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13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锁,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中的锁钩、锁舌、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门杆压簧、供电电池、智能控制板、电源开关以及盖合于壳体顶部的上盖,在壳体上设有锁钩和锁舌定位柱,锁钩和锁舌活动套接在定位柱上,锁钩和锁舌的尾部设置能够闭合与分离的卡口,第一位置传感器设于锁钩尾部,在锁舌的头部设有锁槽,在壳体上位于锁槽处设有锁孔,在锁舌的头部设有凸块,第二位置传感器设于凸块的一侧,电磁阀的电磁铁芯设于锁钩头部的后方,第三位置传感器设于位于锁舌头部上端的门杆压簧的尾部,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电连接智能控制板,供电电池连接智能控制板,电源开关焊接于智能控制板上,并裸露于壳体的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具
,尤其涉及一种可远程开关控制的智能锁。
技术介绍
目前,在智能医疗陪护床柜的锁具使用领域中,一般是通过远程控制方式实现智能医疗陪护床柜琐具的打开/关闭,常用的方式有IOT/WIFI/蓝牙等连接方式。目前市场大部分远程开关控制的智能琐具,在琐具的开关结构上存在状态不稳定,无法准确的反馈琐具的实时开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体积紧凑且能够稳定可靠地实现远程开关控制的智能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锁,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中的锁钩、锁舌、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门杆压簧、供电电池、智能控制板、电源开关以及盖合于壳体顶部的上盖,在壳体上设有锁钩定位柱和锁舌定位柱,锁钩和锁舌上开设有套接孔,锁钩和锁舌分别通过套接孔活动套接在锁钩定位柱和锁舌定位柱上,在锁钩和锁舌的尾部分别设置能够互相卡合的卡口,锁钩和锁舌通过卡口的闭合与分离来实现锁具的闭锁和开锁,在锁舌的头部一侧开设有锁槽,并在壳体上位于锁槽处开设有锁孔,锁孔的孔深以使钥匙能够完全插入锁槽中为宜,在锁舌的头部另一侧凸出设有凸块,电磁阀的电磁铁芯设于锁钩头部的后方,当电磁铁芯接触锁钩的头部时,电磁铁芯能够将锁钩吸住,门杆压簧设于锁舌头部的上端,第一位置传感器设于锁钩尾部的一侧,第一位置传感器检测锁钩尾部的位置,第二位置传感器设于锁舌头部的凸块的一侧,第二位置传感器检测锁舌凸块的位置,第三位置传感器设于门杆压簧的尾部一侧,供电电池设于电磁阀的一侧,智能控制板设于供电电池的一侧,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均电连接智能控制板,供电电池连接智能控制板,并为智能控制板提供电源,电源开关焊接于智能控制板上,并裸露于壳体的外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拉簧,在锁钩的套接孔外部一侧凸出设有牵拉块,在壳体中设有拉簧牵拉座,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拉簧牵拉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牵拉块上,在当锁钩与锁舌上的卡口分离实现开锁时,拉簧能够将锁钩拉回到特定位置,以增加锁钩尾部到第一位置传感器之间的检测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锁钩上的套接孔设置为椭圆形孔,锁钩能够通过该椭圆形孔相对于锁钩定位柱在锁钩长度方向上进行前后移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电磁阀包括阀座、防护外壳、通电线圈、主电磁铁芯和副电磁铁芯,阀座固定在壳体的安装槽中,防护外壳套设于阀座中,通电线圈和主电磁铁芯设于防护外壳内部,通电线圈缠绕在主电磁铁芯的外周,通电线圈通过导线电连接智能控制板,主电磁铁芯的一端伸出防护外壳,副电磁铁芯与主电磁铁芯垂直插接,副电磁铁芯设于锁钩头部的后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门杆压簧包括顶杆、压簧、挡圈、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壳体中,限位块与壳体的一侧壁相平行,在限位块上及与限位块相平行的壳体侧壁上分别开设一个卡槽,顶杆活动卡设于卡槽中,顶杆能够在卡槽中进行前后移动,顶杆伸出壳体一段距离,压簧和挡圈套设于位于限位块和壳体侧壁之间的顶杆部位,挡圈设于压簧的两端部外侧,第三位置传感器设于限位块的一侧,第三位置传感器检测顶杆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均采用微动开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智能控制板包括微控制器、DC-DC电源模块、电磁阀驱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连接微控制器的AD输入端口,供电电池通过DC-DC电源模块连接微控制器的电源端口,电磁阀通过电磁阀驱动模块连接微控制器的IO端口,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模块、4G/5G模块、NB-IOT模块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组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供电电池采用容量为5600mAh的高能锂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智能锁具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稳定,体积紧凑,易于安装使用,通过采用特殊结构的锁舌与锁钩,结合位置布局合理的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以及电磁阀和拉簧的组合使用,使得智能锁的开锁与闭锁状态得到精确控制,智能锁的开关状态稳定可靠,并能通过设置在智能控制板上的无线通信模块向与其通信的远端监控平台准确反馈锁具的实时开关状态,且可稳定可靠地实现远程开关锁控制。另外,智能锁上的智能控制板进行低功耗设计,并采用5600mAh的高能锂电池进行供电,可免维护使用至少5年,大大降低了智能锁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智能锁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锁舌,3-锁钩,4-供电电池,5-智能控制板,6-第一位置传感器,7-第二位置传感器,8-第三位置传感器,9-电磁阀,10-门杆压簧,11-定位柱,12-拉簧,13-卡口,14-套接孔,15-凸块,16-拉簧牵拉座,17-牵拉块,18-阀座,19-防护外壳,20-电磁铁芯,21-通电线圈,22-锁槽,23-锁孔,24-顶杆,25-压簧,26-限位块,27-挡圈,28-电源开关,29-天线,30-定位螺柱,31-安装螺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智能锁,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中的锁钩3、锁舌2、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9、门杆压簧10、供电电池4、智能控制板5、电源开关28以及盖合于壳体1顶部的上盖,在壳体1上设有多个定位螺柱30,在上盖上设有能够卡接在定位螺柱30上的定位孔,上盖与壳体1之间进行卡接固定。另外,在壳体1上还设有多个安装螺柱31,并在上盖上开设能够让安装螺柱31伸出的通孔,采用螺钉拧进安装螺柱31中可将智能锁固定安装在床柜的柜体上。在壳体1上设有锁钩定位柱11和锁舌定位柱11,锁钩3和锁舌2上开设有能够插接在定位柱11上的套接孔,锁钩3和锁舌2分别通过套接孔活动套接在锁钩定位柱11和锁舌定位柱11上,锁舌2能够在锁舌定位柱11上进行转动,锁钩3能够在锁钩定位柱11上进行转动。并且为了确保锁钩3与锁舌2在壳体1内的位置稳定性,一方面将锁钩定位柱11和锁舌定位柱11的高度设置为比套接孔的孔深度大,另一方面将套接孔在锁钩3和锁舌2的上表面延伸出一部分。在锁钩3和锁舌2的尾部分别设置能够互相卡合的卡口13,锁钩3和锁舌2通过卡口13的闭合与分离来实现锁具的闭锁和开锁,在锁舌2的头部一侧开设有锁槽22,并在壳体1上位于锁槽22处开设有锁孔23,锁孔23和锁槽22的形状均为U形,锁孔23的开口部倾斜对准锁槽22,锁孔23的孔深以使环状的钥匙扣能够完全插入锁槽22中为宜,环状的钥匙扣通常是固定在柜门上,当锁舌2与锁钩3处于关锁状态时,钥匙扣是套在锁槽22中的,并通过U形锁槽22的外槽壁挡住,防止钥匙扣从锁孔23中滑出。第一位置传感器6设于锁钩3尾部的一侧,第一位置传感器6检测锁钩3尾部的位置。在锁舌2的头部另一侧凸出设有凸块15,第二位置传感器7设于锁舌2头部的凸块15的一侧,第二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中的锁钩、锁舌、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门杆压簧、供电电池、智能控制板、电源开关以及盖合于壳体顶部的上盖,在壳体上设有锁钩定位柱和锁舌定位柱,锁钩和锁舌上开设有套接孔,锁钩和锁舌分别通过套接孔活动套接在锁钩定位柱和锁舌定位柱上,在锁钩和锁舌的尾部分别设置能够互相卡合的卡口,锁钩和锁舌通过卡口的闭合与分离来实现锁具的闭锁和开锁,在锁舌的头部一侧开设有锁槽,并在壳体上位于锁槽处开设有锁孔,在锁舌的头部另一侧凸出设有凸块,电磁阀的电磁铁芯设于锁钩头部的后方,当电磁铁芯接触锁钩的头部时,电磁铁芯能够将锁钩吸住,门杆压簧设于锁舌头部的上端,第一位置传感器设于锁钩尾部的一侧,第二位置传感器设于锁舌头部的凸块的一侧,第三位置传感器设于门杆压簧的尾部一侧,供电电池设于电磁阀的一侧,智能控制板设于供电电池的一侧,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均电连接智能控制板,供电电池连接智能控制板,并为智能控制板提供电源,电源开关焊接于智能控制板上,并裸露于壳体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中的锁钩、锁舌、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门杆压簧、供电电池、智能控制板、电源开关以及盖合于壳体顶部的上盖,在壳体上设有锁钩定位柱和锁舌定位柱,锁钩和锁舌上开设有套接孔,锁钩和锁舌分别通过套接孔活动套接在锁钩定位柱和锁舌定位柱上,在锁钩和锁舌的尾部分别设置能够互相卡合的卡口,锁钩和锁舌通过卡口的闭合与分离来实现锁具的闭锁和开锁,在锁舌的头部一侧开设有锁槽,并在壳体上位于锁槽处开设有锁孔,在锁舌的头部另一侧凸出设有凸块,电磁阀的电磁铁芯设于锁钩头部的后方,当电磁铁芯接触锁钩的头部时,电磁铁芯能够将锁钩吸住,门杆压簧设于锁舌头部的上端,第一位置传感器设于锁钩尾部的一侧,第二位置传感器设于锁舌头部的凸块的一侧,第三位置传感器设于门杆压簧的尾部一侧,供电电池设于电磁阀的一侧,智能控制板设于供电电池的一侧,第一至第三位置传感器、电磁阀均电连接智能控制板,供电电池连接智能控制板,并为智能控制板提供电源,电源开关焊接于智能控制板上,并裸露于壳体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簧,在锁钩的套接孔外部一侧凸出设有牵拉块,在壳体中设有拉簧牵拉座,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拉簧牵拉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牵拉块上,在当锁钩与锁舌上的卡口分离实现开锁时,拉簧能够将锁钩拉回到特定位置,以增加锁钩尾部到第一位置传感器之间的检测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上的套接孔设置为椭圆形孔,锁钩能够通过该椭圆形孔相对于锁钩定位柱在锁钩长度方向上进行前后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汇微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