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硅胶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92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硅胶贴,包括:硅胶壳体;粘贴部件,设置在所述硅胶壳体外表面;理疗芯片,设置在硅胶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粘贴部件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硅胶壳体粘贴到需要理疗部位(可粘贴在使用者衣物上)即可,便于粘贴到不同的部位,对人体不同部位治疗,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硅胶贴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硅胶贴。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城市中很多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各种理疗产品随着产生。如通过生物波共振理疗和远红外理疗,生物波理疗中生物波作用于人体可以经常调节微循环,疏通经络,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现有理疗装置不方便对人体不同部位治疗,具有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硅胶贴,用以解决现有理疗装置使用不方便的缺陷。一种智能硅胶贴,包括:硅胶壳体;粘贴部件,设置在所述硅胶壳体外表面;理疗芯片,设置在硅胶壳体内。优选的,所述理疗芯片为生物波共振芯片。优选的,所述理疗芯片为远红外理疗芯片。优选的,还包括:微控制器,设置在硅胶壳体内,所述微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理疗芯片和电池。优选的,所述硅胶壳体上还设有通讯模块,所述微控制器与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外部设备终端通信连接。优选的,所述硅胶壳体上还设有:人体接近传感器,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硅胶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卡扣连接。优选的,所述粘贴部件包括:透明离型膜和粘附于所述透明离型膜一面的双面粘贴层,所述双面粘贴层远离透明离型膜一面粘附于基材上,所述透明离型膜的尺寸大于双面粘贴层;所述双面粘贴层包括原膜,所述原膜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基材粘附的第一粘贴层和与所述透明离型膜粘附的第二粘贴层,所述透明离型膜与所述第二粘贴层粘附的表面具有方格纹状凸起,在所述透明离型膜、所述第二粘贴层、所述原膜、所述第一粘贴层、所述基材相互复合后,所述方格纹状凸起在所述第二粘贴层表面形成与所述方格纹状凸起对应的方格纹状凹陷。优选的,所述透明离型膜与所述第二粘贴层粘附的表面贴设方格纹布,所述方格纹布的方格纹形成所述透明离型膜表面的所述方格纹状凸起。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粘贴部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透明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硅胶壳体;2、粘贴部件;3、微控制器;4、电池;5、人体接近传感器;11、通讯模块;21、透明离型膜;211、方格纹状凸起;22、双面粘贴层;221、原膜;222、第一粘贴层;223、第二粘贴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硅胶贴,如图1-4所示,包括:硅胶壳体1;硅胶具有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高、无毒无味、抗静电、防火阻燃等优良特性。粘贴部件2,设置在所述硅胶壳体1外表面;理疗芯片,设置在硅胶壳体;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粘贴部件2将本技术硅胶壳体1粘贴到需要理疗部位(可粘贴在使用者皮肤或衣物上(衣物内外侧))即可,便于粘贴到不同的部位,对人体不同部位治疗,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优选的,所述理疗芯片可为生物波理疗芯片,生物波理疗效果为现有技术,如201020228799.7和200610098158.2产生生物波及微热,达到理疗康复保健,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所述理疗芯片可为生物波共振芯片,可采用现有生物波共振芯片,如专利号CN205432151公开的生物波共振芯片。所述理疗芯片也可采用现有专利号CN206836240公开的能量芯片与发热组件及温度控制器的组合,实现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生物波(能量),促进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及全身微循环改善,有助于细胞修复,提高肌体免疫力,与人体细胞频率产生共振等作用。优选的,所述理疗芯片也可为远红外理疗芯片,可采用现有远红外理疗芯片,如专利号201721338532.1公开的远红外理疗芯片。也可采用201120142570.6公开的远红外电热理疗芯片,通过将导线连接电池及远红外芯片。根据生物学特点可将医用红外线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是指波长在3-1000微米的红外线,其中波长4-20微米这一波段的红外线对人类的生存与生物的生长极为重要,远红外线对人体作用主要有远红外线的三个主要特性所决定(一是放射、二是强烈的渗透力,三是吸收、共振和共鸣)。人体表面接受远红外线,并由表及里传导渗透,被吸收产生温热效应,与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共振、共鸣,促进了活性。并且由于产生温热效应,使人体微血管扩张,自律性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加速了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从而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远红外线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慢性炎症的吸收、消散,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如神经炎、肌炎、关节炎及内脏的一些慢性炎症。热能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并通过缓解肌肉痉挛、消肿、消炎和改善血液循环而治疗各种疼痛,如神经痛以及痉挛痛、炎症性和缺血性疼痛等。因此,在医学上被专家称为“生命光波”。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微控制器,设置在硅胶壳体1内,所述微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理疗芯片和电池;优选的,所述电池4可设置在硅胶壳体1内或者设置在硅胶壳体外,通过导线连接理疗芯片和电池,所述微控制器3型号为:STC15W404S单片机或STM32F103C8T6单片机或MSP430或STC12C5410AD等;优选的,可在硅胶壳体1上设置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本技术微控制器3启动理疗芯片。所述硅胶壳体1上还设有通讯模块11,所述微控制器3与通讯模块11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11与外部设备终端通信连接。通讯模块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硅胶贴,其特征在于,包括:/n硅胶壳体(1);/n粘贴部件(2),设置在所述硅胶壳体(1)外表面;/n理疗芯片,设置在硅胶壳体(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硅胶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硅胶壳体(1);
粘贴部件(2),设置在所述硅胶壳体(1)外表面;
理疗芯片,设置在硅胶壳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硅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芯片为生物波共振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硅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芯片为远红外理疗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硅胶贴,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微控制器(3),设置在硅胶壳体(1)内,所述微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理疗芯片和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硅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壳体(1)上还设有通讯模块(11),所述微控制器(3)与通讯模块(11)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11)与外部设备终端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硅胶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胶壳体(1)上还设有:
人体接近传感器(5),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5)与微控制器(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硅胶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壳体(1)包括:上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铭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