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峰专利>正文

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287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包括球体Ⅰ、球体Ⅱ、基座、阻尼装置和限位架,其特征在于:基座表面设置有球面凹槽,限位架与基座相连接,限位架将球体Ⅰ限位于限位架与球面凹槽之间,球体Ⅰ与球面凹槽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球体Ⅱ,限位架远离基座的内部设置有阻尼装置,阻尼装置与球体Ⅰ产生摩擦阻尼,球体Ⅰ的端部穿过阻尼装置并延伸出限位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在受到地震波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避免物品位移,防止物品发生侧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
,具体涉及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文物保护或者互联网服务器等高价值的物品需要隔震的平台进行减震保护,现有的隔震技术多为十字结构隔震装置(十字滑道或十字滚轴类)和滚珠类结构隔震装置,但十字结构隔震装置有震源方位死角和盲区,无法做到全方位的隔震,滚珠类结构虽无方位的死角和盲区,但是在受到地震波的作用下,该装置支撑的物品受到地震的波的作用后由于物品惯性和运动加速度过大,会使滚珠类机构的隔震装置进行大范围的移动,进而带动物品进行大范围的移动,隔震率效果较差,达不到隔震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在受到地震波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避免物品位移的阻尼调节隔震装置。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包括球体Ⅰ、球体Ⅱ、基座、阻尼装置和限位架,其特征在于:基座表面设置有球面凹槽,限位架与基座相连接,限位架将球体Ⅰ限位于限位架与球面凹槽之间,球体Ⅰ与球面凹槽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球体Ⅱ,限位架远离基座的内部设置有阻尼装置,阻尼装置与球体Ⅰ产生摩擦阻尼,球体Ⅰ的端部穿过阻尼装置并延伸出限位架。进一步的,阻尼装置为阻尼环,阻尼环内环环设于球体Ⅰ表面,球体Ⅰ的端部穿过阻尼环并延伸出限位架。进一步的,球体Ⅰ表面设置有挡片,通过挡片表面、球体Ⅰ表面和球面凹槽表面的共同限位,将球体Ⅱ限位于球体Ⅰ表面与球面凹槽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的,挡片固定于限位架内或挡片与基座相连接并延伸入限位架内或挡片与基座一体加工成型并延伸入限位架内。进一步的,挡片与阻尼装置之间设置有弹簧Ⅱ,弹簧Ⅱ环设在球体Ⅰ外表面。进一步的,限位架通过阻尼调节螺丝与基座相连接,基座表面设置有环设于球面凹槽外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外环面设置有螺纹Ⅰ,阻尼调节螺丝与螺纹Ⅰ配合连接,限位架套设于阻尼调节螺丝的通孔Ⅰ内,限位架与通孔Ⅰ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套设于限位架的弹簧Ⅰ,弹簧Ⅰ处于压缩状态,一端用于支撑限位架,一端用于支撑阻尼调节螺丝。进一步的,阻尼调节螺丝的通孔Ⅰ的下端设有挡板Ⅰ,限位架上端外部设有挡板Ⅱ。进一步的,基座与阻尼调节螺丝的螺丝头之间设置有互锁螺母,互锁螺母与阻尼调节螺丝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球体Ⅰ、球体Ⅱ、基座、阻尼装置和限位架,使阻尼装置对球体Ⅰ产生阻尼作用,对球体Ⅰ的转动提供阻力,耗减球体的运动能量,进而使球体减速运动,通过阻尼装置对球体Ⅰ的阻尼作用和球体Ⅰ与球体Ⅱ的接触作用,二者的作用共同减少了平台的物品的水平位移值,限制平台物品惯性运动位移值,并同时有效的防止了平台物品的侧翻造成损坏的现象。2.限位架通过阻尼调节螺丝与基座相连接,调节螺丝与限位架之间设置有弹簧Ⅰ,弹簧Ⅰ一端用于支撑限位架,一端用于支撑阻尼调节螺丝,根据调节螺丝伸入环形凹槽的深度,调节了阻尼装置对球体Ⅰ产生运动的阻力的大小。3.基座与阻尼调节螺丝的螺丝头之间设置有互锁螺母,互锁螺母与阻尼调节螺丝配合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阻尼调节螺丝松动。4.挡片与阻尼装置之间设置有弹簧Ⅱ,弹簧Ⅱ环设在球体Ⅰ外表面,弹簧Ⅱ处于压缩状态,用于支撑挡板和将阻尼装置限位于限位架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互锁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面说明:1、球体Ⅰ,2、球体Ⅱ,3、基座,4、阻尼装置,5、限位架,6、球面凹槽,7、凹面盘,8、挡片,9、阻尼调节螺丝,10、环形凹槽,11、螺纹Ⅰ,12、通孔Ⅰ,13、弹簧Ⅰ,14、挡板Ⅰ,15、挡板Ⅱ,16、互锁螺母,17、弹簧Ⅱ,18、平台。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包括球体Ⅰ1、球体Ⅱ2、基座3、阻尼装置4和限位架5,基座表面设置有球面凹槽6,限位架与基座相连接,限位架将球体Ⅰ限位于限位架与球面凹槽之间,球体Ⅰ与球面凹槽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球体Ⅱ,球体Ⅰ与球体Ⅱ会产生滚动摩擦,限位架远离基座的内部设置有阻尼装置,阻尼装置与球体Ⅰ产生摩擦阻尼,阻尼装置可以为阻尼板、阻尼环等阻尼材质组成的部件,与球体Ⅰ产生点摩擦、线摩擦或面摩擦,球体Ⅰ的端部穿过阻尼装置并延伸出限位架,球体Ⅰ和球体Ⅱ和可选择钢球、铝球等金属球体或其他材质球体,其中钢球为优选方案,阻尼装置可为阻尼环,阻尼环内环环设于球体Ⅰ表面,与球体Ⅰ表面产生摩擦,球体Ⅰ的端部穿过阻尼环并延伸出限位架,在使用时,基座上固定用于盛放物品的平台18,然后将球体Ⅰ放置于凹面盘7上,凹面盘为现有市场上的凹面盘,凹面盘用于放置于地面,在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作用于凹面盘上,凹面盘受到地震波的作用,随着地面晃动做往复运动,当凹面盘运动时,由于惯性现象,凹面盘会带动隔震装置一起水平运动,进而使隔震装置带动基座上平台的物品进行惯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球体Ⅰ与球体Ⅱ接触,产生滚动摩擦,使球体Ⅰ与其接触的凹面盘产生打滑现象,减少了平台物品的水平位移,因为平台的物品水平移动,产生惯性,同时通过阻尼装置对球体Ⅰ产生阻尼作用,对球体Ⅰ的转动提供阻力,耗减球体Ⅰ的运动能量,进而使球体Ⅰ减速运动,通过阻尼装置对球体Ⅰ的阻尼作用和球体Ⅰ与球体Ⅱ的接触作用,二者的作用共同减少了平台的物品的水平位移值,限制平台物品惯性运动位移值,当凹面盘受到地震波的作用做反向水平运动时,由于平台的物品还具有水平运动的惯性动能,还会做水平运动,此时阻尼装置对球体Ⅰ产生阻尼作用,对球体Ⅰ的转动提供阻力,耗减球体的运动能量,进而减少了平台的物品的继续移动的位移,使平台移动速度不断减小,避免了平台物品侧翻的现象,当平台的物品的动能被凹面盘反向水平运动时施加的作用力消耗完后,平台的物品开始反向水平移动,球体Ⅰ与球体Ⅱ接触,产生滚动摩擦,使球体Ⅰ与其接触的凹面盘产生打滑现象,能够使平台缓慢的做水平反向移动,有效的防止平台物品的侧翻,同时通过阻尼装置对球体Ⅰ产生阻尼作用,对球体Ⅰ的转动提供阻力,耗减球体Ⅰ的运动能量,进而减少了平台物品水平反向移动的位移,能够达到有效的减震效果。为了方便的限制球体Ⅱ的位置,球体Ⅰ表面设置有挡片8,通过挡片表面、球体Ⅰ表面和球面凹槽表面的共同限位,将球体Ⅱ限位于球体Ⅰ表面与球面凹槽之间的间隙,球体Ⅰ与球体Ⅱ会产生滚动摩擦,挡片可固定于限位架内,挡片也可与基座相连接并延伸入限位架内,或挡片与基座一体加工成型并延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包括球体Ⅰ、球体Ⅱ、基座、阻尼装置和限位架,其特征在于:基座表面设置有球面凹槽,限位架与基座相连接,限位架将球体Ⅰ限位于限位架与球面凹槽之间,球体Ⅰ与球面凹槽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球体Ⅱ,限位架远离基座的内部设置有阻尼装置,阻尼装置与球体Ⅰ产生摩擦阻尼,球体Ⅰ的端部穿过阻尼装置并延伸出限位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包括球体Ⅰ、球体Ⅱ、基座、阻尼装置和限位架,其特征在于:基座表面设置有球面凹槽,限位架与基座相连接,限位架将球体Ⅰ限位于限位架与球面凹槽之间,球体Ⅰ与球面凹槽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球体Ⅱ,限位架远离基座的内部设置有阻尼装置,阻尼装置与球体Ⅰ产生摩擦阻尼,球体Ⅰ的端部穿过阻尼装置并延伸出限位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尼装置为阻尼环,阻尼环内环环设于球体Ⅰ表面,球体Ⅰ的端部穿过阻尼环并延伸出限位架。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球体Ⅰ表面设置有挡片,通过挡片表面、球体Ⅰ表面和球面凹槽表面的共同限位,将球体Ⅱ限位于球体Ⅰ表面与球面凹槽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阻尼调节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挡片固定于限位架内或挡片与基座相连接并延伸入限位架内或挡片与基座一体加工成型并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