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属于建筑墙体保温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保温板、钢丝网片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支拉杆、定位杆和连接件;支拉杆设置在外模板和内模板之间,一端垂直穿过保温板,另一端抵在内模板上;定位杆设置在保温板内侧与内模板之间,定位杆的压盘一侧与保温板内表面相贴合,支撑端与内模板内侧相贴合,定位槽卡在与浇注层内的两根钢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支拉杆维持墙体强度,防止墙体各部分在浇筑过程中产生脱落和移位,保温层与建筑主体形成一体化结构,定位杆保持保温层和内模板之间间距,其牢固度和承受力大大增强,在墙体浇筑时保温层不易位移提高了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
本技术属于建筑墙体保温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目前,内置现浇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复合墙板,拉结钢筋多采用带圆盘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由于受其特有结构限制,现场安装时,必须从墙体内侧向外安装。因此,保温体系的安装必须在内侧模板未安装的情况下安装,一旦内侧模板安装到位,保温体系的拉结钢筋就无法安装,给保温体系的安装带来不便,从而影响施工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保温体系连接件安装不便的问题,同时简化了安装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包括保温板、钢丝网片和连接组件,所述保温板设置在外模板和内模板之间,所述钢丝网片设置在所述保温板和外模板之间,所述保温板与钢丝网片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拉杆、定位杆和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支拉杆为圆柱形钢筋,所述支拉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注塑层,所述支拉杆中部靠近一端端口处设有第二注塑层,所述第二注塑层长度为15mm,所述第二注塑层的长度与所述保温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注塑层和所述第二注塑层的厚度为1mm;所述定位杆包括主杆,在所述主杆的一端设置有压盘,另一端设置有支撑端,所述主杆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压盘的直径为80mm,所述支撑端的直径为40mm;所述定位槽为半圆形凹槽;所述主杆、压盘、支撑端通过注塑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注塑层靠近的所述支拉杆一端垂直穿过保温板,抵住外模板上;所述定位杆设置在保温板与内模板之间,所述压盘与所述保温板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支撑端抵在所述内模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压盘所在圆的半径为支撑端半径的1.5-2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截面所在圆直径为浇注层内钢筋的1.1-1.5倍。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将支拉杆和定位杆同时作用于内置保温结构体系中,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层时,外荷载的作用下,在保温板厚度方向内外模板、钢丝网片及保温板之间的间距确定,不会发生位移,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固性强,使保温层与建筑主体形成一体化结构,其牢固度和承受力大大增强,在墙体浇筑时保温层不易位移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保温复合结构生产制造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保温体系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支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模板,2.保温板,3.内模板,4.钢丝网片,5.支拉杆,51.第一注塑层,52.第二注塑层,6.定位杆,61.主杆,62.压盘,63.支撑端,64.定位槽,7.浇注层,8.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参考图1-3,是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包括保温板2、钢丝网片4和连接组件,保温板2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3之间,钢丝网片4设置在所述保温板2和外模板1之间,保温板2与钢丝网片4之间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连接组件包括支拉杆5、定位杆6和连接件8;支拉杆5为圆柱形钢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注塑层51,支拉杆5中部靠近一端端口处设有第二注塑层52,第一注塑层51长度为15mm,第二注塑层52的长度与保温板2的厚度相同,第一注塑层51和第二注塑层52的厚度为1mm;定位杆6包括主杆61,在主杆61的一端设置有压盘62,另一端设置有支撑端63,主杆61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定位槽64;压盘62的直径为80mm,支撑端63的直径为40mm;定位槽64为半圆形凹槽;主杆61、压盘62、支撑端63通过注塑形成一体结构。第二注塑层52靠近的支拉杆5一端垂直穿过保温板2,抵住外模板1上;定位杆6设置在保温板2与内模板3之间,压盘62与保温板2的内表面相贴合,支撑端63抵在内模板3上。压盘62所在圆的半径为支撑端4半径的1.5-2倍。定位槽64截面所在圆直径为浇注层7内钢筋的1.1-1.5倍。在使用的过程中,支拉杆5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3之间,一端垂直穿过保温板2抵在外模板1上,另一端抵在内模板3上,第二注塑层52正好垂直立于所述保温板2内;定位杆6设置在保温板2内侧与内模板3之间,定位杆6的压盘62一侧与保温板2内表面相贴合,支撑端63与内模板3内侧相贴合,定位槽64卡在与浇注层9内的两根钢筋上;整体构成内置保温结构体系。通过以上的结构使得保温板与连接结构和内外墙体模板形成完整的一体,且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层时,外荷载的作用下,在保温板厚度方向模板、钢丝网片及保温板之间的间距确定,不会发生位移,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固性强,使保温层与建筑主体形成一体化结构,其牢固度和承受力大大增强,在墙体浇筑时保温层不易位移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保温复合结构生产制造可靠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板(2)、钢丝网片(4)和连接组件,所述保温板(2)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3)之间,所述钢丝网片(4)设置在所述保温板(2)和外模板(1)之间,所述保温板(2)与钢丝网片(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拉杆(5)、定位杆(6)和连接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板(2)、钢丝网片(4)和连接组件,所述保温板(2)设置在外模板(1)和内模板(3)之间,所述钢丝网片(4)设置在所述保温板(2)和外模板(1)之间,所述保温板(2)与钢丝网片(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拉杆(5)、定位杆(6)和连接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保温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拉杆(5)为圆柱形钢筋,所述支拉杆(5)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注塑层(51),所述支拉杆(5)中部靠近一端端口处设有第二注塑层(52),所述第一注塑层(51)长度为15mm,所述第二注塑层(52)的长度与所述保温板(2)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注塑层(51)和所述第二注塑层(52)的厚度为1mm;
所述定位杆(6)包括主杆(61),在所述主杆(61)的一端设置有压盘(62),另一端设置有支撑端(63),所述主杆(61)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雄飞,陈金锁,兰卫东,谢吴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铭坤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