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框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23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板框把手,包括把手体、滚轴、滚轮和承载体,所述把手体的一侧凹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的两侧壁之间安装有滚轴,且所述滚轴的一端能延伸到把手体之外;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滚轮槽内并能转动的套设在所述滚轴上;所述滚轮的轴孔内沿轴向并排安装有多个顺次串联的承载体,所述承载体包括可相对转动的承载内圈和承载外圈,所述承载外圈与滚轮的轴孔紧密配合,所述承载内圈与滚轴过渡配合。本金属板框把手,能有效的较少滚轮与滚轴之间的摩擦,减少对滚轮、滚轴的清洗或更换的麻烦,大大减少工人的工作负荷和设备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板框把手
本技术涉及环保
,涉及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具体一种金属板框把手。
技术介绍
超高压可压缩油缸板框滤板由多个板框滤板依次排列而成。过滤原理为每个板框滤板与相连的板框滤板之间的位置压缩,从而对进入超高压可压缩油缸板框滤板内的液体进行压缩过滤。为了板框滤板运动,通常在板框滤板两侧设置有把手体,把手体上设在有滚轮,板框滤板的两侧设置有轨道,两侧的把手体位于轨道上,在板框滤板移动的过程中,并通过滚轮减少把手体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现有的把手体大致分为尼龙板框把手体和金属板框把手体。滚轮的材质大致分为尼龙和钢制。尼龙材质的滚轮与滚轴直接接触,中间没有滚动体,滚轮与滚轴磨损大,属于滑动摩擦副;而金属材质的滚轮与滚轴是采用铜套作为承载体,只是避免了滚轮与滚轴的直接接触,但滚轴与铜套滑动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又因板框使用的工作环境是有污水、水蒸气、污泥、化学药剂等与滚轮和铜套间的润滑脂混合在一起,则容易使润滑脂失效,并造成滚轮与滚轴抱死而无法旋转,滚轮就会与轨道间产生了滑动摩擦,从而增加主油缸推行阻力和对轨道的磨损,造成需要经常将滚轮、滚轴拆卸进行清洗或更换,大大增加工人工作负荷和设备运行成本;同时,又因为金属板框自重大、重心偏下,常常会出现金属板框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卡顿和滞后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板框把手,能有效的较少滚轮与滚轴之间的摩擦,减少对滚轮、滚轴的清洗或更换的麻烦,大大增加工人工作负荷和设备运行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金属板框把手,包括把手体、滚轴、滚轮和承载体,所述把手体的一侧凹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的两侧壁之间安装有滚轴,且所述滚轴的一端能延伸到把手体之外;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滚轮槽内并能转动的套设在所述滚轴上;所述滚轮的轴孔内沿轴向并排安装有多个顺次串联的承载体,所述承载体包括可相对转动的承载内圈和承载外圈,所述承载外圈与滚轮的轴孔紧密配合,所述承载内圈与滚轴过渡配合。优选的,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滚轮的轴孔的端部,挡圈的内端面与相近的所述承载体的承载内圈或承载外圈抵接。优选的,所述挡圈的外圈和内圈分别与所述滚轮的轴孔和所述滚轴机械密封配合。优选的,还包括:环形的卡簧,所述卡簧卡设在所述滚轮轴孔的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卡簧的内侧面与相近的所述承载外圈抵接。优选的,所述滚轮的所述轴孔为台阶孔,且所述台阶孔的小孔段的直径大于承载内圈的外径。优选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滚轮轴孔的端部。优选的,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台阶孔的小孔段内,且密封圈的内端面与承载内圈端面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承载体还包括:滚珠和密封环,所述滚珠能滚动的设置在所述承载内圈和所述承载外圈之间,每个所述滚珠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密封环,且所述密封环的内外表面分别与承载内圈和承载外圈密封配合。优选的,两所述密封环之间的承载体内填充润滑脂。优选的,还包括:定位销,所述把手体的边缘处开设有销钉孔,并且所述销钉孔与所述滚轴平行,所述定位销能穿插在所述把手体上的所述销钉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金属板框把手,通过承载体,使把手体与轨道之间采用滚动摩擦副代替滑动摩擦副,避免滚轴短时间内被磨损,从而造成零部件失效、并缩短更换周期和提高劳动强度;2、本技术的金属板框把手,采用多个承载体串联方式,将多点受力取代单组受力,使金属板框的重力均匀分布在滚轴上,因此滚轮能够运转自如。3、本技术的金属板框把手,采用多个承载体串联方式,当一组承载体损坏的状况下,不影响其整体运行,从而使运行和维护周期间隔变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4、针对金属板框自重大,重心偏下的使用工况,当金属板框被拉板器拉开时,本金属板框把手能运行自如,不会出现卡顿、滞后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金属板框把手安装在金属板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金属板框把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金属板框把手的左视图;图4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4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把手体,2.滚轮,3.滚轴,4.金属板框,5.连接螺栓,6.定位销,7.挡圈,8.卡簧,9.承载体一,10.承载体二,11.承载体三,12.承载体四,13.承载体五,14.密封环,15.承载外圈,16.滚珠,17.承载内圈,1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板框把手。包括把手体1、滚轮2、滚轴3和承载体。把手体1的一侧凹设有滚轮槽。滚轮槽的两侧壁之间安装有滚轴3,且滚轴3的一端能延伸到把手体1之外。安装时,滚轴3通过插设的方式插入把手体1内的滚轮槽内。滚轮2位于滚轮槽内并能转动的套设在滚轴3上。滚轮2的轴孔内沿轴向并排串联的安装有多个承载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承载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五个。分别为承载体一9、承载体二10、承载体三11、承载体四12和承载体五13。请参见图2至图4,承载体包括可相对转动的承载内圈17和承载外圈15。承载外圈15与滚轮2的轴孔紧密配合。承载内圈17与滚轴3过渡配合。即能使滚轴3能顺利的插入承载内圈17内,又能装拆方便为宜。使用时,可将本金属板框把手设置在金属板框4的侧壁。可设置在单侧,也可在两侧均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侧均设置。把手体1上滚轴3穿出的端面贴靠在金属板框4的侧壁上,抵住滚轴3的端部限制其轴向移动,同时使滚轮槽位于面向轨道一侧,以使金属板框4在自重的作用下通过滚轮2与轨道滚动接触。承载体采用多组串联安装,将金属板框4的重量均匀分布在滚轴3上,使滚轴3不易出现疲劳断裂、弯曲失效,从而寿命延长;同时可在满足一组承载体受损的状况下也不影响其整体运行;同时运行和维护周期间隔变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请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本金属板框把手还包括挡圈7。挡圈7设置在滚轮2轴孔的端部。挡圈7的内端面与相近的承载内圈17或外圈抵接。挡圈7通过与承载内圈17或外圈相抵对承载体起到定位的作用和密封作用。同时,挡圈7的外圈和内圈分别与滚轮2的轴孔和滚轴3机械密封配合。则即能对滚轮2的轴孔形成密封作用,又能不妨碍滚轮2的滚动。在另外实施例中,挡圈7也可设置在滚轮2的轴孔的另外一端。进一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滚轮2的轴孔的两端端部均可设置挡圈7。请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本金属板框把手还包括环形的卡簧8。卡簧8卡设在滚轮2轴孔的靠近端部的位置。卡簧8的内侧面与相近的承载外圈15抵接。卡簧8对承载外圈15起定位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簧8可设置在滚轮2轴孔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板框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体、滚轴、滚轮和承载体;所述把手体的一侧凹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的两侧壁之间安装有滚轴,且所述滚轴的一端能延伸到把手体之外;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滚轮槽内并能转动的套设在所述滚轴上;所述滚轮的轴孔内沿轴向并排安装有多个顺次串联的承载体,所述承载体包括可相对转动的承载内圈和承载外圈,所述承载外圈与滚轮的轴孔紧密配合,所述承载内圈与滚轴过渡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板框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体、滚轴、滚轮和承载体;所述把手体的一侧凹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的两侧壁之间安装有滚轴,且所述滚轴的一端能延伸到把手体之外;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滚轮槽内并能转动的套设在所述滚轴上;所述滚轮的轴孔内沿轴向并排安装有多个顺次串联的承载体,所述承载体包括可相对转动的承载内圈和承载外圈,所述承载外圈与滚轮的轴孔紧密配合,所述承载内圈与滚轴过渡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框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滚轮的轴孔的端部,挡圈的内端面与相近的所述承载体的承载内圈或承载外圈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板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的外圈和内圈分别与所述滚轮的轴孔和所述滚轴机械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框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的卡簧,所述卡簧卡设在所述滚轮轴孔的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卡簧的内侧面与相近的所述承载外圈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板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强欧阳征国汪家喜王克阳王坤伦廖彬斌齐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