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降噪机构,包括装置主体、上夹板、下夹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外部设有降噪涂料,所述降噪涂料通过涂抹的方式连接在螺旋结构的外表面上,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隔音环,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消音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圆锥形的机构装置主体,且在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螺旋结构的吸音模式,较好的解决了空调外机出风口处噪音较大的问题,而由于该降噪机构是采用前后通透,且内部为螺旋结构的降噪结构,不仅可以将空调外机所发出的噪音进行层层吸收和消音,同时还不会影响到空调外机的散热效果,整体结构简单,降噪的效果较好,功能性较强较为的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降噪机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降噪机构。
技术介绍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902705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降噪风道及其空调器,包括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由若干个短管体对接而成,所述管道对接端面处设置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内卡放有对接凸边且对接凸边连接着另一个短管体,所述管道对接端口上下侧板内壁上均水平固接有第一对接筒且第一对接筒前后成对存在,所述第一对接筒所在竖直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下端前后侧均通过铰链活动交接有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末端通过铰链活动交接有第一对接柱且第一对接柱对应插在第一对接筒内,所述连接块上下侧均设置有联动块,所述联动块内均竖直穿有调节螺栓且调节螺栓的末端旋接在连接块上,所述联动块前后侧均通过铰链活动交接有第二联动杆且第二联动杆的末端均通过铰链活动交接着同侧的第一联动杆侧壁上,所述管道对接端口前后侧板内壁上均竖直固接有第二对接筒且第二对接筒上下成对存在,所述第二对接筒所在竖直面中间位置水平设置有双头螺纹伸缩杆,所述双头螺纹伸缩杆前后两个伸缩端上下侧均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三联动杆且第三联动杆的末端通过铰链活动交接有第二对接柱,第二对接柱插在第二对接筒内,所述管道外壁上侧竖直固接有吊架,所述管道左端固接有硬橡胶套,所述硬橡胶套左端外侧边沿固定对接有金属防护筒,所述硬橡胶套左端内侧边沿固定对接有软橡胶套,所述软橡胶套与金属防护筒之间均匀分布固接有弹簧。上述专利中的空调降噪风道存在以下不足:在应用时是单独对风道进行降噪工作,无法对空调外机外部的机器噪音和风力进行处理,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噪音的处理不够全面,降噪的效果不理想,使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空调降噪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降噪机构,包括装置主体、上夹板、下夹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外部设有降噪涂料,所述降噪涂料通过涂抹的方式连接在螺旋结构的外表面上,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隔音环,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消音圈,所述隔音环的外侧贴合在空调外机的出风口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夹板、下夹板、金属柱、螺栓和螺母。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和螺旋结构均采用岩棉材料制成,所述装置主体为圆锥形。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均相互通透,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开口小于装置主体的右侧开口。优选的,所述隔音环采用吸音棉材料制成,所述隔音环整体为圆环形状。优选的,所述消音圈采用硬质纤维板材料制成,所述消音圈的内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硅藻泥,所述硅藻泥为凝固结构。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上夹板,所述上夹板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金属柱,所述金属柱的底部焊接有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套接在外机安装支架的外部。所述上夹板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螺母,所述下夹板的内部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母的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空调降噪机构,通过设有圆锥形的机构装置主体,且在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螺旋结构的吸音模式,较好的解决了空调外机出风口处噪音较大的问题,由于传统的空调外机出风口是起到散热的作用,所以无法用常用手段对其进行降噪处理,而由于该降噪机构是采用前后通透,且内部为螺旋结构的降噪结构,不仅可以将空调外机所发出的噪音进行层层吸收和消音,同时还不会影响到空调外机的散热效果,整体结构简单,降噪的效果较好,功能性较强较为的实用;2.该空调降噪机构,通过在装置主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增设有隔音环和消音圈,由吸音棉材料制成的隔音环,较好的起到了消音的作用,同时在消音圈内部设有的凝固的硅藻泥,其内部多微孔的特性可以将即将传递出去的剩余噪音进行吸收、阻隔,还可以缩短降低回响,如此由隔音环、螺旋结构和消音圈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三重消音降噪的效果,螺旋结构起到主要的降噪功能,隔音环和消音圈起到辅助降噪的作用,大大提升了使用过程中声音密封的性能,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降噪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降噪机构的装置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降噪机构的消音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降噪机构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结构示意图。图中:装置主体-1、隔音环-2、消音圈-3、上夹板-4、下夹板-5、金属柱-6、螺栓-7、螺母-8、螺旋结构-9、降噪涂料-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空调降噪机构,包括装置主体1、上夹板4、下夹板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螺旋结构9,所述螺旋结构9的外部设有降噪涂料10,由于设有的螺旋结构9的降噪结构,可以将噪音层层吸收抵消掉,降噪的效果较好,所述降噪涂料10通过涂抹的方式连接在螺旋结构9的外表面上,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隔音环2,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消音圈3,所述隔音环2的外侧贴合在空调外机的出风口处,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夹板4、下夹板5、金属柱6、螺栓7和螺母8。本技术中,所述装置主体1的和螺旋结构9均采用岩棉材料制成,所述装置主体1为圆锥形,通过设有螺旋结构9的降噪结构,可以将噪音层层吸收抵消掉,降噪的效果较好。本技术中,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相互通透,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开口小于装置主体1的右侧开口,通过设有的前后通透的装置主体1,在该降噪结构应用的过程中还不会影响到外机的散热效果,功能性较强。本技术中,所述隔音环2采用吸音棉材料制成,所述隔音环2整体为圆环形状,通过设有的隔音环2,可以使其包裹在空调外机的风扇外部,从而可以起到较好的包裹性的作用。本技术中,所述消音圈3采用硬质纤维板材料制成,所述消音圈3的内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硅藻泥,所述硅藻泥为凝固结构,通过在消音圈3内部设有的凝固的硅藻泥,其内部多微孔的特性可以将即将传递出去的剩余噪音进行吸收、阻隔,还可以缩短降低回响,吸音的效果较好。本技术中,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上夹板4,所述上夹板4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金属柱6,所述金属柱6的底部焊接有下夹板5,所述上夹板4和下夹板5套接在外机安装支架的外部,通过设有的上夹板4和下夹板5,可以套接在空调外机的安装支架上,便于使用者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较为便捷。本技术中,所述上夹板4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螺母8,所述下夹板5的内部安装有螺栓7,所述螺栓7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母8的内部,通过在下夹板5的底部设有螺栓7,从底部来进行安装时便于调整装置主体1的前后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降噪机构,包括装置主体(1)、上夹板(4)、下夹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螺旋结构(9),所述螺旋结构(9)的外部设有降噪涂料(10),所述降噪涂料(10)通过涂抹的方式连接在螺旋结构(9)的外表面上,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隔音环(2),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消音圈(3),所述隔音环(2)的外侧贴合在空调外机的出风口处,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夹板(4)、下夹板(5)、金属柱(6)、螺栓(7)和螺母(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降噪机构,包括装置主体(1)、上夹板(4)、下夹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螺旋结构(9),所述螺旋结构(9)的外部设有降噪涂料(10),所述降噪涂料(10)通过涂抹的方式连接在螺旋结构(9)的外表面上,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隔音环(2),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消音圈(3),所述隔音环(2)的外侧贴合在空调外机的出风口处,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夹板(4)、下夹板(5)、金属柱(6)、螺栓(7)和螺母(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降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和螺旋结构(9)均采用岩棉材料制成,所述装置主体(1)为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降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相互通透,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开口小于装置主体(1)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昊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