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包括下模具、上模具、侧模具、模芯和螺杆,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在下模具的上方间隔设置上模具,在上模具的下表面开设有上模腔;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侧模具,在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设有模芯,模芯的右端与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螺杆架设于支撑座上,在支撑座的右侧设有螺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模芯,模芯的设置使得工件内部能够在锻压下形成规则的圆形孔,并且模芯的位置可调,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合不同长度的工件,采用锻压的方式在长杆形工件内制造出均质的圆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
本技术属于锻造
,具体是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指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模具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中,锻造模具是模锻件生产中必需的关键工艺装备。在工业生产中,空心长杆件的使用十分广泛,相较于实心杆件,空心杆件减轻了大量自重,并且强度、刚度降低的幅度较小,但是空心长杆件由于不能够直接对其进行钻孔操作,现有技术中,对长杆件的内部开设圆孔的方式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具、上模具、侧模具、铰支杆、模芯和螺杆,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在下模具的上方间隔设置上模具,在上模具的下表面开设有上模腔;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侧模具,两个侧模具左右对称的设置在下模腔的左右两侧,在下模具的上表面设有滑轨,在下模具上表面左右边缘的位置设有挡板;在所述的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设有模芯,模芯的右端与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螺杆架设于支撑座上,在支撑座的右侧设有螺套,螺套的外侧设有转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下模腔的上表面为圆柱面,上模腔的下表面为圆柱面,下模腔和上模腔上下对称设置,两个侧模具的相向面设置为圆柱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模具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在安装槽内设有安装杆,安装杆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在安装杆上套设有铰支杆,铰支杆的顶端套设于安装杆上,铰支杆的底端通过铰接座安装在侧模具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模芯为圆柱形结构,模芯的左右端均设置倒角,下模腔的左右两端均设置倒角,上模腔的左右两端均设置倒角。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杆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在支撑座的内圈设有限位条,限位条和限位槽配合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了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工件上下两侧进行锻压,设置了侧模具对工件的前后两侧进行锻压,使得工件的外壁锻压均匀,并且设置了铰支杆,使得侧模具能够在上模具的带动下往复移动,并且每次上模具对工件上下两侧的锻压完成后,侧模具都会对工件的前后两侧进行锻压,使得工件由上下两侧向前后两侧流动的金属在锻压下回流,防止在一个位置产生积瘤;本技术设置了模芯,模芯的设置使得工件内部能够在锻压下形成规则的圆形孔,并且模芯的位置可调,使得本技术能够适合不同长度的工件,采用锻压的方式在长杆形工件内制造出均质的圆孔。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的立体结构右俯视图。图2为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的立体结构左仰视图。图3为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视图。图4为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中螺杆和支撑座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下模具;2、下模腔;3、上模具;4、上模腔;5、侧模具;6、铰支杆;61、铰接座;62、安装槽;63、安装杆;7、滑轨;8、挡板;9、模芯;10、螺杆;101、限位槽;11、支撑座;111、限位条;12、螺套;13、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6,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3、侧模具5、铰支杆6、模芯9和螺杆10,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2,在下模具1的上方间隔设置上模具3,在上模具3的下表面开设有上模腔4,下模腔2的上表面为圆柱面,上模腔4的下表面为圆柱面,下模腔2和上模腔4上下对称设置,下模具1固定设置,上模具3安装于冲压头的底部;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侧模具5,两个侧模具5左右对称的设置在下模腔2的左右两侧,两个侧模具5的相向面设置为圆柱面,在下模具1的上表面设有滑轨7,侧模具5能够沿着滑轨7左右移动,在下模具1上表面左右边缘的位置设有挡板8,挡板8能够防止侧模具5由下模具1上脱落。所述上模具3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62,在安装槽62内设有安装杆63,安装杆63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在安装杆63上套设有铰支杆6,铰支杆6的顶端套设于安装杆63上,铰支杆6能够绕着安装杆63旋转,铰支杆6的底端通过铰接座61安装在侧模具5的上表面,铰支杆6的底端能够绕着铰接座61旋转。在所述的下模具1和上模具3之间设有模芯9,模芯9为圆柱形结构,模芯9的左右端均设置倒角,下模腔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倒角,上模腔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倒角,模芯9的右端与螺杆10的左端固定连接,螺杆10架设于支撑座11上,在支撑座11的右侧设有螺套12,支撑座11能够对螺杆10和螺套12进行支撑,螺套12能够在支撑座11的支撑下旋转,螺套12的外侧设有转盘13,通过转盘13能够驱动螺套12旋转,使得螺杆10在螺套12的作用下左右移动。所述螺杆10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01,在支撑座11的内圈设有限位条111,限位条111和限位槽101配合设置,限位条111卡接在限位槽101内使得螺杆10无法旋转,从而使得螺杆10在螺套12的作用下只能够左右移动。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棒状空心工件放置在下模腔2内,并且将模芯9插入设置在工件的中心孔内,使得模芯9的位置刚好设置在下模腔2与上模腔4之间;通过冲压机构带动上模具3上下往复冲压,当上模具3下移时,上模腔4和下模腔2相互配合对工件的上下端进行锻压,当上模具3上移时,侧模具5在铰支杆6的带动下相向移动,使得两个侧模具5对工件的前后两端进行锻压;当工件的一段位置锻压完成后,将工件向右移动,下模具1、上模具3和模芯9的位置不变,调整位置继续进行锻造;当工件伸出的长度过长时需要通过转盘13控制螺杆10旋转,使得模芯9向左伸长,为了使得模芯9处于下模具1和上模具3之间,需要将支撑座11向右移动,以防止支撑座11阻挡工件的右移。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3)、侧模具(5)、铰支杆(6)、模芯(9)和螺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2),在下模具(1)的上方间隔设置上模具(3),在上模具(3)的下表面开设有上模腔(4);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侧模具(5),两个侧模具(5)左右对称的设置在下模腔(2)的左右两侧,在下模具(1)的上表面设有滑轨(7),在下模具(1)上表面左右边缘的位置设有挡板(8);在所述的下模具(1)和上模具(3)之间设有模芯(9),模芯(9)的右端与螺杆(10)的左端固定连接,螺杆(10)架设于支撑座(11)上,在支撑座(11)的右侧设有螺套(12),螺套(12)的外侧设有转盘(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3)、侧模具(5)、铰支杆(6)、模芯(9)和螺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2),在下模具(1)的上方间隔设置上模具(3),在上模具(3)的下表面开设有上模腔(4);所述下模具(1)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侧模具(5),两个侧模具(5)左右对称的设置在下模腔(2)的左右两侧,在下模具(1)的上表面设有滑轨(7),在下模具(1)上表面左右边缘的位置设有挡板(8);在所述的下模具(1)和上模具(3)之间设有模芯(9),模芯(9)的右端与螺杆(10)的左端固定连接,螺杆(10)架设于支撑座(11)上,在支撑座(11)的右侧设有螺套(12),螺套(12)的外侧设有转盘(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度可调棒状结构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2)的上表面为圆柱面,上模腔(4)的下表面为圆柱面,下模腔(2)和上模腔(4)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昌,刘天永,李科研,李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伟新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