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422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主供电电路、副供电电路和监控电路;主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池连接,副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副电池连接,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副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与系统连接;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池连接,输出端与副供电电路;监控电路用于实时监测主电池的电压,并根据监测结果输出控制信号;副供电电路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导通或断开副电池与系统之间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监控电路实时监测主电池的电压,可实现在主电池的电压快耗尽时切换到副电池给系统供电,保证系统正常工作不掉电,具有切换及时、安全可靠且成本低的特点,可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源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采用主电池和副电池同时存在但切换供电的方式对系统进行供电,比如,在主电池正常给系统供电时,副电池不供电,但当主电池有更换需求时,系统会切换到副电池进行供电,以保证系统能够不间断的得电,维持工作。目前,主电池和副电池的切换方案为通过霍尔元件或者弹簧针检测电池盖的拔出动作,当检测电池盖被拔出时,判断主电池有更换需求,然后让系统进入休眠模式,同时切换到副电池进行供电。这种切换方案由于需要应用霍尔元件或者弹簧针,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现有技术为了节省霍尔元件或者弹簧针,提出有另一种切换方案,即更换电池的需求检测改为人工手动去触发,然后再切换副电池供电。这种切换方案在操作上比较繁琐,体验感不好。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主副电池切换方案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包括主供电电路、副供电电路和监控电路;其中,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池连接,所述副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副电池连接,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副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作为供电输出端与系统连接;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连接,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副供电电路连接;所述监控电路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电池的电压,并根据监测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副供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导通或断开所述副电池与所述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实现由所述副电池给所述系统供电或由所述主电池给所述系统供电。进一步地,所述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监控电路包括电压监测模块和第一MOS管;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与所述主电池连接,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副供电电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还与一延时电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阻。进一步地,所述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监控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与所述主电池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与所述主电池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副供电电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电压监测模块为复位IC;所述复位IC包括电源脚、复位脚和接地脚;其中,所述电源脚为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所述复位脚为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接地脚接地。进一步地,所述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副供电电路包括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副电池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副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七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副电池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之间,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中,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还与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为SOC控制单元。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主电池、副电池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所述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主电池和所述副电池连接,输出端与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主电池或所述副电池给所述系统供电。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供电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供电系统及电子设备,通过采用监控电路实时监测主电池的电压,可实现在主电池的电压快耗尽时切换到副电池给系统供电,保证系统正常工作不掉电,具有切换及时、安全可靠且成本低的特点,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监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副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主供电电路10,副供电电路20,监控电路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供电电路、副供电电路和监控电路;其中,/n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池连接,所述副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副电池连接,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副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作为供电输出端与系统连接;/n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连接,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副供电电路连接;/n所述监控电路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电池的电压,并根据监测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n所述副供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导通或断开所述副电池与所述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实现由所述副电池给所述系统供电或由所述主电池给所述系统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供电电路、副供电电路和监控电路;其中,
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池连接,所述副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副电池连接,所述主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副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并联后作为供电输出端与系统连接;
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电池连接,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副供电电路连接;
所述监控电路用于实时监测所述主电池的电压,并根据监测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副供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导通或断开所述副电池与所述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实现由所述副电池给所述系统供电或由所述主电池给所述系统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电路包括电压监测模块和第一MOS管;
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与所述主电池连接,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副供电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还与一延时电路连接;
所述延时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副电池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与所述主电池之间;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监测端与所述主电池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六电阻串联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副供电电路之间;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压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瀚森何旭东王正刚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