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增荣专利>正文

筷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70 阅读:8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筷子结构,其是由一动筷及一定筷组成,所述动筷上设一凸体,使用者可将其夹持在拇指指垫尖部及食指第一关节或第二指节之间,以形成动筷的转轴支点,再藉食指及中指操作所述动筷转动;而定筷是跨设并夹持在虎口及无名指第一指节之间,且夹持接触位置处可设止滑面;由此,可让持筷者了解正确的持筷位置与姿势,尤其藉动筷的转轴凸体可令持筷者快速体会了解到如何灵巧使用筷子的原理,且不须借助任何助持器,而能简易学习正确、雅观的持筷方法,且不破坏筷子固有的型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筷子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定筷与动筷的分别,且动筷上设有转轴凸体,定筷上设有止滑面,以使持筷者能容易了解体会到正确的持筷位置、姿势及使用灵巧原理的筷子结构。
技术介绍
本案专利技术人经常到餐厅用餐,看到用餐者的持筷方式或用筷方法十的八九都不正确与雅观,甚至有奇特的持筷方式而不自觉;又经专利技术人查遍国内外数百件筷子专利,一般是针对持筷的易持性或稳定性而设计额外的助持器结构,并没有解说或让持筷者能了解体会到使用筷子的正确性、雅观性、步骤或原理,且拿去了附加的助持器的后,就失去了持筷的要领,有的更误导持筷的方法,使筷子形成如烤肉夹(夹钳)般使用状态,当然不美观也欠缺灵活性,也破坏传统筷子固有的型态。又一般在用餐时,手掌容易沾到油渍,以致用筷的时手指与筷子之间甚易相对滑动,当每次用筷夹物时,有意无意之间常要调整持筷位置;又已有多种公开的专利,如日本1998年特许公开号10-313998、1995年技术公开号7-1459、2002年技术登录号第3089628号,1999年技术登录号第3061045号等,然其皆是在筷子上做成凹陷的造型以供手指固定,但用筷时反而造成夹持不灵活;又如日本1993年技术公开号5-21772,其虽在筷子上设一环形凸环,但其作用主要是使筷子放置在桌面上时其夹持端可藉凸环而翘起,使其不会接触桌面以保持干净,故所述环形凸环并非针对持筷或用筷而设计。西洋人使用刀叉是将武器精致化而成为高尚生活习俗,而中国专利技术了三千五百多年的文明用筷反而到现在用法不一,在家里父母不教或无法有效地教导小孩,在学校老师也不教或无法有效地教导学生,因为他们本身也不知正确持筷的方法与原理。而筷子已被视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而筷子的使用也成为一种艺术,不只中国人或东方人使用,外国人也心向往的且乐于学习的,但如何学习正确、雅观的持筷方法却是一道难题,常造成教者及受教者的困扰,究其原因乃是一般常态筷子上并无任何标记或其它附加结构,而且一般学习环境又常限于用饭时间,致教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具体讲解正确的持筷方法,当然受教者也无法确实了解到正确持筷方法的关键点,以让其可自行练习;而为解决上述问题,坊间已有多种筷子助持器的设计,且包括国内外多件专利,如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3-275085(P2003-275085)、特开2001-269257(P2001-269257)等或国内新型专利第78343号等,然而,所述筷子助持器中有的是与筷子固定结合,使一双筷子像一把夹钳或烤肉夹,已失去使用筷子的本意;又有的是与筷子成可拆式结合,但学习使用时仍须另外安装或拆除所述助持器,亦造成学习者的麻烦,尤其不论是固定结合或可拆式结合,其筷子本体上常须设置额外结构以配合助持器使用,而所述额外结构往往已破坏筷子的固有型态,使筷子失去固有的艺术本质。故如何使筷子易学易用,并让使用者不须藉任何助持器即可简易学习正确、雅观的持筷方法,且又不致破坏筷子的固有型态,乃本案专利技术人所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筷子结构,其是将一双筷子分为一动筷及一定筷,而于所述动筷上设一凸体,供使用者夹持在拇指指垫及食指第一关节或第二指节之间,以形成动筷的转轴支点,再藉食指及中指的第一指节来夹持操作所述动筷转动;而所述定筷是跨设并夹持在虎口及无名指第一指节之间,且夹持接触位置处可设止滑面;则藉动筷上的转轴凸体及定筷上的止滑面,可让持筷者体会了解到正确的持筷位置、姿势及使用灵巧的原理。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筷子结构,其进一步可在动筷或定筷上设置辅助定位用的手指导位块,藉以增进动筷上凸体的转轴作用或定筷上止滑面的定位作用,而利于筷子的定位与操作,使持筷者可简易快速体会了解到正确的持筷位置、姿势及使用灵巧的原理,且不致破坏筷子的固有型态。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筷子结构,其进一步可提供辅助用的弹性环圈如橡胶圈,分别圈绕并束紧在虎口与掌心二者处、或食指与中指二者根处、或无名指与尾指二者根部处,藉以使各二者间在持筷或使用时体会并保持并拢不分开状态,可让持筷者简易快速体会了解到正确的持筷位置、姿势及使用灵巧的原理。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筷子结构,其整体构造简单,组装与拆除容易,使用(学习)者可以渐进方法训练用筷方法,可以供学习用,亦可当一般筷子使用,而兼具双重使用功能。本专利技术是依手掌结构以人体工学原理来分析研究,使用筷者了解一双筷子有定筷与动筷的分别,在用筷的时,无论夹持大小食物或远近距离,动作之间其定筷是一直保持不移动,运用动筷上的凸体以拇指按压作为转轴,以达到持筷与用筷动作灵活、稳定及美观。本专利技术不只让持筷者或初学者可简易快速体会了解到正确的持筷位置、姿势,让持筷者更进一步体会了解到筷子灵巧使用的原理,并排除烤肉夹(夹钳)式筷子的错误观念。又本案专利技术人希望藉本专利技术提供社会大众,对于筷子不只是精致高价,同时引起社会共同研究高雅用筷文化的风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A、1B分别是图1的动筷上剖线A-A、B-B剖面图;图1C、1D分别是图1的定筷上剖线C-C、D-D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E、2F分别是图2的动筷上剖线E-E、F-F的剖面图;图2G、2H分别是图2的定筷上剖线G-G、H-H的剖面图;图3A-3C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动筷的夹持状态示意图;图4A、4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定筷的夹持状态示意图;图4C、4D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状态示意图;图5、5J是本专利技术动筷上凸体的另一实施例图;图6、6K是本专利技术动筷上凸体的再一实施例图;图7、7L是本专利技术动筷上凸体的又一实施例图;图8、8M是本专利技术定筷上止滑面另一实施例图;图9、9N是本专利技术定筷上止滑面再一实施例图;图10、10P是本专利技术定筷上止滑面又一实施例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配设导位块与定位块的立体外观图;图11R、11S分别是图11上剖线R-R、S-S剖面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可另配设的弹性环圈的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导位块与定位块的一组装示意图; 图14A-14C分别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定位块的实施例图;图15A-15D分别是本专利技术配合导位块、定位块及弹性环圈的夹筷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筷子1;动筷10;凸体11;导位块12、12a;斜面121;定筷20;止滑面21;定位块22、23、23a;卡止端221;夹部24;弹性环圈30、40;拇指2;第二指节201;指垫3;尖部内侧301;尖部外侧302;食指4;第一指节401;第二指节402;中指5;第一指节501;虎口6;掌心61;无名指7;第一指节701;手背面8;尾指9。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首先,一般公认的正确、雅观的持筷方法,可分成三个分解动作(1)、拿另一只筷子,像拿铅笔写字一样,用拇、食、中三指握着,然后把食、中二指稍微伸直,同时把拇指移到食指第一关节处,再利用食、中二指同时屈伸动作,操作此筷子枢转运动,使此筷子当作“动筷”使用,如图3A-3C、4A-4D所示;(2)、再拿一只筷子,固夹在手(右手)的虎口处(即拇指及食指根部之间)及无名指之间,使此筷子当作“定筷”使用,如图4A-4D所示;而上述二分解动作可互为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一动筷及一定筷组成,其中所述动筷的上方处设置一凸体,所述凸体相对于动筷的筷子表面形成一凸出且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弧面,当使用者藉其拇指的指垫压按在所述凸体上,使凸体夹持在拇指的指垫及食指第一关节或第二指节之间,使用者以所述凸体作为动筷的转轴支点,通过食指及中指的第一指节简易夹持并操作所述动筷绕着凸体支点枢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一动筷及一定筷组成,其中所述动筷的上方处设置一凸体,所述凸体相对于动筷的筷子表面形成一凸出且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弧面,当使用者藉其拇指的指垫压按在所述凸体上,使凸体夹持在拇指的指垫及食指第一关节或第二指节之间,使用者以所述凸体作为动筷的转轴支点,通过食指及中指的第一指节简易夹持并操作所述动筷绕着凸体支点枢转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是一外环面呈弧形的环状凸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是在筷子面上一弧形凹槽上形成一半球形凸起或一半柱形凸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是与筷子一体成型或利用一成型体套设在筷子上形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持筷时,人手拇指的指垫以指垫的尖部内侧压按在所述凸体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筷及定筷与使用者手指之间的夹持接触面处分别设置一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增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