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80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6
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包括:可移动底座与发动机;所述可移动底座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底部的万向脚轮以及可升降地脚,对称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上表面的两个支架,其中一个所述支架上端设置可升降支撑组件,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置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另一所述支架上端设置增压机匣旋转组件;所述发动机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一端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另一端的增压机匣,固接于所述增压机匣上的增压支撑轴,所述输出轴、增压支撑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增压机匣旋转组件配合,将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支架之间。提供了一种整体可移动,且发动机拆装缸体空间较大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
本技术涉及飞机维修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aero-engine)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是飞机的心脏。而活塞式发动机是最早的航空发动机,其工作原理是活塞承载燃气压力,在气缸中进行反复运动,并通过连杆将这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活动。功率小于370kW的水平对缸活塞式发动机仍广泛应用在轻型低速飞机和直升机上,如行政机、农林机、勘探机、体育运动机、私人飞机和各种无人机。为满足多机型专业技能人员基础维修技能的实操训练需要,避免直接在飞机上频繁、多人次的拆装,以减少对航空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为此,在飞机维修教学中,实训台的使用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航空发动机实训台是固定式的,整体无法移动,同时处于下端的发动机缸体拆装空间有限,急需改进。因此,提供一种整体可移动,且发动机拆装缸体空间较大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是本技术主要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包括:可移动底座与发动机;所述可移动底座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底部的万向脚轮以及可升降地脚,对称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上表面的两个支架,其中一个所述支架上端设置可升降支撑组件,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置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另一所述支架上端设置增压机匣旋转组件;所述发动机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一端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另一端的增压机匣,固接于所述增压机匣上的增压支撑轴,所述输出轴、增压支撑轴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增压机匣旋转组件配合,将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支架之间。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支架顶端设置支撑板;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包括:旋转丝杆,固接于所述旋转丝杆上端的固定板,所述旋转丝杆贯穿所述支撑板,并与一个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螺母配合锁紧。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一底板,一对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表面的第一耳板,接于所述第一耳板上的输出轴轴承,所述第一底板表面且靠近所述发动机一侧设置用于径向锁紧的限位角铁与限位手柄。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增压机匣旋转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第二底板,一对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表面的第二耳板,固接于所述第二耳板上的增压机匣轴承。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输出轴轴承为深沟球轴承,且内部具有花键。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增压机匣轴承为深沟球轴承。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可升降地脚具有固定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所述底座1整体示意图;图3为所诉发动机2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14整体示意图;图5为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15示意图;图6为所述增压机匣旋转组件16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包括:可移动底座1与发动机2;所述可移动底座1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底部的万向脚轮11以及可升降地脚12,对称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上表面的两个支架13,其中一个所述支架13上端设置可升降支撑组件14,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14上端设置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15,另一所述支架13上端设置增压机匣旋转组件16;所述发动机2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2一端的输出轴21,设置于所述发动机2另一端的增压机匣22,固接于所述增压机匣22上的增压支撑轴23,所述输出轴21、增压支撑轴23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15、增压机匣旋转组件16配合,将所述发动机2设置于所述支架13之间。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支架13顶端设置支撑板131;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14包括:旋转丝杆141,固接于所述旋转丝杆141上端的固定板142,所述旋转丝杆141贯穿所述支撑板131,并与一个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31上表面的螺母配合锁紧。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15包括:固接于所述固定板142上的第一底板151,一对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51表面的第一耳板152,固接于所述第一耳板152上的输出轴轴承153,所述第一底板151表面且靠近所述发动机2一侧设置用于径向锁紧的限位角铁154与限位手柄15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增压机匣旋转组件16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撑板131上表面的第二底板161,一对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161表面的第二耳板162,固接于所述第二耳板上的增压机匣轴承16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输出轴轴承153为深沟球轴承,且内部具有花键。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增压机匣轴承163为深沟球轴承。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可升降地脚(12)具有固定孔。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底座(1)与发动机(2);/n所述可移动底座(1)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底部的万向脚轮(11)以及可升降地脚(12),对称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上表面的两个支架(13),其中一个所述支架(13)上端设置可升降支撑组件(14),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14)上端设置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15),另一所述支架(13)上端设置增压机匣旋转组件(16);/n所述发动机(2)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2)一端的输出轴(21),设置于所述发动机(2)另一端的增压机匣(22),固接于所述增压机匣(22)上的增压支撑轴(23),所述输出轴(21)、增压支撑轴(23)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15)、增压机匣旋转组件(16)配合,将所述发动机(2)设置于所述支架(1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底座(1)与发动机(2);
所述可移动底座(1)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底部的万向脚轮(11)以及可升降地脚(12),对称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底座(1)上表面的两个支架(13),其中一个所述支架(13)上端设置可升降支撑组件(14),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14)上端设置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15),另一所述支架(13)上端设置增压机匣旋转组件(16);
所述发动机(2)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动机(2)一端的输出轴(21),设置于所述发动机(2)另一端的增压机匣(22),固接于所述增压机匣(22)上的增压支撑轴(23),所述输出轴(21)、增压支撑轴(23)分别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旋转组件(15)、增压机匣旋转组件(16)配合,将所述发动机(2)设置于所述支架(1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实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3)顶端设置支撑板(131);
所述可升降支撑组件(14)包括:旋转丝杆(141),固接于所述旋转丝杆(141)上端的固定板(142),所述旋转丝杆(141)贯穿所述支撑板(131),并与一个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31)上表面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方地颜丙功卢晓波张姜文张明卓徐成杰田昭胡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兰翊星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