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609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养殖棚的周围和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电力收集;S2、对动物粪便进行收集;S3、将S2中收集的粪便输送至发酵池,并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导入储存室A;S4、将S3发酵后的粪便输送至沉淀室进行7‑15天的静置沉淀处理;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上层液体粪便处理物通过管道输送至储存室B中,将固体沉淀物输送至储存室C中;S6、将储存室B中的液体粪便处理物灌溉至养殖场的植物种植区,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覆盖在养殖场植物种植区的土壤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出的生态养殖方法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所带来的的环境污染,且达到了很高的废弃物利用率。

An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iq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
技术介绍
生态系统一词最早出现于生态学的研究领域。自美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以来,它被广泛应用与生态学的各个领域。生态学界对生态系统比较共同的看法是:生态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产品生产的综合体,是一个人类调控下的自然-社会-经济组合而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基本的功能特征: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目前,我国养牛行业发展迅速,随着规模化养牛场的发展不断壮大,大部分养牛户并没有正规一体化的养殖方法,一方面养殖场的能源消耗很大,尤其在电力这一块也是很大的一笔成本费用,一些养牛户无法处理肉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牛粪,将其堆积在一起任其发酵,不仅容易招惹蚊蝇,还容易造成土地污染,进而形成难以处理的后果。然而,由于牛粪量比较大,养牛户每天处理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却得不到回报,养牛户处理牛粪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单独养殖肉牛,对于场地的利用率也很低,如何围绕肉牛的养殖进行一些附加的配套产业发展,增加附加值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该养殖方法具有降低污染、降低成本、增加产业附加值的优点。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养殖棚的周围和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电力收集;S2、对养殖棚中兽类或禽类动物粪便进行收集;S3、将S2中收集的粪便输送至发酵池,并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导入储存室A;S4、将S3发酵后的粪便输送至沉淀室进行7-15天的静置沉淀处理,获得位于沉淀室上层的液体粪便处理物和位于沉淀室下层的固体沉淀物;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上层液体粪便处理物通过管道输送至储存室B中,将固体沉淀物输送至储存室C中;S6、将储存室B中的液体粪便处理物灌溉至养殖场的植物种植区,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覆盖在养殖场植物种植区的土壤上且覆盖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或将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倾倒入水产养殖塘中作为水产动物的食物。进一步的,S1步骤中光伏发电设备产生的电力储存在蓄电池中或并入电网,蓄电池连接养殖棚中的各类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为照明设备或排风设备或杀菌设备。进一步的,储存室A连接燃气管道,通过燃烧为养殖棚中的锅炉供热。进一步的,储存室B中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喷淋头,喷淋头安装在植物种植区的上方。进一步的,步骤S6中,当固体沉淀物被水产养殖塘中的鱼类食用后产生的排泄物会沉淀在养殖塘的底部形成淤泥,每年的10月至12月对养殖塘底部的淤泥进行打捞处理,并将打捞出的淤泥覆盖至植物种植区的土壤上。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室B的中设有两个独立空间,且两个独立空间之间通过过滤装置隔开,过滤装置为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木质栅格,中间层为夹在木质栅格之间的金属过滤网,且金属过滤网的孔径为10-20目,S3步骤发酵后的粪便,首先进入沉淀室的一个空间,经沉淀室中的过滤装置将液体部分渗透进入沉淀室的另一个空间,水泵位于液体渗透方向一侧的空间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将收集的电力直接应用在养殖棚的用电设备的能源供应上节省了成本;(2)本专利技术对养殖棚中的动物排泄物进行沼气利用为养殖棚的锅炉供热,节省了成本能耗;(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沉淀室对发酵后的动物排泄物进行过滤分离处理,使得过滤分离后的动物粪便一部分用于植物施肥,另一部分用于水产鱼类养殖,对废弃资源进行了分级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提出的生态养殖方法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所带来的的环境污染,且达到了很高的废弃物利用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1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养殖棚的周围和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电力收集;S2、对养殖棚中兽类或禽类动物粪便进行收集;S3、将S2中收集的粪便输送至发酵池,并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导入储存室A;S4、将S3发酵后的粪便输送至沉淀室进行7天的静置沉淀处理,获得位于沉淀室上层的液体粪便处理物和位于沉淀室下层的固体沉淀物;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上层液体粪便处理物通过管道输送至储存室B中,将固体沉淀物输送至储存室C中;S6、将储存室B中的液体粪便处理物灌溉至养殖场的植物种植区,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覆盖在养殖场植物种植区的土壤上且覆盖时间为每年的10月,或将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倾倒入水产养殖塘中作为水产动物的食物。所述沉淀室B的中设有两个独立空间,且两个独立空间之间通过过滤装置隔开,过滤装置为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木质栅格,中间层为夹在木质栅格之间的金属过滤网,且金属过滤网的孔径为18目,S3步骤发酵后的粪便,首先进入沉淀室的一个空间,经沉淀室中的过滤装置将液体部分渗透进入沉淀室的另一个空间,水泵位于液体渗透方向一侧的空间中。实施例2S1、在养殖棚的周围和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电力收集;S2、对养殖棚中兽类或禽类动物粪便进行收集;S3、将S2中收集的粪便输送至发酵池,并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导入储存室A;S4、将S3发酵后的粪便输送至沉淀室进行8天的静置沉淀处理,获得位于沉淀室上层的液体粪便处理物和位于沉淀室下层的固体沉淀物;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上层液体粪便处理物通过管道输送至储存室B中,将固体沉淀物输送至储存室C中;S6、将储存室B中的液体粪便处理物灌溉至养殖场的植物种植区,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覆盖在养殖场植物种植区的土壤上且覆盖时间为每年的11月,或将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倾倒入水产养殖塘中作为水产动物的食物。所述沉淀室B的中设有两个独立空间,且两个独立空间之间通过过滤装置隔开,过滤装置为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木质栅格,中间层为夹在木质栅格之间的金属过滤网,且金属过滤网的孔径为14目,S3步骤发酵后的粪便,首先进入沉淀室的一个空间,经沉淀室中的过滤装置将液体部分渗透进入沉淀室的另一个空间,水泵位于液体渗透方向一侧的空间中。实施例3S1、在养殖棚的周围和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电力收集;S2、对养殖棚中兽类或禽类动物粪便进行收集;S3、将S2中收集的粪便输送至发酵池,并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导入储存室A;S4、将S3发酵后的粪便输送至沉淀室进行10天的静置沉淀处理,获得位于沉淀室上层的液体粪便处理物和位于沉淀室下层的固体沉淀物;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上层液体粪便处理物通过管道输送至储存室B中,将固体沉淀物输送至储存室C中;S6、将储存室B中的液体粪便处理物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养殖棚的周围和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电力收集;/nS2、对养殖棚中兽类或禽类动物粪便进行收集;/nS3、将S2中收集的粪便输送至发酵池,并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导入储存室A;/nS4、将S3发酵后的粪便输送至沉淀室进行7-15天的静置沉淀处理,获得位于沉淀室上层的液体粪便处理物和位于沉淀室下层的固体沉淀物;/n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上层液体粪便处理物通过管道输送至储存室B中,将固体沉淀物输送至储存室C中;/nS6、将储存室B中的液体粪便处理物灌溉至养殖场的植物种植区,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覆盖在养殖场植物种植区的土壤上且覆盖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或将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倾倒入水产养殖塘中作为水产动物的食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养殖棚的周围和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进行电力收集;
S2、对养殖棚中兽类或禽类动物粪便进行收集;
S3、将S2中收集的粪便输送至发酵池,并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导入储存室A;
S4、将S3发酵后的粪便输送至沉淀室进行7-15天的静置沉淀处理,获得位于沉淀室上层的液体粪便处理物和位于沉淀室下层的固体沉淀物;
S5、将S4步骤处理后的上层液体粪便处理物通过管道输送至储存室B中,将固体沉淀物输送至储存室C中;
S6、将储存室B中的液体粪便处理物灌溉至养殖场的植物种植区,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覆盖在养殖场植物种植区的土壤上且覆盖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或将将储存室C中的固体沉淀物倾倒入水产养殖塘中作为水产动物的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养殖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光伏发电设备产生的电力储存在蓄电池中或并入电网,蓄电池连接养殖棚中的各类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为照明设备或排风设备或杀菌设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丹宋旭宋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野牲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