所述连接套两侧设置有供连接块移动的滑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引料杆及刀片,在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第三连接杆随着第一转盘产生移动,而第一连接杆在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带动及限制下进行移动,使得引料杆的移动轨迹为一椭圆弧形,且引料杆在运动至刀片处时,其移动方向与茶叶的移动方向一致,将茶叶带至刀片处,利用刀片将茶叶茎隔断或者直接将茶叶茎拉断,并且隔断的茶叶在引料杆带动的下会朝着收集箱的方向掉落,相对现有的采摘头,提高了茶叶的收集率,降低了茶叶的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采摘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摘头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二种实施方式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圈A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引料杆,2-刀片,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第一转盘,7-驱动电机,8-连接板,9-第二转盘,10-第五连接杆,11-第四连接杆,12-通槽,13-连接套,15-转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包括相互配合的切割装置及引料装置,引料装置包括一引料杆1及带动引料杆1移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一与引料杆1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上沿着远离引料杆1的方向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及第三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4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4另一端在安装时与采摘机用于安装引料装置的工作台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5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6,第一转盘6连接有带动第一转盘6转动的驱动电机7,第一转盘6可以是边缘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此时第三连接杆5与第一转盘6远离驱动电机7输出轴一侧固定连接,而第三连接杆5也可以与转盘的边缘固定连接,此时转盘的中心与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以延长第一转盘6的使用寿命,引料杆1在驱动电机7的带动下运动轨迹呈椭圆弧状,如图1中虚线B所示,其下端为一直线,而上端为椭圆弧,其移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摘机用于安装引料装置的安装台上设置有与引料杆1运动轨迹重合的轨道,引料杆1远离第一连接杆3一侧位于该轨道内并与该轨道滑动连接,在使用时,该轨道既能对引料杆1进行支撑又能对引料杆1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其在第一连接杆3的带动下沿着既定轨迹移动;切割装置包括一位于引料杆1下方的刀片2,刀片2的位置略低于引料杆1的运动轨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切割装置及引料装置,所述引料装置包括一引料杆(1)及带动引料杆(1)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与引料杆(1)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3)上沿着远离引料杆(1)的方向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及第三连接杆(5),所述第三连接杆(5)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6),所述第一转盘(6)连接有带动第一转盘(6)转动的驱动电机(7),所述引料杆(1)在驱动电机(7)的带动下运动轨迹呈椭圆弧状,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一位于引料杆(1)下方的刀片(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切割装置及引料装置,所述引料装置包括一引料杆(1)及带动引料杆(1)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与引料杆(1)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3)上沿着远离引料杆(1)的方向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及第三连接杆(5),所述第三连接杆(5)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6),所述第一转盘(6)连接有带动第一转盘(6)转动的驱动电机(7),所述引料杆(1)在驱动电机(7)的带动下运动轨迹呈椭圆弧状,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一位于引料杆(1)下方的刀片(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料杆(1)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5)与转盘的边缘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采摘机的采摘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还包括一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一侧与刀片(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接杆(11),所述第四连接杆(1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五连接杆(10),所述第五连接杆(10)上设置有沿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伦,鲁海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