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30721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4
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仅使用阴极液充满隔膜袋,使用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在满足电解镍生产工艺的前提下,不仅大大减少了充槽时间,还节约了能源消耗,降低处理电解液的成本消耗。本发明专利技术缩短了充槽时间和提升了电解效率,降低了电解镍的加工成本,革新了业内新的充槽技术,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广范的应用前景,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湿法冶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高冰镍直接铸成阳极板生产电解镍工艺是国内电解镍主要生产厂家采用的工艺。电解镍原始充槽工艺为阴极液通过支管注入隔膜袋内,隔膜袋内阴极液不断渗透补满电解槽后继续由电解阴极液持续灌入升温,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电解作业。然而整个充槽的过程非常缓慢,需经过4~5天方可完成。经过长时间的充槽工作,消耗的电解阴极液数量较大,电解槽必须一个半月掏槽一次,否则将严重影响电解镍产品质量。充槽使用的阴极液是经萃取除铜、空气氧化中和除铁、萃取除钴和氯气脱硫等工序层层把关后,消耗大量辅助材料制造出来的,大量的阴极液消耗在充槽过程中,增加了电解镍的生产成本。高冰镍直接电解生产电镍工艺在电解槽内阳极泥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为避免电流效率的降低和保障电解镍产品品质需要定期掏槽,而掏槽后的电解槽在使用前需重新充槽。电解槽充槽的目的是让电解槽槽温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值。目前国内外有多种从高冰镍生产电镍的工艺,各厂家根据自己的原料特点、特有的技术基础及产品的市场需求等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精炼工艺。选择的依据是投资省、成本低、技术可靠并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使用阴极液保持隔膜袋与阳极室液面液位差,使用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在满足电解镍生产工艺的前提下,不仅大大减少了充槽时间,还充分利用电解废液余热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处理电解液的加工成本,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步骤一、抽空电解槽内所有液体,采用65℃~70℃阴极液充满隔膜袋,与电解槽内阳极室中液体形成30mm~50mm液位差;步骤二、泵入60℃~65℃的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通过阳极液的温度升温电解槽槽体温度;步骤三、经步骤二升温的电解槽内液体和槽体温度达到50℃~60℃,充槽完成。所述步骤二中可提高阳极液流量对电解槽灌液,减小电解槽槽体升温时间。所述步骤三充槽完成后槽内置入高冰镍阳极和镍始极片,通电进行电镍生产。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仅使用阴极液充满隔膜袋,使用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在满足电解镍生产工艺的前提下,不仅大大减少了充槽时间,还充分利用阳极液中余热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处理电解液的成本消耗。缩短了充槽时间和提升了电解效率,降低了电解镍的加工成本,革新了业内新的充槽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广范的应用前景,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抽空电解槽内所有液体,采用65℃~70℃阴极液充满隔膜袋,与电解槽内阳极室中液体形成30mm~50mm液位差;步骤二、泵入60℃~65℃的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通过阳极液的温度升温电解槽槽体温度;步骤三、经步骤二升温的电解槽内液体和槽体温度达到50℃~60℃,充槽完成。其中,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原料阳极和液体为生产高冰镍阳极,规格为880×380mm,厚度50mm~55mm,阳极液中的铁离子、铜离子以及钴离子等采用常规技术手段溶解出来后进行充槽。传统单独使用阴极液充槽时间为4天~5天,采用本专利技术仅需1天即可达到充槽目标,以掏槽周期1个月~1.5个月,60个生产槽计算,阴极液加工成本600元/m3,年可节约资金150万元。实施例1生产初期槽体温度室温,抽空电解槽所有液体,利用阴极液自阴极液贮槽泵入加热器加温65~70℃后至阴极液高位槽,再自流进电解槽的阴极隔膜袋内,通过隔膜向外渗滤缓慢升温槽体温度进行充槽,为电解槽槽温达到工艺要求,冲槽时间需持续4~5天,单槽消耗阴极液65~84m3,生产的电镍符合1#电镍标准。实施例2生产初期槽体温度室温,抽空电解槽所有液体,仅使用65~70℃阴极液充满隔膜袋,与电解槽内阳极室形成30~50mm的液位差,泵入通过板式换热器升温到60~65℃的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利用阳极液温度加大流量不断用高温阳极液更换传递温度后的降温阳极液,使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为电解槽槽温达到工艺要求,冲槽时间需持续1~2天,单槽消耗阴极液17~34m3,生产的电镍符合1#电镍标准。实施例3生产中期槽体温度室温,抽空电解槽所有液体,利用阴极液自阴极液贮槽泵入加热器加温65~70℃后至阴极液高位槽,再自流进电解槽的阴极隔膜袋内,通过隔膜向外渗滤缓慢升温槽体温度进行充槽,为电解槽槽温达到工艺要求,冲槽时间需持续3~4天,单槽消耗阴极液50~65m3,生产的电镍符合1#电镍标准。实施例4生产中期槽体温度室温,抽空电解槽所有液体,仅使用65~70℃阴极液充满隔膜袋,与电解槽内阳极室形成30~50mm的液位差,泵入60~65℃的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利用阳极液温度并加大流量不断用高温阳极液更换传递温度后的降温阳极液,使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为电解槽槽温达到工艺要求,冲槽时间需持续1天,单槽消耗阴极液17m3,生产的电镍符合1#电镍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n步骤一、抽空电解槽内所有液体,采用65℃~70℃阴极液充满隔膜袋,与电解槽内阳极室中液体形成30mm~50mm液位差;/n步骤二、泵入60℃~65℃的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通过阳极液的温度升温电解槽槽体温度;/n步骤三、经步骤二升温的电解槽内液体和槽体温度达到50℃~60℃,充槽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快速升温充槽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
步骤一、抽空电解槽内所有液体,采用65℃~70℃阴极液充满隔膜袋,与电解槽内阳极室中液体形成30mm~50mm液位差;
步骤二、泵入60℃~65℃的阳极液对电解槽进行灌液,通过阳极液的温度升温电解槽槽体温度;
步骤三、经步骤二升温的电解槽内液体和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涛蒋刊利李岩赵瑞东杨泽宇蒋光德王刚王长青李洪标冯春宇车振斌庞宝龙赵维棋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