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40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部(1)和测量部(2),所述定位部(1)呈水平设置、测量部(2)呈竖直设置,所述定位部(1)的左侧一体连接有贴合部(3),所述贴合部(3)在加固模板的钢管作用下贴合在模板的外壁上,所述贴合部(3)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搭接位置处,所述定位部(1)上通过连接绳连接有一线锤(4),所述定位部(1)和测量部(2)之间设有测量板(12),对墙体垂直度实现测量便携、快速测量、高效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对墙体垂直度实现便携、快速、高效的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房地产的不断发展,住宅数量越来越多,模板工程作为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相当关键的一道工序,墙体模板垂直控制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墙面抹灰工作等等。混凝土墙体的垂直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抹灰工程,因此一种方便快速的控制方法就显的尤为重要;通常在施工中墙体模板垂直度测量控制采用磁力线坠和红外线测量仪,主要施工方法是在模板加固过程中就开始打点测量,测量操作不方便,需要来回调整测量部位和对仪器的测量。采用此方法容易墙体模板加固效率低、质量不高,对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工程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及使用方法,针对墙体垂直度质量难以控制的情况,做到对墙体垂直度实现便携、快速、高效的控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部和测量部,所述定位部呈水平设置、测量部呈竖直设置,所述定位部的左侧一体连接有贴合部,所述贴合部在加固模板的钢管作用下贴合在模板的外壁上,所述贴合部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搭接位置处,所述定位部上通过连接绳连接有一线锤,所述定位部和测量部之间设有测量板。进一步的,所述贴合部为下端窄、上端宽的楔形结构,所述贴合部的左侧面垂直定位部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的顶面设有横向和纵向的水平仪。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定位部的外侧,所述转轴的上活动连接有一滑块,所述滑块横向移动在滑槽内部,所述滑块为中空设置,所述滑块内部设置有绕线筒,所述绕线筒与转轴轴向相对滑动、径向相对静止。进一步的,所述测量部上固定连接有便于收纳的固定圈,所述测量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稳定圈。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板上刻有若干个方格,每个所述方格的边线上均设有刻度值。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模板预安装完成后,通过贴合部插进上模板、下模板上方的加固模板的钢管内侧,并保证贴合部的左侧面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外壁都贴合;S2、调整定位部位置至定位部顶部的纵向的水平仪中气泡居中,观测定位部顶部的横向的水平仪中气泡位置,进行初步粗测量,若气泡位置明显偏置,根据气泡位置调整上模板和下模板的位置,若气泡位置近似居中,则进行下步操作;S3、滑动滑槽内的滑块移动至测量板的中间位置处并位于方格的交点处,调节转轴下放线锤;S4、调节稳定圈的角度使得套在线锤的外侧且与内壁与线锤外壁贴合,观测此时的连接线与测量板上的方格边线的偏置位置;S5、测量完成后,转动转轴使得绕线筒同步旋转带动线锤上移至固定圈的上方,后滑动滑块至线锤完全与固定圈重合,下放线锤完全落至固定圈内,拆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设有的定位部、测量部和贴合部,定位部的顶面上设有横向和纵向水平仪,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水平仪有效保证其定位部的水平和对模板的初步粗略测量,可以尽快调整模板位置,利用贴合部贴合在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接缝处,贴合部为下端窄、上端宽的楔形结构,在加固模板的钢管作用下实现对贴合部的加压,贴合部同时对上模板和下模板进行垂直度测量,也能防止上模板和下模板在接缝处的错台情况,结合线锤和测量板综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其检测精度。本专利技术中设有的定位部上设有滑槽、转动设置在滑槽内部的转轴、横向移动在滑槽内的滑块、随转轴径向静止、轴线滑动的绕线筒,通过调节滑块位置可以最大程度的测量其垂直度的检测范围,通过转动转轴带动绕线筒转动,进而带动线锤上下移动;测量部上固定的固定圈和测量板上转动的稳定圈,通过固定圈与转轴结合使用便于线锤收纳节省占有空间,稳定圈可以加快稳定线锤,进而快速提高测量效率还能进步提高测量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定位部的竖向局部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滑块与转轴的连接关系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绕线筒和转轴的连接关系图。图中:1、定位部;2、测量部;3、贴合部;4、线锤;5、水平仪;6、转轴;7、滑槽;8、滑块;9、绕线筒;10、固定圈;11、稳定圈;12、测量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部1和测量部2,定位部1呈水平设置、测量部2呈竖直设置,定位部1的顶面设有横向和纵向的水平仪5,利用纵向的水平仪5可以快速地实现对定位部1的前后水平调整,通过横向水平仪5实现对定位部1的左右水平粗略调整,定位部1的左侧一体连接有贴合部3,贴合部3为下端窄、上端宽的楔形结构,利用楔形结构便于测量安装,贴合部3的左侧面垂直定位部1设置,贴合部3在加固模板的钢管作用下贴合在模板的外壁上,贴合部3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搭接位置处,贴合部3可以对上模板和下模板同时进行垂直度测量,还能有效防止上模板和下模板的错台问题,定位部1上通过连接绳连接有一线锤4,定位部1和测量部2之间设有测量板12,测量板12上刻有若干个方格,每个方格的边线上均设有刻度值,利用测量板12上带有刻度的方格与线锤4的连接绳错开的水平距离和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比即可直接得到其垂直度。实施例2: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先地方案:定位部1上开设有T形结构且为竖向设置的滑槽7,滑槽7内转动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定位部1的外侧,转轴6的上活动连接有一滑块8,滑块8横向移动在滑槽7内部,滑块8为中空设置,滑块8内部设置有绕线筒9,绕线筒9与转轴6轴向相对滑动、径向相对静止,通过横向滑动滑块8,使得滑块8和绕线筒9同时移动至合适位置,转动转轴6使得绕线筒9旋转将线锤4下放和上提,完全覆盖整个测量板12,有效保证其测量垂直度的范围及精度。测量部2上固定连接有便于收纳线锤4的固定圈10,通过固定圈10结合转轴6和绕线筒9实现线锤4的收纳,测量板1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稳定圈11,利用稳定圈11将线锤4快速稳定,提高测量效率。实施例3: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部(1)和测量部(2),所述定位部(1)呈水平设置、测量部(2)呈竖直设置,所述定位部(1)的左侧一体连接有贴合部(3),所述贴合部(3)在加固模板的钢管作用下贴合在模板的外壁上,所述贴合部(3)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搭接位置处,所述定位部(1)上通过连接绳连接有一线锤(4),所述定位部(1)和测量部(2)之间设有测量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定位部(1)和测量部(2),所述定位部(1)呈水平设置、测量部(2)呈竖直设置,所述定位部(1)的左侧一体连接有贴合部(3),所述贴合部(3)在加固模板的钢管作用下贴合在模板的外壁上,所述贴合部(3)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搭接位置处,所述定位部(1)上通过连接绳连接有一线锤(4),所述定位部(1)和测量部(2)之间设有测量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3)为下端窄、上端宽的楔形结构,所述贴合部(3)的左侧面垂直定位部(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的顶面设有横向和纵向的水平仪(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1)上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转动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定位部(1)的外侧,所述转轴(6)的上活动连接有一滑块(8),所述滑块(8)横向移动在滑槽(7)内部,所述滑块(8)为中空设置,所述滑块(8)内部设置有绕线筒(9),所述绕线筒(9)与转轴(6)轴向相对滑动、径向相对静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制模板垂直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部(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佳佳陈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