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支架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特别指的是一种车载支架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载支架都是通过电机带动减速齿轮与双臂齿条的相互啮合传动,现有的车载支架都是只一个给手机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座,而不能给耳机无线充电,这种车载支架充电方式单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给手机无线充电,又能给耳机无线充电的无变速齿轮的车载支架。本技术包括前壳,与前壳扣合的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扣合形成了运作空间,所述运作空间中部的后壳上安装有电机压板,所述电机压板与后壳之间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从电机压板中向前穿过,所述电机轴上安装有主动轮,所述电机压板的上下两边向上卷起,形成槽形导轨,所述槽形导轨内从左向右插装有左臂,所述槽形导轨从右向左插装有右臂,所述左臂的右端为叉形结构,所述叉形结构的上边内侧设置有左齿条,所述右臂的左端为叉形结构,所述叉形结构的下边内侧设置有右齿条,所述左齿条和右齿条分别与主动轮相啮合,所述电机压板的前面安装有线圈座,所述线圈座的前面安装有手机无线充感应线圈,所述前壳的前面贴装有面板,所述运作空间的前壳的底部安装有主板,所述主板的底部设置有耳机电源接口,所述主板的中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所述后壳的底部固定有耳机盒无线充电仓,所述耳机盒无线充电仓的内部安装有无线充电仓内壳,所述耳机盒无线充电仓和无线充电仓内壳之间设置有耳机无线充电感应线圈,所述耳机无线充电感应线圈与主板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仓内壳内可以放置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支架无线充电器,其特征是包括前壳,与前壳扣合的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扣合形成了运作空间,所述运作空间中部的后壳上安装有电机压板,所述电机压板与后壳之间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从电机压板中向前穿过,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主动轮,所述电机压板的上下两边向上卷起,形成槽形导轨,所述槽形导轨内从左向右插装有左臂,所述槽形导轨从右向左插装有右臂,所述左臂的右端为叉形结构,所述叉形结构的上边内侧设置有左齿条,所述右臂的左端为叉形结构,所述叉形结构的下边内侧设置有右齿条,所述左齿条和右齿条分别与主动轮相啮合,所述电机压板的前面安装有线圈座,所述线圈座的前面安装有手机无线充感应线圈,所述前壳的前面贴装有面板,所述运作空间的前壳的底部安装有主板,所述主板的底部设置有耳机电源接口,所述主板的中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所述后壳的底部固定有耳机盒无线充电仓,所述耳机盒无线充电仓的内部安装有无线充电仓内壳,所述耳机盒无线充电仓和无线充电仓内壳之间设置有耳机无线充电感应线圈,所述耳机无线充电感应线圈与主板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仓内壳内可以放置耳机无线充电盒,所述耳机盒无线充电仓的前面安装有触摸释放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支架无线充电器,其特征是包括前壳,与前壳扣合的后壳,所述前壳与后壳扣合形成了运作空间,所述运作空间中部的后壳上安装有电机压板,所述电机压板与后壳之间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从电机压板中向前穿过,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主动轮,所述电机压板的上下两边向上卷起,形成槽形导轨,所述槽形导轨内从左向右插装有左臂,所述槽形导轨从右向左插装有右臂,所述左臂的右端为叉形结构,所述叉形结构的上边内侧设置有左齿条,所述右臂的左端为叉形结构,所述叉形结构的下边内侧设置有右齿条,所述左齿条和右齿条分别与主动轮相啮合,所述电机压板的前面安装有线圈座,所述线圈座的前面安装有手机无线充感应线圈,所述前壳的前面贴装有面板,所述运作空间的前壳的底部安装有主板,所述主板的底部设置有耳机电源接口,所述主板的中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所述后壳的底部固定有耳机盒无线充电仓,所述耳机盒无线充电仓的内部安装有无线充电仓内壳,所述耳机盒无线充电仓和无线充电仓内壳之间设置有耳机无线充电感应线圈,所述耳机无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