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88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包括上层盖板和下层盖板,上层盖板和下层盖板之间具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与上层盖板之间通过上封装材料封装,太阳能电池与下层盖板之间通过下封装材料封装,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互联条串联形成电池串,电池串之间通过汇流条进行互联,同一电池串内相邻太阳能电池之间留有串内间隙,串内间隙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串内间隙中设有电导体,电导体与串内间隙中的互联条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通过扩大太阳能电池片间隙及串间隙,增加间隙光利用率,提高组件功率。同时通过电路优化,降低了由于间隙增大造成的焊带加长导致的串阻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开发出高效高转换率组件是各加企业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目前行业内高功率高效组件技术主要以叠瓦组件、半片电池组件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现有叠瓦组件、半片电池组件等技术,主要是想降低串联电阻所产生的组件封装时的功率衰减,但会降低电池间隙中光的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池间隙中光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串联电阻的功率衰减的同时最大化利用电池间隙中光的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包括上层盖板和下层盖板,所述的上层盖板和下层盖板之间具有太阳能电池,所述的太阳能电池与上层盖板之间通过上封装材料封装,太阳能电池与下层盖板之间通过下封装材料封装,太阳能电池之间通过互联条串联形成电池串,电池串之间通过汇流条进行互联,同一电池串内相邻太阳能电池之间留有串内间隙,串内间隙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串内间隙中设有电导体,所述的电导体与串内间隙中的互联条均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导体为本身具有反光特性的电导体或者电导体上附有具有反光特性的材料。进一步的,相邻太阳能电池之间的串内间隙宽度为3~20mm。进一步的,处于太阳能电池串内间隙中的互联条通过汇流条或导电胶带与反光电导体进行电性连接,形成并联电路。进一步的,用于连接电池串的汇流条和用于连接互联条与反光导电体的汇流条上均贴有反光膜。进一步的,电导体的反光特性为漫反射和定向反射。进一步的,上封装材料为高透EVA,POE或PVB。进一步的,下封装材料为白色EVA、白色POE、透明EVA或透明POE。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光伏组件通过扩大太阳能电池片间隙及串间隙,增加间隙光利用率,提高组件功率;(2)通过电路优化,降低了由于间隙增大造成的焊带加长导致的串阻增加;(3)本技术的高效高转换率组件组件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相对于其他组件技术,该组件的设备改造成本低,操作性强等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太阳能电池封装拆分图;图2为光伏组件排布图。其中,1、串内间隙,2、串外间隙,3、太阳能电池,4、电导体,5、互联条,6、上层盖板,7、上封装材料,8、下封装材料,9、下层盖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包括上层盖板6和下层盖板9,上层盖板6和下层盖板9之间具有太阳能电池3,太阳能电池3与上层盖板6之间通过上封装材料7封装,太阳能电池3与下层盖板9之间通过下封装材料8封装,太阳能电池3之间通过互联条5串联形成电池串,电池串之间通过汇流条进行互联,同一电池串内相邻太阳能电池3之间留有串内间隙1,串内间隙1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串内间隙1中设有电导体4,电导体4与串内间隙1中的互联条5均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导体4为本身具有反光特性的电导体或者电导体4上附有具有反光特性的反光层,电导体4或反光层的反光特性为漫反射和定向反射。或者,电导体4为反光电导体或者电导体4上粘贴有反射膜。反光电导体即为本身具有一定反射率的导电材料,如导电金属。相邻太阳能电池3之间的串内间隙1宽度为3~20mm。处于太阳能电池3串内间隙1中的互联条5通过汇流条或导电胶带与反光电导体4进行电性连接,形成并联电路。用于连接电池串的汇流条和用于连接互联条5与反光导电体的汇流条上均贴有反光膜。上层盖板6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光率大于等于90%。上层盖板6材料为钢化玻璃,钢化玻璃的厚度小于3.2mm。下层盖板9材料为光伏玻璃。上封装材料7为高透EVA,POE或PVB。下封装材料8为白色EVA、白色POE、透明EVA或透明POE。本技术的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设计了一种优化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的电路排布方式,光伏组件由正面高透钢化玻璃、背面保护背板、封装材料、太阳能电池3、接线盒等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3用互联条进行焊接形成正负极串联,形成电池串。再用汇流条对电池串进行互联,形成导电通路。最后汇流条与光伏接线盒互联形成电路输出。其中通过对太阳能电池3排布间隙及电池串间隙进行调整,增加间隙光利用。另外在太阳能电池3间隙中的互联条5上或焊接有一条导电且具有一定反射率的导电材料,用以降低串联电路电阻。上层盖板6与下层盖版9用上封装材料7和下封装材料8进行粘合。同时上封装材料7和下封装材料8之间封装有太阳能电池3,这些太阳能电池3由互联条5连接,最终由汇流条进行汇总导出形成发电电路。下层盖板9可以为光伏背板,光伏玻璃。其中下层盖板9可具有一定的反光特性。封装材料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封装材料7为高透EVA,POE,PVB等封装材料,下层封装材料8为具有反光特性的封装材料(如白色EVA、白色POE)或常规封装材料(如透明EVA或透明POE)。太阳能电池3之间留有串内间隙1,串内间隙1宽度为3~12mm。串内间隙1中的几根互联条5用汇流条或导电胶带等导电材料与电导体4进行连接,形成并联电路,在串内间隙1中起到并联几根互联条5的电导体4本身具有一定反射率或在其表面粘贴有反射膜。将间隙中的光反射到太阳能电池3上。实施例一:该实施例光伏组件由上层盖板即2.0mm压花钢化玻璃、下层盖板即2.0mm浮法钢化玻璃、封装材料7(高透EVA)和8(高反EVA)、太阳能电池3、接线盒等组成。太阳能电池3电路排布为6串电池串,电池串由宽度为8mm厚度为0.23mm的汇流条串联,该汇流条上还贴有10*0.12mm的反光膜,每串电池由10块太阳能电池3通过互联条5串联。该实施例中,图2中标示的太阳能电池3串内间隙1为6mm,6个电池之间的串外间隙2为3mm。处于太阳能电池3串内间隙1中的几根互联条5用宽度为5mm,厚度为0.2mm的汇流条焊接并联,且汇流条的表面粘贴有反光膜,反光膜的规格为6*0.12mm。将实施例中组件与常规大间隙组件功率进行对比,显示该结构组件功率将有1%的提升。数据如下:实施例二该实施例光伏组件由上层盖板即2.0mm压花钢化玻璃、下层盖板即2.0mm浮法钢化玻璃、封装材料7(高透EVA)和8(高反EVA)、太阳能电池3、接线盒等组成。太阳能电池电路排布为6串电池串,太阳能电池3由宽度为8mm厚度为0.23mm的汇流条串联,该汇流条上还贴有9*0.12mm的反光膜,每串电池由10块太阳能电池3通过互联条5串联。该实施例中,图2中标示的太阳能电池3串内间隙1为9mm,6个电池串间隙2为3mm。处于太阳能电池3串内间隙1中的几根互联条5用宽度为8mm厚度为0.23mm的汇流条4焊接并联,且该汇流条4的表面粘贴有反光膜,反光膜的规格为9*0.12mm。如上将实施例2中组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盖板(6)和下层盖板(9),所述的上层盖板(6)和下层盖板(9)之间具有太阳能电池(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3)与上层盖板(6)之间通过上封装材料(7)封装,太阳能电池(3)与下层盖板(9)之间通过下封装材料(8)封装,太阳能电池(3)之间通过互联条(5)串联形成电池串,电池串之间通过汇流条进行互联,同一电池串内相邻太阳能电池(3)之间留有串内间隙(1),串内间隙(1)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串内间隙(1)中设有电导体(4),所述的电导体(4)与串内间隙(1)中的互联条(5)均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导体(4)为本身具有反光特性的电导体或者电导体(4)上附有具有反光特性的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盖板(6)和下层盖板(9),所述的上层盖板(6)和下层盖板(9)之间具有太阳能电池(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3)与上层盖板(6)之间通过上封装材料(7)封装,太阳能电池(3)与下层盖板(9)之间通过下封装材料(8)封装,太阳能电池(3)之间通过互联条(5)串联形成电池串,电池串之间通过汇流条进行互联,同一电池串内相邻太阳能电池(3)之间留有串内间隙(1),串内间隙(1)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串内间隙(1)中设有电导体(4),所述的电导体(4)与串内间隙(1)中的互联条(5)均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导体(4)为本身具有反光特性的电导体或者电导体(4)上附有具有反光特性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高转换率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太阳能电池(3)之间的串内间隙(1)宽度为3~2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良陈燕平李清波范喜燕林金锡林金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