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胜达专利>正文

双投切换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51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投切换接线盒,涉及一种接线盒。目前采用卡在端子上的导电件的移位来进行,操作空间小,操作时间长;且存在触电的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闸刀组件包括第一闸刀组件、第二闸刀组件;第一闸刀组件、第二闸刀组件均包括静触头、连接座及铜刀片;连接座与铜棒固接,铜刀片的尾部与连接座转动连接,铜刀片的中部与静触头相配,铜刀片的头部均嵌入同一操作柄中;操作柄或铜刀片与一盖设在静触头和连接座上的限位盖相配以限制闸刀组件的摆动角度。在本技术方案安全性好,避免导体外露,提高了工作安全性,铜刀片与静触头的接触的位置固定,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而且与可以防止铜刀片与接线端的螺钉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投切换接线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线盒,尤其涉及双投切换接线盒。
技术介绍
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也就是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中所指的试验端子,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可以减少TA(电流互感器)、TV(电压互感器)的数量,便于带电校验测量仪表,并可在带电情况下调换所接仪表而不影响其他仪表的正常工作。联合接线盒在电测计量线路中起了枢纽的作用,还能有效地防止接线差错,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具有多种功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普及使用,接线盒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岀越来越多的问题。现有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主要是通过接通和断开不同的接线端子,来实现接线盒工作和断开状态的切换,这样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在连接时极其容易发生误解,容易发生误解的情况,而且这样的接线盒内部设有过多的接点,不仅操作工序多,而且安装工艺质量难以把控,实用性较差。为了不通过操作接线端子的方式来实现线路的通断,采用卡在端子上的导电件的移位来进行,操作空间小,操作时间长。且存在触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双投切换接线盒,以达到操作安全、方便的目的。为此,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双投切换接线盒,包括盒体、嵌于盒体中的多个竖向设置的铜棒、控制铜棒间通断的闸刀组件,位于盒体上下两侧的铜棒端部作为接线端以与电源侧电压、电源侧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对应连接,所述的闸刀组件包括与控制电压互感器通断的第一闸刀组件、控制电流互感器通断的第二闸刀组件;所述的第一闸刀组件、第二闸刀组件均包括静触头、连接座及铜刀片;所述的连接座与铜棒固接,所述的铜刀片的尾部与连接座转动连接,铜刀片的中部与静触头相配,铜刀片的头部均嵌入同一操作柄中;所述的操作柄或铜刀片与一盖设在静触头和连接座上的限位盖相配以限制闸刀组件的摆动角度。在本技术方案中,操作柄操作时,可以同时切断或开通A、B、C三相相连的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实现了电压电路和电流电路的通断;操作非常简单,且安全性好,限位盖采用绝缘材料;限位盖保护静触头和连接座,避免导体外露,提高了工作安全性,且由于限位盖的存在,限制了铜刀片的开合角度,使铜刀片能可靠地与静触头相连,铜刀片与静触头的接触的位置固定,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而且与可以防止铜刀片与接线端的螺钉连接。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连接座外套于铜棒,连接座的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突起的转动连接部,所述的铜刀片通过转轴转接在抱箍的转动连接部上。铜刀片和连接座连接可靠,在连接座的装配时,将连接座套入铜棒中,再将铜棒嵌入盒体中,装配方便。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连接座的相对转动连接部的底部设孔,孔中穿设螺钉,螺钉的端部抵压在铜棒上,使连接座固接在铜棒上。连接可靠,且装配方便,螺钉为铜件。作为优选技术手段:第一闸刀组件的静触头为电压静触头,电压静触头外套于铜棒,且电压静触头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突出的Y型闭合夹。电压静触头可由铜片冲压而成,电压静触头套入铜棒后再用螺钉抵压,用于抵压的螺钉从背面拧入,装配方便可靠,Y型闭合夹具有弹性,夹持可靠,且喇叭状的开口方便铜刀片插入Y型闭合夹具。作为优选技术手段:第二闸刀组件的静触头为电流回路静触头,所述的电流回路静触头由铜片弯折而成,电流回路静触头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突出的Y型闭合夹,所述的电流回路静触头通过铜片与同一电流互感器相接的相邻铜棒相连,当第二闸刀组件的铜刀片插入电流回路静触头的Y型闭合夹时,与同一电流互感器相连的两铜棒通过铜片形成电流回路;电流互感器与电源之间的铜棒为整根铜棒。在本技术方案中,与电流互感器连接的铜棒为整根铜棒时,减少电阻,使得测量更为准确。在进行切断时,将两根相邻的铜棒用铜片进行短接,使两根相邻的铜棒直接形成回路,电流不经过与两根相邻的铜棒串接的表计。作为优选技术手段:闸刀组件有多套,包括为A相闸刀组件、B相闸刀组件、C相闸刀组件和中性相闸刀组件,其中A相闸刀组件、B相闸刀组件、C相闸刀组件均包括第一闸刀组件和第二闸刀组件,中性相闸刀组件包括第一闸刀组件;其中铜棒分为第一铜棒、第二铜棒、第三铜棒和第四铜棒;其中,第一铜棒、第二铜棒同列设置,第一铜棒的下连接端为电源侧电压连接端,第二铜棒的上连接端为电压互感器连接端,第一铜棒的上端部与第二铜棒的下端部上设第一闸刀组件;第三铜棒、第四铜棒分列平行设置;第三铜棒、第四铜棒的上连接端为电流互感器连接端,第三铜棒和第四铜棒的下连接端为电源侧电流连接端;在工作状态时,操作柄位于上的位置,与第二铜棒电连接的铜刀片插入与与第一铜棒电连接的静触头中,使第二铜棒与第一铜棒处于同一电位;而与第三铜棒电连接的铜刀片与与第四铜棒电连接的静触头处于断开状态,使得电流通过双投切换接线盒、表计;从而实现对电压回路的接通、电流回路的闭合。在检修状态时,操作柄位于下的位置,与第二铜棒电连接的铜刀片与与第一铜棒电连接的静触头分开,使第二铜棒与第一铜棒不处于同一电位;而与第三铜棒电连接的铜刀片插入与第四铜棒电连接的静触头中,电流通过第三铜棒、铜片流回第四铜棒,避免电流通过双投切换接线盒流经表计,表计内无电流经过;从而实现对电压回路的断开、电流回路的短接。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三铜棒、第四铜棒为整根,避免需要铜刀片将断开的铜棒连接,实现通路,减少铜刀片,减少刀闸阻力,减少切换操作时所需力量,使得操作的灵活性,使由绝缘强度的操作柄满足强度要求,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当闸刀组件有7套时,用于完成对A相闸刀组件、B相闸刀组件、C相闸刀组件和中性相闸刀7的操作,铜刀片一边倒4把,另一边倒3把,最大夹力为4把,刀片经夹力夹紧实现电路闭合,确保电路开闭,使刀闸可靠连接。本技术方案不需要一边倒8把,减少操作的难度,成倍提高工作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盒体包括后盒盖、前盒盖及盒座;盒座的前后两侧周边均设有围栏;盒座的背面设有凸筋以分隔铜棒;盒座上开设插孔,所述的插孔中嵌入连接座及第一闸刀组件的静触头;第二闸刀组件的静触头设在与两铜棒搭接的铜片上,所述的铜片设于盒座的正面,螺钉穿过铜片、盒座与铜棒连接。与一电流互感器连接的铜棒为第三、第四铜棒,第三铜棒上设连接座,该连接座上所设的铜刀片插入对应静触头后,通过静触头电连接的铜片、与铜片电连接的第四铜棒形成回路。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盒座的上下两部为接线部,接线部的正面设有凸起的限位筋及通孔,上下两限位筋之间的距离大于限位盖的宽度,通孔中插入用于将导线紧固在铜棒上的接线螺钉;所述的限位盖上设有多个竖向的铜刀片槽,铜刀片穿过铜刀片槽后与操作柄相连。铜刀片槽可以为铜刀片进行导向,使得铜刀片可靠地插入静触头中,且铜刀槽还起限位作用,可以限制铜刀片的上下摆动角度。作为优选技术手段:上下两限位筋之间的盒座上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限位筋之间插入限位盖;定位部与限位筋配合限制限位盖的移位,限位筋高于定位部,围栏高于限位筋。定位部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中拧入螺钉以将穿进铜棒的导线紧固;由于定位部设有限位盖覆盖,螺钉外露,可方便接线。而且,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投切换接线盒,包括盒体(1)、嵌于盒体(1)中的多个竖向设置的铜棒(7)、控制铜棒(7)间通断的闸刀组件,位于盒体(1)上下两侧的铜棒(7)端部作为接线端以与电源侧电压、电源侧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对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刀组件包括与控制电压互感器通断的第一闸刀组件(2)、控制电流互感器通断的第二闸刀组件(3);所述的第一闸刀组件(2)、第二闸刀组件(3)均包括静触头(4)、连接座(5)及铜刀片(6);所述的连接座(5)与铜棒(7)固接,所述的铜刀片(6)的尾部与连接座(5)转动连接,铜刀片(6)的中部与静触头(4)相配,铜刀片(6)的头部均嵌入同一操作柄(9)中;所述的操作柄(9)或铜刀片(6)与一盖设在静触头(4)和连接座(5)上的限位盖(8)相配以限制闸刀组件的摆动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投切换接线盒,包括盒体(1)、嵌于盒体(1)中的多个竖向设置的铜棒(7)、控制铜棒(7)间通断的闸刀组件,位于盒体(1)上下两侧的铜棒(7)端部作为接线端以与电源侧电压、电源侧电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对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刀组件包括与控制电压互感器通断的第一闸刀组件(2)、控制电流互感器通断的第二闸刀组件(3);所述的第一闸刀组件(2)、第二闸刀组件(3)均包括静触头(4)、连接座(5)及铜刀片(6);所述的连接座(5)与铜棒(7)固接,所述的铜刀片(6)的尾部与连接座(5)转动连接,铜刀片(6)的中部与静触头(4)相配,铜刀片(6)的头部均嵌入同一操作柄(9)中;所述的操作柄(9)或铜刀片(6)与一盖设在静触头(4)和连接座(5)上的限位盖(8)相配以限制闸刀组件的摆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投切换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5)外套于铜棒(7),连接座(5)的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突起的转动连接部,所述的铜刀片(6)通过转轴转接在抱箍的转动连接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投切换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5)的相对转动连接部的底部设孔,孔中穿设螺钉,螺钉的端部抵压在铜棒(7)上,使连接座(5)固接在铜棒(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投切换接线盒,其特征在于:第一闸刀组件(2)的静触头(4)为电压静触头,电压静触头外套于铜棒(7),且电压静触头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突出的Y型闭合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投切换接线盒,其特征在于:第二闸刀组件(3)的静触头(4)为电流回路静触头,所述的电流回路静触头由铜片弯折而成,电流回路静触头两端向外弯折形成突出的Y型闭合夹,所述的电流回路静触头通过铜片与同一电流互感器相接的相邻铜棒(7)相连,当第二闸刀组件(3)的铜刀片(6)插入电流回路静触头的Y型闭合夹时,与同一电流互感器相连的两铜棒(7)通过铜片(11)形成电流回路;电流互感器与电源之间的铜棒(7)为整根铜棒(7)。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投切换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1)包括后盒盖(101)、前盒盖(102)及盒座(103);盒座(103)的前后两侧周边均设有围栏;盒座(103)的背面设有凸筋(104)以分隔铜棒(7);盒座(103)上开设插孔,所述的插孔中嵌入连接座(5)及第一闸刀组件(2)的静触头(4);第二闸刀组件(3)的静触头(4)设在与两铜棒(7)搭接的铜片(11)上,所述的铜片(11)设于盒座(103)的正面,螺钉穿过铜片(11)、盒座(103)与铜棒(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投切换接线盒,其特征在于:闸刀组件有多套,包括为A相闸刀组件、B相闸刀组件、C相闸刀组件和中性相闸刀组件,其中A相闸刀组件、B相闸刀组件、C相闸刀组件均包括第一闸刀组件(2)和第二闸刀组件(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达
申请(专利权)人:张胜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