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刀具验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83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刀具验证装置,该验证装置为一体式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半球结构、第一圆柱、第二圆柱以及第三圆柱;半球结构的圆心、第一圆柱的中轴线、第二圆柱的中轴线以及第三圆柱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竖直线内;半球结构的顶部设有精度孔;半球结构的直径d、第一圆柱的外径φ1、第二圆柱的外径φ2和第三圆柱的外径φ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d=φ2<φ3<φ1;第一圆柱的高h1和第三圆柱的高h3相等;半球结构与第一圆柱的上表面之间的相接处、第一圆柱的第二圆柱的相接处、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的相接处均为圆弧。本验证装置设计结构简单、外观尺寸小、功能通用、成本低廉,便于加工及应用,在使用过程充分发挥小部件大价值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刀具验证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是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的一种传统加工刀具验证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加工作为机械制造领域的一种加工模式,存在较为广泛。虽制造过程智能化程度较低,但目前的制造规模尚存,对制造工业起着不可忽视的推进性作用。由于智能化程度的差别,传统加工中需要人工复查确认的环节太多。这样就对加工过程的制造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加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特急件、大价值零件加工时,对于加工刀具准确性的验证显得极为困难,不能有效控制、避免刀具使用错误、人工复查错误等导致的重大质量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工刀具验证装置,针对传统加工中不可避免的刀具使用错误、人工复查错误问题,在刀具使用前增加刀具验证确认装置,通过设备加工验证达到确认刀具规格的效果,提高刀具确认的准确性。通过刀具在刀具验证装置上运动验证的方法,将出错的风险控制在刀具验证装置上,从而解决传统加工过程中刀具使用错误、人工复查错误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加工风险,提高零件加工的安全性,为企业挽回更多的经济损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加工刀具验证装置,该验证装置为一体式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半球结构、第一圆柱、第二圆柱以及第三圆柱;所述半球结构的圆心、第一圆柱的中轴线、第二圆柱的中轴线以及第三圆柱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竖直线内;所述第一圆柱的顶部为基准平面,第一圆柱的外径为基准直径,用以校正和建立验证加工基准;<br>所述半球结构的顶部设有精度孔,用以校正和建立验证加工基准;所述半球结构的直径d、第一圆柱的外径φ1、第二圆柱的外径φ2和第三圆柱的外径φ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d=φ2<φ3<φ1;所述第一圆柱的高h1和第三圆柱的高h3相等;所述半球结构与第一圆柱的上表面之间的相接处、第一圆柱的第二圆柱的相接处、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的相接处均为圆弧。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具体的,所述半球结构的球心到第一圆柱上表面的距离L1=15mm;半球结构的半径SR=25mm。具体的,第一圆柱的上表面之间的相接处的圆弧半径R1=3mm;第一圆柱的第二圆柱的相接处的圆弧半径R2=25mm;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的相接处的圆弧半径R3=3mm。具体的,所述第一圆柱的高h1和第三圆柱的高h3均为20mm;第一圆柱的上表面和第三圆柱的底面之间的距离L2=90mm。具体的,所述第一圆柱的外径φ1=100mm,第二圆柱的外径φ2=50mm,第三圆柱的外径φ3=8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与传统数控加工相比,本验证装置设计结构简单、外观尺寸小、功能通用、成本低廉等,以便于加工及应用,在使用过程充分发挥小部件大价值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半球结构,2-第一圆柱,3-第二圆柱,4-第三圆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工刀具验证装置,该验证装置为一体式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半球结构1、第一圆柱2、第二圆柱3以及第三圆柱4;半球结构1的圆心、第一圆柱2的中轴线、第二圆柱3的中轴线以及第三圆柱4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竖直线内;半球结构1的顶部设有精度孔,用以校正和建立验证加工基准;半球结构1的直径d、第一圆柱2的外径φ1、第二圆柱3的外径φ2和第三圆柱4的外径φ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d=φ2<φ3<φ1;第一圆柱2的高h1和第三圆柱4的高h3相等;半球结构1与第一圆柱2的上表面之间的相接处、第一圆柱2的第二圆柱3的相接处、第二圆柱3和第三圆柱4的相接处均为圆弧。半球结构1的球心到第一圆柱2上表面的距离L1=15mm;半球结构1的半径SR=25mm。第一圆柱2的上表面之间的相接处的圆弧半径R1=3mm;第一圆柱2的第二圆柱3的相接处的圆弧半径R2=25mm;第二圆柱3和第三圆柱4的相接处的圆弧半径R3=3mm。第一圆柱2的高h1和第三圆柱4的高h3均为20mm;第一圆柱2的上表面和第三圆柱4的底面之间的距离L2=90mm。第一圆柱2的外径φ1=100mm,第二圆柱3的外径φ2=50mm,第三圆柱4的外径φ3=80mm。本技术中,第一圆柱上表面设有“刀具验证”字样。本技术具体使用要求及步骤如下:1、按尺寸要求加工刀具验证装置1件;2、将刀具验证装置安装或固定于数控机床工作台面;3、以刀具验证装置“刀具验证”字样所在面,以及¢100的圆柱建立验证程序坐标系;4、按需要验证刀具参数做好验证加工程序(CAM软件编制);5、将需要验证的刀具安装至数控机床主轴;6、以刀具验证装置“刀具验证”字样所在圆柱圆心为基准点,建立加工坐标系,以刀具验证装置“刀具验证”字样所在面为Z0面,对刀并输入刀具长度补偿值;7、调用输入对应的数控程序;8、启动数控机床运行刀具验证程序,刀具按预设的程序将在“刀具验证装置”上运动,若程序铣伤验证块,则刀具规格错误及人工复查错误时,刀具验证装置可通过外观直接反馈操作者错误已发生,此时可直接避免刀具用错,待重新复查刀具后,再次使用验证块验证无误可确认刀具可正常用于加工。通过本技术验证装置,可针对所有数控铣刀进行确认验证,不受刀具规格限制,只需前期编制好对应刀具验证程序,在进行“刀具验证装置”验证加工确认,确认刀具规格参数准确后,正常使用于生产加工中,避免刀具用错的风险,特别是三刃刀具等不容易测量的刀具类型,以及特殊刀具的应用,能起到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查验证效果,当刀具错误时可通过“刀具验证”块外观反馈操作者,直接避免加工中刀具用错的风险。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个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个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刀具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验证装置为一体式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半球结构(1)、第一圆柱(2)、第二圆柱(3)以及第三圆柱(4);/n所述半球结构(1)的圆心、第一圆柱(2)的中轴线、第二圆柱(3)的中轴线以及第三圆柱(4)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竖直线内;/n所述第一圆柱(2)的顶部为基准平面,第一圆柱(2)的外径为基准直径,用以校正和建立验证加工基准;/n所述半球结构(1)的顶部设有精度孔,用以校正和建立验证加工基准;所述半球结构(1)的直径d、第一圆柱(2)的外径φ1、第二圆柱(3)的外径φ2和第三圆柱(4)的外径φ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d=φ2<φ3<φ1;所述第一圆柱(2)的高h1和第三圆柱(4)的高h3相等;/n所述半球结构(1)与第一圆柱(2)的上表面之间的相接处、第一圆柱(2)的第二圆柱(3)的相接处、第二圆柱(3)和第三圆柱(4)的相接处均为圆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刀具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验证装置为一体式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半球结构(1)、第一圆柱(2)、第二圆柱(3)以及第三圆柱(4);
所述半球结构(1)的圆心、第一圆柱(2)的中轴线、第二圆柱(3)的中轴线以及第三圆柱(4)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竖直线内;
所述第一圆柱(2)的顶部为基准平面,第一圆柱(2)的外径为基准直径,用以校正和建立验证加工基准;
所述半球结构(1)的顶部设有精度孔,用以校正和建立验证加工基准;所述半球结构(1)的直径d、第一圆柱(2)的外径φ1、第二圆柱(3)的外径φ2和第三圆柱(4)的外径φ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d=φ2<φ3<φ1;所述第一圆柱(2)的高h1和第三圆柱(4)的高h3相等;
所述半球结构(1)与第一圆柱(2)的上表面之间的相接处、第一圆柱(2)的第二圆柱(3)的相接处、第二圆柱(3)和第三圆柱(4)的相接处均为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虎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康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