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96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支座的附属机构,特别是指一种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包括支座本体,分别设于支座本体上、下方的上座板及下座板,间隔分布且两端分别与上座板及下座板连接的链条;所述的支座本体外侧的上座板及下座板的内表面沿轴向对应开设有凹孔,凹孔与链条首节或尾节间隙配合,定位销或定位螺栓的工作端自上座板或下座板的外侧沿径向进入凹孔内并与链条的首、尾节穿接转动装配后与上座板及下座板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座位移后链条受力不合理等问题,具有链条受力合理、结构紧凑且装配便利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
本技术属于桥梁支座的附属机构,特别是指一种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
技术介绍
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江浙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市区。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桥梁在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强烈地震会导致桥梁受到严重损伤或倒塌,势必造成严重的交通中断,使抗震救灾工作受阻,以致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更大损失,使震害程度扩大。落梁是经常发生且最为严重的桥梁震害。落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梁与桥墩(台)的相对位移过大,当支座受到超过支座的位移极限时,因支座被破坏导致桥梁上部结构脱离支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明确提出,在8度区应采用合理的限位装置,防止结构相邻构件产生过大的相对位移。《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亦指出在8度区应设置限位装置控制梁墩位移。技术人员先后研发了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摆锤体支座(FPS),拉索式防落梁支座等,在众多的工程实例中拉索式支座因其具有能够有效抵抗振动性冲击、在抵抗冲击时产生较小次内力等突出优点而得到广泛认可。现有拉索式防落梁支座中采用链条结构的往往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座板,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一是支座位移后链条存在别劲现象,螺栓处垫片变形造成应力集中;二是由于支座位移后,首尾链节不能适应链条与支座之间的角度,承受弯矩作用,首尾链节易变形而对结构不利;三是螺栓锚固性能差,易松动;四是外观杂乱。基于上述原因,研发一种受力结构更加合理,能够较好承受因地震造成的载荷,从而有效控制梁墩位移的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锁防落梁机构不仅是现行行业技术规范的明确要求,同时也是工程应用中的现实需要。申请人所检索到的背景文献包括:申请号为CN201220542354.5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防落梁支座,该结构通过设置连接端头与锚固件的配合紧固在上下座板上,由于锚固件的个数有限,因此链条的数量及链条的承载能力也受限,整体结构的防落梁力受限;由于连接端头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上下座板上,不能自由活动,因此支座在摆动过程中,上下连接端头承受弯矩作用,同时锚固件锚固性能差,易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使链条的链节在受力上更加合理,可以较好承受因地震对链条造成的载荷。本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包括支座本体,分别设于支座本体上、下方的上座板及下座板,间隔分布且两端分别与上座板及下座板连接的链条;所述的支座本体外侧的上座板及下座板的内表面沿轴向对应开设有凹孔,凹孔与链条首节或尾节间隙配合,定位销或定位螺栓的工作端自上座板或下座板的外侧沿径向进入凹孔内并与链条的首、尾节穿接转动装配后与上座板及下座板固定。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构思还有:凹孔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定位销或定位螺栓固定链条端部提供依托,其中较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凹孔采用通孔。凹孔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也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实质,所述的凹孔采用外侧为盲端的盲孔。为避免链条在无载荷下,链节突出支座底面,同时防护支座在安装时灌浆料进入压条的凹孔,也保证了支座美观。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凹孔的外侧封装有封盖,凹孔采用外侧变径膨出的沉孔。封盖与凹孔的配合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实现手段,均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其中较为优选的是,所述的封盖与凹孔外侧采用焊接或螺钉紧固。为便于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凹孔与上座板及下座板的成型,优选的技术实现方式是,上座板及下座板的内侧对应设有膨出且与链条首、尾节适配的装配端,凹孔开设于装配端上且装配端上设有与定位销或定位螺栓配合的孔或螺纹孔。为便于凹孔的成型,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凹孔开设于设置在上座板及下座板外侧的压条上,所述的压条上设有与定位销或定位螺栓配合的孔或螺纹孔。更进一步,为避免应力过于集中,以保护链条及凹孔,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凹孔的截面为矩形或长圆形,凹孔内侧开口设有倒角。凹孔设于压条的内侧,压条通过定位销或定位螺栓与上座板、下座板固定。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支座本体外侧上座板内表面设有剪力螺栓或剪力销。支座在正常使用下剪力板充当挡条的功能,在非滑移方向具有限位功能,在单向滑动支座中具有导向功能,满足支座正常工况的温变位移;当地震来临时,水平力超过剪力螺栓或剪力销承受值时,剪力螺栓或剪力销剪掉,可消耗一部分地震能;然后链条限制支座以及上下部结构在设计范围内摆动。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方”、“下方”、“外侧”、“内壁”“内表面”、“内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1、本技术采用在上、下座板设置凹孔,通过定位销或定位螺栓穿接链条两端的结构设计,凹孔在容纳链条首尾节的同时,由于凹孔内壁与链节采用间隙配合,从而使链节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灵活实现自我调整,避免因链节固定造成的受力结构不合理及力传递不准确等问题。2、凹孔外表面的封盖或凹孔采用外端为盲孔的结构设计,一是防止链条在无载荷下链节突出支座底面,保证座板表面的平整度;二是避免支座在安装时灌浆料进入凹孔。3、凹孔内侧采用倒角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应力集中,能够对链条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4、压条的结构设计使凹孔及定位销或定位螺栓的装配实现更为方便。5、凹孔采用截面为矩形或长圆形的孔,可以方便地通过机加工等方式成型,其整体性好,强度高。6、链条首尾固定安全可靠,定位销或定位螺栓不易松动,锚固性能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凹孔外侧设有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向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凹孔一端为盲孔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C向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上下座板内侧设有膨出的装配端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右视图。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链条;2、上座板;3、剪力螺栓或剪力销;4、定位销或定位螺栓;5、压条;6、封盖;7、下座板;8、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所做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中包括支座本体,分别设于支座本体上、下方的上座板2及下座板7,间隔分布且两端分别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包括支座本体,分别设于支座本体上、下方的上座板(2)及下座板(7),间隔分布且两端分别与上座板(2)及下座板(7)连接的链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本体外侧的上座板(2)及下座板(7)的内表面沿轴向对应开设有凹孔(8),凹孔(8)与链条(1)首节或尾节间隙配合,定位销或定位螺栓(4)的工作端自上座板(2)或下座板(7)的外侧沿径向进入凹孔(8)内并与链条(1)的首、尾节穿接转动装配后与上座板(2)及下座板(7)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包括支座本体,分别设于支座本体上、下方的上座板(2)及下座板(7),间隔分布且两端分别与上座板(2)及下座板(7)连接的链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本体外侧的上座板(2)及下座板(7)的内表面沿轴向对应开设有凹孔(8),凹孔(8)与链条(1)首节或尾节间隙配合,定位销或定位螺栓(4)的工作端自上座板(2)或下座板(7)的外侧沿径向进入凹孔(8)内并与链条(1)的首、尾节穿接转动装配后与上座板(2)及下座板(7)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孔(8)采用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孔(8)采用外侧为盲端的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孔(8)的外侧封装有封盖(6),凹孔(8)采用外侧变径膨出的沉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支座的链条式拉索防落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盖(6)与凹孔(8)外侧采用焊接或螺钉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希刘凯赵九平魏春晶李军韩强陈政张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