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下模具、气动伸缩杆、上模具和安装板,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多个下模具,多个下模具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下模具的上方设有多个上模具,下模具和上模具一一对应设置,在上模具的上方设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精度依次变化的上模腔和下模腔,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工件进行流水线式的加工,通过逐步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相较于一次性锻压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锻压成型的工件精度更高,并且由于上模具和下模具可拆卸可拼接,工作人员可根据所需的加工精度选择不同数量的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拼装,数量越多表示所需的加工精度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
本技术属于锻造
,具体是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指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模具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中,锻造模具是模锻件生产中必需的关键工艺装备。锻造模具的种类很多,在锻造生产过程中,锻造模具用来对工件进行成型,对于精度较高的工件,一次性成型的加工精度不足,需要频繁的更换不同精度的模具。此外,现有的锻造模具一般为单个进行使用,不能能够拼合使用,导致每次只能够生产单个的工件,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包括底座、下模具、气动伸缩杆、上模具和安装板,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多个下模具,多个下模具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下模具的上方设有多个上模具,下模具和上模具一一对应设置,在上模具的上方设有安装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上表面边缘处设有限位边,限位边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的左端和前后两侧的边缘,在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右侧设有螺杆,螺杆的左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板的右侧壁上,螺杆的右端穿过安装套并在右端设有转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在下模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导流孔为通孔,在下模具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边,支撑边的下方设有气动伸缩杆,在气动伸缩杆的顶端与支撑边下表面之间设有防护垫,防护垫由软橡胶制成;所述下模具的左侧设有第一穿插块,下模具右侧设有第一穿插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设有上模腔,上模腔与下模腔位置对应且配合使用,上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沉孔,在安装板的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为通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位置对应且配合使用;所述上模具的左侧设有第二穿插块,上模具右侧设有第二穿插槽。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下模腔设置为从左至右,精度依次升高,上模腔设置为从左至右,精度依次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了可左右拼接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使得本技术可根据需要一次性加工多个工件,并且设置了精度依次变化的上模腔和下模腔,使得本技术能够对工件进行流水线式的加工,通过逐步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相较于一次性锻压成型,本技术锻压成型的工件精度更高,并且由于上模具和下模具可拆卸可拼接,工作人员可根据所需的加工精度选择不同数量的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拼装,数量越多表示所需的加工精度越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的立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的立体结构仰视图。图3为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右视图。图4为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左视图。图5为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的立体爆炸结构俯视图。图6为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的立体爆炸结构仰视图。图7为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限位边;12、移动板;13、螺杆;14、转盘;15、安装套;2、下模具;21、下模腔;22、支撑边;23、导流孔;24、第一穿插块;25、第一穿插槽;3、气动伸缩杆;31、防护垫;4、上模具;41、上模腔;42、第一安装孔;43、第二穿插块;44、第二穿插槽;5、安装板;51、第二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8,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具2、气动伸缩杆3、上模具4和安装板5,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多个下模具2,多个下模具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下模具2的上方设有多个上模具4,下模具2和上模具4一一对应设置,在上模具4的上方设有安装板5。所述底座1上表面边缘处设有限位边11,限位边11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左端和前后两侧的边缘,在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移动板12,移动板12的右侧设有螺杆13,螺杆13的左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板12的右侧壁上,螺杆13的右端穿过安装套15并在右端设有转盘14,通过转动转盘14能够使得螺杆13带动移动板12左右移动,使得移动板12配合左端的限位边11对多个下模具2进行夹持,前后两侧的限位边11对下模具2的前后方向进行约束。所述下模具2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21,在下模腔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导流孔23,导流孔23为通孔,在下模具2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边22,支撑边22的下方设有气动伸缩杆3,在气动伸缩杆3的顶端与支撑边22下表面之间设有防护垫31,防护垫31由软橡胶制成,防护垫31能够减少下模具2的震动对气动伸缩杆3的影响;所述下模具2的左侧设有第一穿插块24,下模具2右侧设有第一穿插槽25,第一穿插块24和第一穿插槽25配合使用,两个相邻的下模具2通过第一穿插块24和第一穿插槽25的配合而拼合在一起。所述上模具4的下表面设有上模腔41,上模腔41与下模腔21位置对应且配合使用,上模具4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42,第一安装孔42为沉孔,在安装板5的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51,第二安装孔51为通孔,第一安装孔42和第二安装孔51的位置对应且配合使用;所述上模具4的左侧设有第二穿插块43,上模具4右侧设有第二穿插槽44,第二穿插块43和第二穿插槽44配合使用,两个相邻的上模具4通过第二穿插块43和第二穿插槽44的配合而拼合在一起。所述下模腔21设置为从左至右,精度依次升高,上模腔41设置为从左至右,精度依次升高。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锻造的精度需求,选择合适数量的下模具2和上模具4,将多个下模具2放置在底座1上,按照精度等级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并通过第一穿插块24和第一穿插槽25拼合,随后转动转盘14使得移动板12对多个下模具2进行压紧;随后将多个上模具4按照精度等级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并通过第一安装孔42和第二安装孔51将上模具4固定在安装板5的下方,并通过安装板5将上模具4安装在冲压头的底部。锻造进行时,将毛坯件放入位于最左侧的下模腔21内,通过上模腔41对毛坯件进行锻压成型,随后通过气动伸缩杆3将下模具2顶起,将初次锻压后的工件取出并放入左数第二个下模腔21中,并且将另一个毛坯件放入最左侧的下模腔21内,通过上模腔41对工件进行锻压;按照上述操作,每次锻压完成后,都将工件向右移动一个位置,并且在最左侧的下模腔21内新放入毛坯件;由最右侧的下模腔21中取出的杆件即为加工完成的工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具(2)、气动伸缩杆(3)、上模具(4)和安装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多个下模具(2),多个下模具(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下模具(2)的上方设有多个上模具(4),下模具(2)和上模具(4)一一对应设置,在上模具(4)的上方设有安装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具(2)、气动伸缩杆(3)、上模具(4)和安装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多个下模具(2),多个下模具(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下模具(2)的上方设有多个上模具(4),下模具(2)和上模具(4)一一对应设置,在上模具(4)的上方设有安装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边缘处设有限位边(11),限位边(11)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左端和前后两侧的边缘,在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移动板(12),移动板(12)的右侧设有螺杆(13),螺杆(13)的左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板(12)的右侧壁上,螺杆(13)的右端穿过安装套(15)并在右端设有转盘(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组合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2)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21),在下模腔(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导流孔(23),导流孔(23)为通孔,在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昌,刘天永,李科研,李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伟新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