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17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连接器壳体;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相互抵接的差分接头和单端接头;所述差分接头包括第一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内的两个平行的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的第一插头插针;所述单端接头包括第二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座内的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二插头插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头插针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电连接。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适配差分振动传感器的使用,将差分信号转同轴单端信号输出,降低使用成本,拓展了差分振动传感器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
本申请涉及电子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在国内使用的进口传感器接口,目前国内并无标准连接器。增加了此类进口传感器接口使用的过程成本,同时也造成了使用的局限性。为了满足测试测量行业差分振动传感器转同轴单端信号输出,解决此类型进口传感器使用的局限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用于解决目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本申请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连接器壳体;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相互抵接的差分接头和单端接头;所述差分接头包括第一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内的两个平行的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的第一插头插针;所述单端接头包括第二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座内的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二插头插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头插针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座和所述第二绝缘座均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其中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绝缘座的其中一个端部相对,所述第一容置腔在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头插针和所述第一绝缘座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插头插针和所述第二绝缘座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座和所述第二绝缘座分别于所述连接器外壳过盈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差分接头和所述单端接头均为轴对称设置,所述差分接头和所述单端接头的对称轴重合。优选的,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的螺帽。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外壳设有向背离所述容置空间方向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连接器外壳周向设置,所述螺帽内设有卡槽,所述凸台与所述卡槽配合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为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座和所述第二绝缘座的柱状腔体。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连接器壳体;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相互抵接的差分接头和单端接头;所述差分接头包括第一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内的两个平行的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的第一插头插针;所述单端接头包括第二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座内的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二插头插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头插针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电连接。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适配差分振动传感器的使用,将差分信号转同轴单端信号输出,降低使用成本,拓展了差分振动传感器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沿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第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第二种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连接器壳体1;凸台11;差分绝缘座2;端部21;端部22;第一容置腔4;差分插头插针5;单端绝缘座3;端部31;端部32;第二容置腔6;单端插头插针7;螺母8;卡槽81;连接线200;连接座3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亦可利用其它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请参阅图1-图3,图1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展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沿A-A的剖向结构示意图。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壳体1,差分绝缘座2(第一绝缘座)和单端绝缘座3(第二绝缘座)。其中连接器壳体1围设成容置差分绝缘座2和单端绝缘座3的容置空间,差分绝缘座2具有相对设置的端部21和端部22,单端绝缘座3具有相对设置的端部31和端部32,且端部21和端部32相对设置,当然端部21和端部32也可以相抵接。差分绝缘座2内设有两个第一容置腔4,第一容置腔4内置差分插头插针5(第一插头插针),差分绝缘座2、第一容置腔4和差分插头插针5一起构成了容置在连接器壳体1内的差分接头。单端绝缘座3内设有一个第二容置腔6,第二容置腔6内置单端插头插针7(第二插头插针),单端绝缘座3、第二容置腔6和单端插头插针7一起构成了容置在连接器壳体1内的单端接头。其中,其中的一个差分插头插针5通过导线和单端插头插针6相连,另一个差分插头插针5通过导线和连接器外壳1相连。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使用时,将差分振动传感器的插头接入第一容置腔4内,外接的差分振动传感器的插头与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中第一容置腔4内的差分插头插针5抵接导通,第二容置腔6内插入对应的外接引线的插头,外接引线的插头与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中第二容置腔6内的单端插头插针7抵接导通,差分插头插针5将外接的差分振动传感器的差分信号传递依次通过外接差分振动传感器插头-差分插头插针5-导线-单端插头插针7-外接引线插头转换成单端信号传导出来。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能够适配差分振动传感器的使用,将差分信号转同轴单端信号输出,降低使用成本,拓展了差分振动传感器适用范围。请参阅图4和图5,分别为本实施例的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在实际应用中的连接,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两端可以分别连接连接线200,也可以一端连接连接线200,另一端连接连接座300。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差分绝缘座2中第一容置腔4的延伸方向为在端部21和端部22之间延伸,第一容置腔3可以贯穿差分绝缘座2,两个第一容置腔4平行设置,单端绝缘座3中第二容置腔6的延伸方向为在端部31到端部32之间延伸,第二容置腔6可以贯穿单端绝缘座3,第一容置腔5和第二容置腔6均呈柱状,具体形状根据各端接入或接出的插头插针形状决定,且第一容置腔5和第二容置腔6平行设置。优选的,单端接头和差分接头均为轴对称,且对称轴重叠。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给差分转单端连接器100降噪,本申请实施例的差分插头插针5与差分绝缘座2过盈配合连接,单端插头插针7与单端绝缘座3过盈配合连接,差分绝缘座2和单端绝缘座3分别与连接器壳体1过盈配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连接器壳体;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相互抵接的差分接头和单端接头;/n所述差分接头包括第一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内的两个平行的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的第一插头插针;/n所述单端接头包括第二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座内的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二插头插针;/n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头插针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分转单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连接器壳体;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相互抵接的差分接头和单端接头;
所述差分接头包括第一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内的两个平行的第一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的第一插头插针;
所述单端接头包括第二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座内的第二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二插头插针;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头插针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插头插针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和所述第二绝缘座均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其中一个端部和所述第二绝缘座的其中一个端部相对,所述第一容置腔在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平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丹黄民河
申请(专利权)人:慧石上海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